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适用房是我国保障房供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发挥了重大作用。通过对经济适用房补贴方式进行深入研究,构建模型比较分析"砖头补贴"和"人头补贴"两种补贴方式的优劣,证明实行"人头补贴"方式比"砖头补贴"方式更有效,且可以通过政策支持、发放住房补贴、完善征信体系等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PPP模式在我国保障房建设中已得到较为广泛应用,但主体和程序仍有待规范。试从PPP模式的特征出发,针对保障房PPP项目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增强PPP模式应用于保障房建设的适用性的建议和对策。该研究对于促进保障房建设PPP模式的适用性和规范化,提升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的规模与效率,推动政府管理创新改革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的角度对我国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房的相关研究文献及成果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当前各地公租房建设偏少,应加大其建设力度。另外,在保障房建设运营模式上,政府应推广采用绿色低碳模式。  相似文献   

4.
关杨 《河南教育》2014,(8):38-39
当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助学政策,并与高校共同致力于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现实困境。然而,现今的资助体系依然存在协调机制不全、社会基金薄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障碍等方面的问题。在现有资助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他助—自助—助他"的资助体系,实现全面提升育人水平的资助工作目标,并为后续教育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姚景 《老年教育》2013,(2):26-27
"房叔"还未走远,"房妹"又粉墨登场,一家四口各有两个户口,共拥有房产31套,而且多数在经济适用房小区,令人震惊。包括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在内的保障房制度,是我国重大惠民工程,主要是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安身立命之所。但在一些地方,却变异为腐败温床和寻租工具。如近年来曝光的住经适房开豪车、"N连号"事件等,反映了经适房管理的乱象。  相似文献   

6.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政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房地产作为国家的基础性和主导性产业,其关联效应和扩散效应范围巨大,不仅影响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对土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影响甚大。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其用地、房屋使用、园所布局等生存条件必然与房地产联系密切,房地产政策及其后续调整也势必会对幼儿园的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亚欧博览会是乌洽会的继承和升格。本文重点分析了三届亚欧博览会的短期和长期经济效应,包括城市经济拉动效应、对外贸易促进效应、产业和投资聚集效应、城市建设倒逼效应、区域经济增长效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效应、商贸旅游名城提升效应等。为促进新疆会展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为对标“双一流”建设而实施的省域高水平大学建设为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本土方案”,对其进行政策效应评估能够客观反映地方高等教育治理成效。本研究通过收集2010—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构建多时点DID模型评估了省域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政策实施后,域内高校的学科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成效、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能力和办学活力均得到显著提高,且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同时,政策效应的异质性分析显示,省域高水平大学建设在东部沿海地区产生了更强的政策效应,“马太效应”持续加剧。在后续省域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政策安排中,学科建设应注重“慢变量、长赛道”,既需立足国际前沿,还需回应本土需求,通过政策兜底、扶持“无用之用”学科,保持学科多样性;师资队伍建设需为新生代力量留有成长空间。  相似文献   

