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科教师的科学本质观对科学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们对科学本质的认识经历了由科学的“真理观”向科学的“建构观”的转变。不同的科学本质观将直接影响着教师对科学教育目标的不同理解,对科学知识的不同选择,对教学主题的不同设计、教学话语的不同使用,对学生学习的不同评价。教师不同的科学本质观及其教学行为影响着学生的科学本质观的形成,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内容的理解以及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决定了对教育的根本价值追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目的偏于强调教育的经济功能和政治功能,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个体的根源性价值。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们混淆了“本原”与“本质”之别,造成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的认识偏离,遮蔽了人是自由自觉的存在这一人的本质观。由此,我们期冀对个体价值的尊重,树立“人是目的”的教育目的观。  相似文献   

3.
学生的深度学习建立在教师深度引导的基础上,深度教学是一种理想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形态。实施深度教学,要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学习观与知识观为基础。追求教学的发展性、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实现“知识之后”的价值是深度教学的本质要求。深度教学对于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课堂教学转型等具有重要价值。可通过“转变教育理念,超越传统教学的现实困境”“提升教师‘学科整体理解’能力,促进深度学习与教学”“开展专家式学习,提高教师课堂实践的专业知识”等途径与方法实现教师深度教学。  相似文献   

4.
对学前教育本质进行研究是为了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科学化与合理性,是改变现实的是什么本质的实践和创造未来是什么本质的实践的基础。有了对学前教育本质的认识进行教育实践和没有对学前教育本质的认识进行教育实践是很不一样的,有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本质认识进行教育实践和没有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本质认识进行教育实践更是有根本区别的。以郝文武先生的教育本质观为理论基础,以学前教育事实存在为现实依据,抽象并设想学前教育本质观,研究发现现当代学前教育是不完备性主体间的指导学习。  相似文献   

5.
“我的教学设计有效吗?”“如何设计数学教学设计?”教学本质观作为教学观的核心部分.是指人们对教学根本属性和根本功能的看法和态度.本文从数学的本质、数学教学本质、数学学习的本质、数学教学设计的本质出发,以期望在现代教学本质观的指引下,把我们的教育办得更好.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观念是指人们受现代主体价值追求的引导,在教育实践、思维活动和文化交流过程中形成的与时俱进的教育认识和教育理想.教育观念的转变包括教育本质观、教育目的观、教育内容观、教育方法观、教育功能观、教育制度观、学校观、师生观等方面的根本性转换.  相似文献   

7.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小组合作学习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识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管理为基础,以师生、生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小组成绩为评价标准,以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几年来,我们吸取国内外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与经验的精华,根据学校教学实际,从小组合作学习的互动观、目标观、师生观、形式观、情境观和评价观等方面,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进行了探讨,从而构建起科学、高效的“小组合作学…  相似文献   

8.
理科教师科学本质教学话语的重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培养学生适当理解科学本质观是科学教育的目标之一。传统科学本质观下的教学话语会使学生形成传统的科学本质观,容易导致学生机械性学习而非理解性学习,使学生很难具有批判性精神和创造性精神。当代科学本质观下的教学话语有可能促进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对于科学内容的理解,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产生积极的影响。理科教师科学本质教学话语重建的基本策略有:反思科学本质,重建科学本质观;转变认识角度,重建认识论范式;区别观察和推论,重建跨越性话语;区别定律和理论,重建产生式话语;设计认识论主题,重建认识论话语;设计反思性活动,重建认识论反思性话语。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学校教育必须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学校以教学为主,这是学校教育的特点。教学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也就是说,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进入教学领域,进行教学改革,使教学活动“素质化”。做到教学活动素质化的关键是树立素质教学观(即现代教学观),转变教学中心,实现“教学型”向“学教型”转变。一、素质化教学要求实现教学中心的转移素质化教学观以“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教会学生会学习”培养创造型人才为总目标。因此必然要求构建“培养素质,塑造主体”的现代教学基本模式,这就必然要…  相似文献   

