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徽州文书中的人名用字进行分析归纳,找出一些共性,并分析了其中的一些俗字。主要讨论了徽州文书中反映的徽州人名和徽州人名中俗字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在徽州契约文书中,“力分”一词频繁出现,书写形式多样.根据契约文书内容,其义有二:一是山场内的收益,通常指出佃后山场内的收益;二是山场承佃之人,相对于山场主人“力主”而言.  相似文献   

3.
由刘伯山先生主编整理的《徽州文书》(第六辑)共收录了6000多幅祁门和婺源县明清以来徽州文书照片,具有珍贵的学术价值。但该书少量文书标题存在误读、失校和误判文书内容等不足之处。文章将这些不足和讹误归纳为因不识俗字而误、因字形相近而误、因不明字义而误、未使用规范的通用文字、文字失校或误判文书内容和因整理者疏忽而误等六种类型;运用字书、词典和明清以来各地民间文书,对以上六种类型讹误和不足进行校勘释读,以期恢复徽州文书的本来面貌,为徽州文书的史学等相关研究扫清语言文字障碍,提高研究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徽州契约文书是记录宋以来徽州地区百姓各种交易的文书档案,具有十分珍贵的学术价值。而徽州契约文书的基础研究仍然十分薄弱,尤其徽州契约文书文本的主要特征,学界较少关注。徽州契约文书文本的主要特征主要体现为:含有纷繁的俗写讹字、含有大量徽州方言口语词、行文中文字多省略、含有诸多特殊的书写格式等。了解徽州契约文书文本的主要特征,有助于提高徽州及其他地方契约文书整理和相关研究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明清徽州契约文书中含有大量方言口语词,具有重要的词汇学、方言学、辞书学价值。运用词例归纳法,考释徽州契约文书中的方言口语词,可为大型语文辞书的编纂和近代汉语词汇、徽州方言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徽州学作为一门学科得以确立,有三方面的基础。 一是大量的历史文献和文书。据统计,现存的徽州人的著述总数在4000种以上,文书约40余万件。徽州文献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学术质量之高,在全国都是极为罕见的。而徽州文书被誉为是继甲骨文、汉晋简牍、敦煌文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之后的“中国历史文化第五大发现”。  相似文献   

7.
徽州学作为一门学科得以确立,有三方面的基础。 一是大量的历史文献和文书。据统计,现存的徽州人的著述总数在4000种以上,文书约40余万件。徽州文献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学术质量之高,在全国都是极为罕见的。而徽州文书被誉为是继甲骨文、汉晋简牍、敦煌文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之后的“中国历史文化第五大发现”。  相似文献   

8.
刘伯山主编《徽州文书》按原貌保存徽州资料,至今仍是徽州研究的重要资料,其中俗语词颇多,尚未受到学界重视。徽州文书出现“中见”“清白”“议墨”“买受”“追陪”“拘凭”等六个俗语词,意思费解。根据语境,结合传世文献,“中见”意为居中为双方作见证的人,“清白”意为清楚明白,“议墨”意为经众人共同商议后通过书面形式用笔墨记录下来,“买受”意为买方、受方,“追陪”意为索取赔偿,“拘凭”意为保留的根据。  相似文献   

9.
徽州文书档案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其保存至今的重要原因在于历史上徽州民众强烈的原始文书档案保护意识,而这种档案保护意识与徽州历史上“健讼”的社会风气有着重大关联.  相似文献   

10.
《宜宾学院学报》2015,(5):121-125
南部县衙档案是清代四川省南部县衙保存下来的官私文书档案,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俗字。南部档案中的俗字具有通俗性、任意性、时代性、区别性和方域性的特点,易造成误读误认。辨认俗字、理解俗字在南部档案的整理与研究中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1.
明清徽州契约文书中含有大量方言口语词,具有重要的词汇学、方言学、辞书学价值。通过对徽州契约文书中28则明清时期方言口语词的考释,可补充大型语文辞书《汉语大词典》失收的词、义项和语例,为研究徽州方言、探讨近代汉语词义的演变提供丰富的语料。  相似文献   