9.
保障性住房是完善住房政策和房地产市场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是我国长期以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标志性工程。我国保障房的建设与管理尚处于摸索阶段,不仅存在开工不足、质量问题和分配乱象,更面临着管理、治理层面的考验。本文从社会、经济、政治多层面构建保障房治理的创新模式,从协同共治角度出发探讨保障房的大型居住区社会治理体系和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项重大的社会民生保障工程,保障性住房建设在前行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资金供应问题。社会机构投资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政策尚不完善,不利于调动社会力量推动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的实现。国家对此资金的支持较少,给出的融资政策也没有规范的文件可以依据,各个地方政府在保障房的建设中筹集资金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资金的筹集过程中,如果没有创新的意识和策略,就会影响保障房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1.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扩散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区域经济学"扩散效应"理论角度,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扩散效应"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加速高职示范校"增长极"形成,扩大示范校"扩散效应"、抑制"回浪效应"的条件与对策。从而为教育主管部门和高职示范校建设者在决策与建设过程中提供理论参考,同时对我国职业教育示范校建设理论研究也可以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我国政府提出的农村建设的新举措,农村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因此面临新的契机.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发展新时期的农村体育,以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新农村体育文化"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发展"新农村体育文化"的现实意义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也为新农村体育文化的开展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税收政策是调整产业结构和推动工业科技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增值税改革有助于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现代化建设,发挥税收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利用2014—2019年江苏省先进制造业企业数据,以2016"营改增"全面落地及后续税率简并为制度背景,检验增值税改革对江苏省先进制造业创新行为的激励效应.研究发现:2016年增值税改革政策对先进制造行业的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存在一定滞后激励效应.研究有助于深化认识增值税改革的微观影响机制,识别该政策发挥的具体经济后果,为更好地利用税收政策促进地方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4.
推动互嵌式社区建设是促进各民族更好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方式,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推动互嵌式社区建设的必然要求。自2017年建立以来,作为移民搬迁社区的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苗家小镇一直致力于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并荣获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美丽搬迁安置区和柳州市民族团结示范社区。苗家小镇从加强党建引领、后续扶持、粤桂协作和思想教育四个方面创新开展互嵌式社区的创建工作,为民族互嵌式社区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思路与依据,给推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提供以下参考:相邻共居促空间互嵌、就业增收促经济互嵌、氛围营造促文化互嵌、互助互融促社会互嵌。  相似文献   

15.
工业废气是大气污染和环境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20年间,中国工业废气排放量波动很大,自"十一五"以来,更是逐年大幅下降。从结果出发深入剖析中国工业废气减排的具体原因,对进一步完善未来的环境治理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修改和完善了传统意义上的分解分析法,将工业废气减排的具体原因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然后以整个工业领域的废气排放作为研究对象,定量测度三大效应对中国工业废气减排的贡献度。研究表明:中国的工业废气减排主要归功于技术效应,结构效应次之,规模效应对废气减排的贡献为负。与此同时,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经济增速、工业份额以及清洁技术水平朝着不同方向的变化,都能有助于实现工业废气减排。最后,本文提出三点对策建议与思考,即提出并落实单位GDP或工业增加值污染强度指标,把适度放缓经济增速作为当前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政策的重要着力点,同时以产业结构"轻型化"促经济增长"清洁化"。  相似文献   

16.
保障房的供给会对商品房市场产生一定的价格财富效应。因此,为充分刺激消费以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政府应该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投资建设机制,维持商品房建设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合理比例。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新的举措,2008年上海尝试把农民工同住子女列入了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范围.这项新政策(试点)的实施效果及其政策执行后的后续效应究竟如何,需要开展调查研究才能获知.本文是基于对上海招收农民工同住子女的中职学校、在读农民工同住子女、在沪适龄农民工同住子女情况调查所作的分析,并试图为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正>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既要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也必须系统架构、协同推进经济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等重大战略。"双一流"建设的核心理念就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在纵向上是"985工程"和"211工程"之后的政策性延续,在横向上与重大科技、人才政策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力资源强国的框架基础。经济进步与科技发展同样需要高等教育的强有力支撑,否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多媒体教学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等缺点.探讨一种"微课"教学模式,并以ACCESS课程为基础,探索"微课"在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重点研究"微课"的教学模式、资源建设和教学实践,促进"微课"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融合,为后续"微课"在其它课程中的设计与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职业教育研究能否为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答案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研究和政策制定历来又是界限分明的两个不同领域。由于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立场的不尽相同,使得研究者在"求真"与政策制定者在"求用"的过程中往往出现矛盾。面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前景,制定有据可循的政策,吸纳政治、经济、社会、教育和科学领域等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合作研究已逐步成为了新趋势。本次会议三位发言者将探讨在不同利益相关方之间促进此类合作研究伙伴关系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