10.
孙杰远 《教育学报》2006,2(4):31-35,57
人的本质认识是哲学研究的根本目标,也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本文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即人的本质的认识出发,解读了卡西尔符号哲学的深刻内涵,继而对现代教育的本质观、目标观、课程观、教学观和教育技术观进行了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1.
“学”与“习”的分析观认为:人的学习行为是可以而且也应该进行分析的。“学”与“习”的分析观,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认识和理解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特点与规律,以澄清人们对现代教学认识问题的某些模糊观念,而且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顺和构建当前教学改革探索中的具体操作运用与实践策略,从而促进我们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科学体系的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2.
目前新的一轮课程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也带来了挑战。新的教育观念的变革促进了新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构建“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观念正在走进课堂,这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它本质上追求的是人的发展。构建“自主、探索”的教学模式,既能体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过程,又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生动活泼的发展,进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  相似文献   

13.
知识观的转变,必然相应地带来教育实践中话语权力的变迁。持有不同的知识观.话语权就会赋予不同的主体。在知识观由科学主义向后现代的转型中,教育中的话语权从“失语”状态走向了“话语失控”。随着建构主义知识观的确立,话语权力的赋予与重构也成为了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14.
生命美学与语文教育有着深厚的学科因缘,美的本质与语文教育情投意合,二者的融合可能亦可为;语文教育的本质是引导生命向善、求真、审美,语文教育的本原是人性与生活;文学审美是必然也是必需;生命课堂追求审智也追求审美.“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生命美学观照下的语文教育,以审美眼光认识生命,从生命出发理解美.  相似文献   

15.
知识是教育的主要内容,知识观是教育实践的根本性和基础性认识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人类教育向智能教育转型的当下,知识图景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知识观的讨论已然迫在眉睫。从哲学范畴来讲,知识观涉及对知识的主体、本质、结构、承载媒体等问题的认识。智能时代,人工智能不仅以工具的形态参与到知识生产过程中,还能以某种近乎主体的身份参与到与人的互动过程中,使知识主体从人类自身转向人机协同,知识本质从人类认识的成果扩展到碳基智慧与硅基智慧并存,知识结构从层级明确的“建筑”结构转向人机动态交织的“舞蹈”结构,知识承载媒体呈现出多模态融合感知的特征与趋势。因应智能时代知识观的嬗变,亟需树立新知识观,为未来智慧教育体系构建起以新知识观为地基的大厦。  相似文献   

16.
南国农先生近半个世纪所倡导的电化教育事业 ,以“深入课堂、深入教学、深入学科”为突破口 ,构建了其丰富的媒传教学观。本文认为对南先生现代教育技术思想及其媒传教学理论体系的全面认识与深刻理解 ,是我国教育技术学科面向未来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7.
理解教育本质的不同道路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本质问题是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本质观来源于黑格尔的“本质在关系中”,主要是从历史和逻辑出发认识教育本质,在各种关系中抽象出教育本质;现象学本质观在于“回到事物本身”,直观洞察事物本质,把教育本质理解为参与其中的人与人之间的生活方式;后现代主义消除本质、排斥二元论。三种不同的理解教育本质的道路,丰富、深化了我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渐应用于教育领域,学习模式的个性化和学习路径的多元化等表征样态越发凸显,由数字化学习过渡到移动学习再到泛在学习进而发展成智慧学习的多模态学习形式备受关注。厘清智慧学习的学习本质观、学习空间、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对构建新时代的教学模式意义重大。回溯夸美纽斯的“泛智”论、“泛教”思想及终身学校理念,分析其“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主张,发现该思想与泛在学习内涵实质联系紧密,二者共同构成“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泛”教育思想。把握“泛”教育思想的本质,构建以学习力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智慧学习观可发现:学习观由知识本体论过渡到方法论、学习空间从一维扩展到三维、学习内容变得多而庞杂,继而学习方式需转型。  相似文献   

19.
先秦诸子和刘勰等我国古代思想家及写作理论家大多是以朴素的辩证观、系统观为指导认识写作现象的,因此,他们虽然没有提出现代“语境”这个概念,但他们对语境的认识已相当全面、深刻,与现代语境理论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现代语境理论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了写作理论向古代写作理论的辩证观、系统观的复归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20.
建构高等职业院校的育人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历史性”跨越式发展,而迅速崛起和蓬勃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在现代变革中凸现的一种文化景观。在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办学理念指导下,高职教育逐渐构建了较具特点的价值取向与日标追求,但仍未摆脱传统教育中那种“功利性实用教育”的影响。因此,应进一步从能力本位、创新意识、全面发展三个层面上认识其人才培养日标的内涵,建构高等职业院校的育人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