12.
徽州文书遗存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内容丰富,是徽学研究的第一手原始文献资料.有学者甚至将徽州文书的发现称为是继甲骨文、汉晋竹简、敦煌文书和明清档案之后的“中国历史文化第五大发现”.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是全国收藏徽州文书档案的主要单位之一.为进一步推动徽学研究的发展,李琳琦教授等对馆藏徽州契约文书进行了整理和研究,其阶段性成果《安徽师范大学馆藏千年徽州契约文书集萃》(以下简称《集萃》)2014年12月由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影印发行.《集萃》共10册,装帧典雅,印刷精美,所影印的契约文书清晰、爽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贵州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发现了大量的清水江文书,其中苗族女性参与或主导的土地买卖文书遗存极为丰赡.以之与徽州文书已有的研究成果试作比较,发现苗族女性买卖土地文书所呈现出来的形制与特点与徽州地区大致相同,即苗族女性的土地买卖文书在纸张选用、书写格式与汉字书写逻辑上,显示出其继承和吸收汉族契约文书基本“契式”的一面.而考“立契人”“产权来源”“出卖原因”“买主”“领价与署押”等契约要素与内容的具体表达,又与徽州文书多有不同之处,表现出了较强的地域性与民族性之特点,尤其是女性买主更为徽州地区所绝少者,呈现了苗族女性具有较高社会地位与权利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4.
清水江文书是该流域苗、侗族人民用汉字书写的契约文书,文本用字很有特色,其中丰富的俗字现象和俗写类型,是考察近代写本文献发展演变的重要资料。对文书中的常见俗字加以考辨,有利于进一步开展对清水江文书的语言文字研究,发掘其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由于异常频繁的林地产权复杂转换关系,使得清水江下游出现了大量以古旧土地、山林、木材、房屋等财产买卖和租佃为主的契约与合同文本,现今被学者称为"清水江文书",且被当地少数民族较为完整地传承与保留。本文以清水江文书中"天柱卷"的俗字为研究对象,对清水江文书、俗字来源及定义进行概述,并以清水江文书"天柱卷"中的数词俗字弍、叁、肆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洛阳民俗馆藏契约文书近3万份,其中清代的地契居多。其语言价值不仅表现在口语化程度高、俗字俗语词多,同时亦表现在具有应用文书语言的特点,即有固定的文体格式和套语。对其文体、用语、用字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可以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研究基础,同时亦能促进对契约文书自身的整理研究。  相似文献   

17.
徽学的诞生,主要是由于巨量徽州原始民间文书档案的发现。以往学者对徽州文书的分类探讨,主要针对中文类型的文书,而忽略了英汉双语文书这一类型。本文揭示了笔者收集到的一批徽州双语文书的特点,探讨了其在徽学、经济史、商业文化和英语史等领域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洛阳民俗馆藏契约文书近3万份,其中清代的地契居多。其语言价值不仅表现在口语化程度高、俗字俗语词多,同时亦表现在具有应用文书语言的特点,即有固定的文体格式和套语。对其文体、用语、用字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可以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研究基础,同时亦能促进对契约文书自身的整理研究。  相似文献   

19.
对“中人”致酬事作为拥有数千年历史的习俗,广泛而普遍存在。通过对明代徽州契约文书的整理和分析得出:明代徽州“中人”的中资占比多在2%左右,大都不超过5%,中资占交易总额比值浮动较大,中资的支付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自明至清,给付“中人”的报酬类型逐渐从实物、钱物混杂变为几乎全部以银钱方式酬谢,“中人”报酬占交易总额的比值逐渐形成一种定例,中资平均水平呈现一种上升的趋势,清代总体高于明代,清中后期高于清早期。  相似文献   

20.
仅把“徽商”一词作为一个商帮的称号是不全面的。从狭义上来看,“徽商”指的是徽州经商的人(们),或其经济实体,或商帮;从广义上来看,“徽商”指的是古徽州从商人群以及由他们创造的、以商业为主导的徽州地域特色经济和商人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