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语言和文化两个层次分析了《西厢记》奚如谷和伊维德1995年合译本,认为该译本有别于以往的《西厢记》译作,此译本选词精妙,考究严谨,对白唱词采用散体译法,通过忠实意象传递,用异化手段最大限度地向西方读者展示了原汁原味的中国古典文学,指出此译本对中国经典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黄梅戏《西厢记》在主控思想上和王实甫《西厢记》有前后承继之处,但黄梅戏剧目更突出了“真情’’的地位。黄梅戏《西厢记》在很多地方对王实甫作品进行了超越,这表现在故事更加真实可感、结尾更为合情合理、语言更加雅致等方面。黄梅戏《西厢记》也可被看作是黄梅戏改编文学经典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3.
《西厢记》作为戏曲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在明清两代曾被频繁改编、续补。这些改编、续补不但说明了《西厢记》的永恒魅力,而且也可以从中看出经典文学改编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4.
朝鲜经典盘索里小说《春香传》和元杂剧《西厢记》堪称世界文学史上的两部经典名作,两部作品中所描叙的男女婚恋故事,呈现出朦胧的现代意识,具有反封建的思想主题。两部作品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一是文学体裁不同,《西厢记》为元杂剧,《春香传》是"盘索里"类小说。二是《西厢记》与《春香传》主人公身份地位不同,崔莺莺是相国千金,张生却家境贫寒;而《春香传》则相反,李梦龙是两班贵族,而春香是退妓之女。《西厢记》与《春香传》中男主人公在追求爱情方式上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本文在此基础上考察中朝两国文学的共同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邹素  刘立胜 《海外英语》2022,(23):45-47
书籍的封面是集文字和图像于一体的意义集合体,与图书的创作目的和内容协同。文章采用多模态视角,对《西厢记》奚如谷(Stephen H. West)与伊维德(Wilt L. Idema)合译本及黄少荣(Shaorong Huang)译本的封面进行符际对比研究,详细比较了封面的图像模态、文字模态及模态间关系,再现了奚氏与伊氏译本的文学研究取向和黄译本的文化传播取向。  相似文献   

6.
《西厢记》作为戏曲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在明清两代曾被频繁改编、续补。这些改编、续补不但说明了《西厢记》的永恒魅力,而且也可以从中看出经典文学改编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7.
理雅各《中国经典》英译系列不断再版,原版译介副文本组成有所调变。1960港大版与2011华师大版中出现了"他序",体现的是译介领域专业读者的接受实况,新增译介副文本与原版译者"自序"形成主客观连续统一体关系,彰显并推动着理雅各中国典籍英译系列经典的跨时空接受与传播。  相似文献   

8.
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读本,《中庸》在海外的英译和传播是中国典籍英译的重要内容.文章梳理所有美国译介或出版的《中庸》译本,形成近70年间《中庸》在美国译介历程,为中国典籍英译在海外译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蒋星煜先生是目前我国《西厢记》版本考证、研究以及鉴赏的著名权威专家,享誉海内外.他研究《西厢记》的价值与贡献,主要在于自元杂剧《西厢记》问世以来,对其纷繁复杂的版本流传状况、前后承继关系进行了全方位缜密的逻辑梳理.他善于独辟蹊径,发现前人所未发现的问题,澄清前人的习见和谬讹,有所创见,在深度和广度上具有开拓、突破和填补空白的意义;他对《西厢记》的艺术鉴赏研究,别开生面,鞭辟入里,自成一格.他的研究思路清晰敏锐,境界高妙深远,逻辑严密,文词犀利,一语中的.他耗费近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遨游于《西厢记》的版本与鉴赏的研究以及延伸领域研究,所结成的丰硕成果,为后人广为借鉴而难于逾越仅能望其项背矣.  相似文献   

10.
西厢故事不论于雅于俗,堪称家喻户晓。莺莺赖简乃经典中的经典。既然邀请乃莺莺所发,为何事到临头却忽地翻脸赖简?西厢故事的三个主要文本——《莺莺传》、《西厢记诸宫调》(《董西厢》)、《西厢记》(《王西厢》)在此情节的描写方面存在颇大差异。文章加以比较和分析,牵扯出三位作者的性情文心的不同,以及西厢故事日臻细腻成熟的描写技巧等各种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11.
《教育》2014,(5)
正在当今世界,既能英译汉、法译汉,又能汉译英、汉译法,"左右开弓"的翻译家,仅有92岁的中国翻译大家许渊冲一人。他在海外声誉极高,曾有一个美国杂志排出了世界100个革命家,他作为"翻译方面的革命家"排在第92名。他不仅将中国的历史经典如《论语》《诗经》《楚辞》《西厢记》《道德经》等翻译成英文、法文,还将西方的许多名著如《包法利夫人》《红与黑》《约翰·克里斯托夫》等译成中文。  相似文献   

