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课程。史俊华同志认为,课堂深度取决于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思想的启迪,而哲学是智慧之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思维和思想的统一。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哲学思维,对促进初中学生成长大有裨益,应依托教学、打开视界。王晓凤同志借鉴摄影艺术,将主题提炼、构图意向、色彩表达、时机把握和时节遵循用于道德与法治课堂,以演绎教学艺术"大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捕捉思维闪光点,努力丰盈教育教学路径,开拓教育教学视野。  相似文献   

2.
哲学是追求智慧之学,高等学校的哲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启智慧。哲学教学要以锻炼学生的理论思维、培养学生的德性、提高学生的境界为目的,要使学生从"习德"到"自得",化哲学知识为人生智慧。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  相似文献   

3.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道德与法治"不再是课改前以记忆背诵理论为主,而是转为以理解和实践为主。怎么能使学生适应这些变化并实现学习目标,就成为一个专项研究的课题。而思维导图这种教学手段,恰恰能够帮助教师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并条理清晰地掌握知识。本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应用思维导图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4.
教师教学提问思维方式的变革常常伴随着哲学思维的变革。米德符号互动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以"意义互动理论"摒弃"实体"观念、以"心智"思想消解主客二元对立。基于此,我国教师教学提问思维方式变革的可能性体现在:以"我"与"你"的平等关系为教学提问思维的视角;以情境"文本"生成为依托来诠释教学提问思维存在的方式;以知识对学生主体性的激发为教学提问思维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郑利 《成才之路》2020,(7):30-31
道德与法治有效课堂教学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认识差异、思维差异、课堂生成差异,这不仅是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也是解决德育过程中主要矛盾的需要。文章以"关心国家发展"教学为例,探讨道德与法治有效课堂教学聚焦差异的依据与策略。  相似文献   

6.
<正>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杜威,是"美国教育哲学之父",他的反省性思维思想至今仍散发着独特的育人魅力,在教学实践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结合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内容,重点研究道德与法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反省性思维。  相似文献   

7.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作为现代教学论的代表作,是他的教育教学思想总纲。《民主主义与教育》在批判传统二元论哲学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经验理论。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基于"经验论"为基础的生成主义知识观,以培养"反省思维"的"民主教学论"范畴框架为基础,构建了以"做中学"为核心范畴的范畴体系。综合来看,《民主主义与教育》的范畴体系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立足于时代境况和国家文化;二是基于辩证批判的逻辑推断;三是超越二元论的思维逻辑。  相似文献   

8.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以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推动学生思维进阶,对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独特作用。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准确理解教材概念、立体解读教材理论、多向推导教材内容,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全面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哲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理论思维中的重要作用,即激发大学生的理论兴趣,拓宽大学生的理论视野,提升大学生的理论思维是高校哲学教育改革的核心。哲学教育应在教学的诸多环节中提升大学生的理论思维。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20,(12):117-118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教学也已经被提出了各种新的要求,以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的理性思维显得尤为重要,是教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才行。基于此,本文将针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形成、发挥和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是近代教育的主题,也是教育技术的主题。学生的主体性在什么样的教学结构中形成、发挥和提升的问题不仅是建构、推演教育技术理论的“原点”,也是当代教育哲学关注的焦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虽然前者把学生当作客体,后者把学生当作主体,但是其教育哲学的思维范式是一致的——“主体—客体”思维范式。在这一思维范式的引领下,虽然把学生作为主体来形成,但是又把学生作为客体来认识,认识到的是学生客体发展的规律而不是学生主体的发展规律。学生的主体性应该在“主体间”思维范式的引领下,在“主体—主导”教学结构中形成、发挥和提升。因此,教育技术的理论建构必须以合适技术支持的“主体—主导”教学结构为基点进行拓展和丰富。  相似文献   

12.
<正>一、"角色效应"法概述1."角色效应"法的含义"角色效应"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方法。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当一定的角色,使其进入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之中,充分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2."角色效应"法的形成基础"角色效应"法的理论基础,包括三个方面,即哲学、教育学和心理学。以哲学的观点审视教育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它应包括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学生在自我发展中的主体性,它属于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在教育过程中需要调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基本内容和理论体系从宏观上有一个清晰、准确的了解和把握,同时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方式,在"绪论"的教学中,笔者在内容与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改革.内容上,增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基本内容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比较,教学方法上注重以哲学方式进行哲学教学,并贯穿哲学史知识的渗透,激发了学生的理论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4.
基于学习进阶理论,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成果汇报式"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元认知,使其获得完整的品德结构,实现"知性"向"德性"的转化。"成果汇报式"学习需要在问题设计中思考,在交流展示中内省,在反馈评价中改造,从而形成内在品德与外在行为相统一的思维发展路径,助力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15.
<正>培育学生思维,塑造学生思维品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林崇德、胡卫平教授在总结20多年教学经验的过程中,结合皮亚杰认知发展与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学界最新研究成果、思维结构"三棱"模型,提出思维型课堂理论。他们认为,学生思维发展从概念建构开始,核心概念建构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环节。多年来,在注重德育性的思想品德学科中,概念教学讳莫如深。"概  相似文献   

16.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和法治素养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是每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必须要解决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21,(38):121-122
创新是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动力,是新时代人才的核心素养体现。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所以,要想创新,首先应该具备创造性思维以及创新意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一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课程,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也是新时代教师的职责。文章就分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性,探讨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重点研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方法创新,达成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8.
初中化学教学中,通过精简课时教学内容,确保课内有更为充裕时间引导学生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是实现"轻负高效"的重要途经之一。以"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第1课时)"的教学为例,简析了"引导学生形成元素观、实验观以及启迪学生的归纳、类比与系统思维"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主题式案例教学,实质上是一种"整体案例"教学,是指在课堂上,根据课堂学习目标,以案例为中心对学生进行的一种引导教学,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文章从"一景多例,多维切入""问题引领,由浅入深""联系理论,系统认知""变换角度,深化思维"四个层面进行阐述,意在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在对话中学习--儿童哲学对话学习法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哲学采用对话学习法发展学生的思维技能。思维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对话是在教学中发展思维的最佳工具。儿童以哲学为内容展开对话,遵守对话规则,教师采用各种言语技巧组织对话学习法的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