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斯坦贝克的短篇小说《菊》的主题具有多重性与复杂性,这与小说的第三人称的戏剧式叙事视角不无关系。戏剧式的叙事视角下的小说要求读者积极参与,来探索合理的主题阐释。通过分析主人公艾丽莎精神追求层面的受挫经历,短篇小说《菊》旨在反映当时社会女性的精神追求完全被忽略甚至被反对的悲剧现实,更进一步揭示了人类精神层面追求的危机。  相似文献   

2.
论《远大前程》的叙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州师专学报》2015,(5):26-29
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和叙事内容等三个方面对狄更斯小说《远大前程》的叙事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分析。狄更斯在《远大前程》采用第一人称视角进行叙述,并对经验自我视角和叙述自我视角进行交替使用。同时,他注重叙述结构整体的张弛平衡,与情节中的道德内涵紧密结合,并通过对两主人公之间联结、远离和再度联结的详细叙事,揭示了关注人性和道德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Katherine Manthfield,1888—1923)是二十世纪初活跃于英国文坛的女性短篇小说家,她的许多作品都表达了她对于女性问题的思考。在《莳萝泡菜》中,她采用女主人公薇拉的视角,从女性的角度叙事,对现代女性孤独感和幻灭感这一主题进行了揭示和探索。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莳萝泡菜》中的女性视角的叙述手法来进一步深化对该小说主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短篇小说《菊》的主题具有多重性与复杂性,这与小说的第三人称的戏剧式叙事视角不无关系。本文从叙事视角入手来分析阐释主题,认为该小说通过艾丽莎精神追求层面的受挫经历,来反映当时社会女性的精神追求是完全被忽略甚至被反对的悲剧现实,曼进一步揭示了人类精神层面追求的危机。  相似文献   

5.
《极花》是贾平凹最新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从农村到城市发展的女孩胡蝶,被拐卖回农村,不断地反抗最后屈服的故事。这部小说,在叙事上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创新性,吸引读者的同时让人思考其中的叙事方法。本文试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梦境叙事这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讨论其成功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6.
伊丽莎白.乔莉(1923-2007)早期的大多数作品多为元小说——关于小说的小说。一方面她对女性生活进行完全逼真的细节描绘,让读者感到她的故事完全真实;另一方面,她却总是通过元小说的特点,尤其是有意凸显叙事框架,让读者确信其故事的虚构性,从而得以尽情讲述或被压抑或被视为禁区的女性经验故事,甚至涉足一些离经叛道的主题,而且避开来自正统读者的直接针对她本人的伦理道德批评。她的元小说叙述模式为她的女主人公门争得了一定的公共话语权,也为她自己奠定了澳洲最佳"女说谎者"的小说家地位。  相似文献   

7.
夏伯乔 《文教资料》2010,(20):23-24
《黄墙纸》是女性哥特小说的代表作,也是美国女性主义作家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作者颠覆了传统的叙事方式和叙事技巧,与传统女性哥特小说中不管清醒与否都以叙事者口中他者身份出现的女性人物不同,吉尔曼塑造了一个被关在阁楼里的疯女人这样一种极具哥特特征的形象,并以这个疯癫叙事者的口吻,通过独特的叙事话语表达了作者反抗父权压迫的内心世界。小说还一反传统的书写形式上,有意地运用了日记体。所有这些都是在以独特的隐蔽性表达了女性反抗父权压迫的心声。  相似文献   

8.
<黄墙纸>是女性哥特小说的代表作,也是美国女性主义作家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作者颠覆了传统的叙事方式和叙事技巧,与传统女性哥特小说中不管清醒与否都以叙事者口中他者身份出现的女性人物不同,吉尔曼塑造了一个被关在阁楼里的疯女人这样一种极具哥特特征的形象,并以这个疯癫叙事者的口吻.通过独特的叙事话语表达了作者反抗父权压迫的内心世界.小说还一反传统的书写形式上,有意地运用了日记体.所有这些都是在以独特的隐蔽性表达了女性反抗父权压迫的心声.  相似文献   

9.
刘军 《现代语文》2007,(6):79-80
叙述视角是区分小说不同叙述方式的标准,越来越多的作家在这方面进行着不断的尝试,以便更好地突出主题和取得艺术效果。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在小说《浮生如梦》中采用多重叙述视角,生动细腻地透视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作为文化偶像的女性在婚姻、家庭、事业等方面的幻与灭。本文试从叙述视角入手,分析各种叙事视角在该作品中的应用及其产生的艺术效果,以方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该作品。  相似文献   