12.
明末清初是中国古典戏曲评点的鼎盛期,涌现了一批戏曲评点大师,如王骥德、凌濛初、孟称舜、金圣叹、毛纶、毛奇龄,等等。毛奇龄以清初大儒的身份批点《西厢记》,使毛批本《西厢记》成为继王骥德、凌濛初以来《西厢记》“解证式评点”的集大成者,他的批点既有经学考古式的严谨,又展示了偏嗜曲体曲韵之学的风格特色。而毛奇龄在解证中时有会意,又赋予毛批本《西厢记》“鉴赏型”评点的些许特色,进一步推动了《西厢记》评点批评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丛报》(1832—1851)是在华传教士在广州创办的一份英文月刊,它是早期传播中国经典及西方了解中国的重要媒介。通过对《中国丛报》"经史子集"的译介动机、译介内容以及所存在问题的描述与探讨,可以为把握早期中国经典外译的特征提供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在语言方面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不同语言风格之间的融合和转换能力上。西班牙汉学家雷林科的译本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她的翻译大多忠于原文,采取直译加脚注的方法进行翻译。当然,在一些比较特殊的地方也运用了其他的翻译技巧。我们可以通过几处经典范例来研究和总结雷林科在对于《西厢记》这类古典文学翻译上所运用的处理手法。  相似文献   

15.
金圣叹不是戏剧家,也算不上完全的戏剧评论家,他对《西厢记》的批评,不是更多地从对戏剧审美的角度出发,而是以读《庄子》等的方法来读《西厢》,他说:“读《西厢记》实是用读《庄子》《史记》手眼读得。” (《读法之九》)  相似文献   

16.
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中,许多教师会因整本书内容的庞杂而无从下手。从不同的角度、层面选取五个关键词,能够有效牵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西厢记》作为文学经典,是中小学阅读指导目录中的篇目之一。本文以《西厢记》为整本书阅读的对象,确定爱情、礼教、红娘、元杂剧、喜剧五个关键词,以五个关键词为“抓手”,展开五大任务的教学,有层次、有顺序地推进《西厢记》整本书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7.
群文荐读     
<正>《西厢记》"教育部统编《语文》推荐阅读丛书"包含了《西厢记》《牡丹亭》和《卖娥冤》三个剧作。王实甫的《西厢记》在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的基础上做了优化,虽说是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老夫人出尔反尔棒打鸳鸯,但让人印象深刻的却是机智聪慧促成姻缘的红娘。  相似文献   

18.
游婷 《海外英语》2015,(4):51-52,61
许渊冲先生是中国当代翻译大家之一,为中国经典古籍外译的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与此同时,许渊冲先生还建立了一套自己的翻译理论,提出了"三美"、"三化"等翻译主张。在许先生的众多译著中,《西厢记》英译本秉承了他一贯的翻译风格,将"三美三化"等理念应用于实践中,在海外广受好评,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该文旨在通过例证来探讨许先生是如何在《西厢记》英译本中践行自己的"三美"理论,让译文达到音美、形美、意美,再现原文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许渊冲先生是中国当代翻译大家之一,为中国经典古籍外译的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与此同时,许渊冲先生还建立了一套自己的翻译理论,提出了“三美”、“三化”等翻译主张。在许先生的众多译著中,《西厢记》英译本秉承了他一贯的翻译风格,将“三美三化”等理念应用于实践中,在海外广受好评,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该文旨在通过例证来探讨许先生是如何在《西厢记》英译本中践行自己的“三美”理论,让译文达到音美、形美、意美,再现原文的风格。  相似文献   

20.
明代一些文人在论及《西厢记》时常常把它称为南戏之祖、传奇之冠,《西厢记》明刊本也有不少在体例上被予以程度不同的传奇化改易,此外,杂剧选本不选《西厢记》,而另有许多戏文、传奇选本却都选了它。文章认为,由于《西厢记》在篇幅上较为接近戏文、传奇,加上明代的主导戏曲环境是以戏文、传奇演唱为主,因此明代人有意无意把它以南戏文对待,其实,《西厢记》明刊本的校刊者和选本的选校者多数都明了《西厢记》的北杂剧体性,他们内心并没有把《西厢记》误当成戏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