10.
《远山淡影》是石黑一雄的长篇小说处女作,该小说的一大特点是性别化叙事的运用。本文从女性主义叙事学视角分析解读小说主人公悦子的第一人称回忆叙事。叙事者悦子通过性别化的叙事声音对女性叙事权威进行建构,借用叙述视角转换再现包括自己在内的边缘女性群体的生存现状。小说批判了西方社会普遍存在的男性中心主义、白人中心主义和欧洲中心主义,同时也体现了同属边缘的少数族裔作家石黑一雄融入西方文坛中心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老人与海》小说原著与同名电影在叙事上有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小说和电影都综合运用了全知叙事视角和限知叙事视角,结构上具有鲜明的直线式结构和顺序式结构特点。小说与电影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两者在叙事手段上不同:小说是文学语言叙事,而电影是采用影视造型叙事;在叙事主题上,小说和电影是相似的,都赞扬了主人公的硬汉子精神,但是1958年美国拍摄的故事片《老人与海》对爱的主题的开拓更为深入,与原著相比主题更丰富了。  相似文献   

12.
作为小说中展示人物性格和表现人物之间权利控制关系的重要手段,叙事的视角和声音在调节读者对小说中不同人物的态度立场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爱玛》这部由简-奥斯汀所著的小说无疑是一部叙事文佳作。《爱玛》中不仅仅只是单独从女主人公爱玛的视角对各种人物和事件进行观察,同时还让一些叙述者们出来对故事中的人物或事件加以解释说明。而恰恰是这种视角变换的叙事技巧将读者与小说中人物的距离消除,其中自由间接引语的语言模式又令读者不知不觉间代入了人物的立场,正是因为这种视角和叙述声音的不一致性,给《爱玛》的反讽效果的产生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13.
对梅娘小说《鱼》的叙事视角和叙事时间的分析中发现:其小说在寻找爱、寻找男人的主题下隐藏着传统女性因袭下来的女性是男性附庸的“原罪意识”;这篇小说在第一人称内聚焦叙事视角下,将叙事时间分为过去和现在两个时间序列,在表面的斥责男权背后,则潜藏着对男权的深深依赖。  相似文献   

14.
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运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唯我独尊”的叙事主体形象——简·爱。其叙事颠覆了男权叙事传统,建构了女性叙述声音和叙事权威。同时,小说成功地在读者与叙事者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使读者能够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从而加强了叙述声音的女性权威。然而,夏洛蒂·勃朗特作为殖民地中产阶级白人妇女的文化身份使她在女性权威的建构过程中带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月亮和六便士》是非常著名的一部小说,由欧洲著名的作家毛姆所创作,文中主要是讲述了主人公与三个不同女性形象的故事,一个是主人公的妻子阿美,一个是主人公的情人勃朗什,一个是主人公在一个岛上认识的爱塔。同时这三个女性形象也是作者迎合当时社会塑造出来的女性角色,也代表了作者乃至当时男性社会对女性的看法。为了能够使读者能够深入解读小说,打破固定男性视角的局限,了解作者的女性观,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剖析小说中描述的三个不同女性形象,以便为读者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月亮和六便士》是非常著名的一部小说,由欧洲著名的作家毛姆所创作,文中主要是讲述了主人公与三个不同女性形象的故事,一个是主人公的妻子阿美,一个是主人公的情人勃朗什,一个是主人公在一个岛上认识的爱塔。同时这三个女性形象也是作者迎合当时社会塑造出来的女性角色,也代表了作者乃至当时男性社会对女性的看法。为了能够使读者能够深入解读小说,打破固定男性视角的局限,了解作者的女性观,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剖析小说中描述的三个不同女性形象,以便为读者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叙事视角在小说尤其是现代小说中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叙事技巧。小说叙述者在主要使用一种视角叙述的同时.往往会对视角进行多样化的调节以配合小说主题并取得一定的叙事效果。本文以《达·芬奇密码》中译本为例,强调小说翻译中译者应注意并准确传达原文视角的转换调节,避免呈现给读者“假象等值”的译文。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凯特·肖邦<一小时的故事>的再次深度阅读,分析了国内知名叙事研究学者、北京大学申丹教授在<叙事文本与意识形态>一文中对小说原文的几点误读,主要探讨了女主人公马拉德夫人对自由的追求、婚姻生活和其女性意识的觉醒,从而否定了申教授把小说的主题界定为"婚姻枷锁与单身自由的关系".该小说正如女性主义叙事学的领军人物苏珊·兰瑟所主张的.反映了"单一的"、"特别清晰的"反抗男权压迫的女性意识,作品本身始终是一个典型的女性主义文本.  相似文献   

19.
运用格雷马斯的叙事语法理论解剖《灶神之妻》的叙事结构可以发现,小说中的角色模式、叙事程序和符号矩阵完全符合格雷马斯的叙事语法理论,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对立构成了主体追求幸福与反对者欲剥夺女性幸福权力之间的斗争,隐喻了主人公雯丽的成长过程及其最终胜利,从而赋予小说解读的新层面。  相似文献   

20.
“身体叙事”作为女性写作的一种策略 ,被中国当下的一批女作家奉为圭臬 ,但这一理论本身存在重大缺失。在实际操作中 ,它从反抗男权、捍卫女性出发 ,最终却出卖了女性的尊严和身体。本文分析“身体叙事”这一理论的缺失 ,分析中国当下以“身体叙事”为旗帜的女性小说文本的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