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新时代,职业教育与产业的融合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有助于优化职业教育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产业升级。文章在阐述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概念、特点以及构建的实践导向等基础上,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新时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构建的路径,以期为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德育教师是德育衔接的主要实施者,不仅负有传道授业的义务,而且负有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当前,我国不同学段德育教师未能有效衔接,对德育课的教学质量产生了消极影响,甚至影响了德育的整体效果。加强对大中小德育教师衔接问题的研究,有利于不同阶段德育的互补共赢,从而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将美育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到党的十八大以来逐渐增多的美育话语及政策,尤其随着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及思政课一体化的内涵式发展,大中小学美育一体化成为新时代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探析大中小学美育一体化的实现路径,对于个人、学校和社会发展具有现实必要性,应在原则上坚持“三个统一”,即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统一、稳定性与进阶性相统一、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统一;在方法上统筹“四位一体”,即课程设置、教材设计、教师队伍、教学评价一体建设,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4.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既是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成果。但目前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育人思维固化、育人共识匮乏、育人话语阻隔和育人机制滞后等问题,为充分发挥共同体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中的导向与服务、灌输与教化、协调与整合、发展与创新的功能,可从课程育人共同体、文化育人共同体、网络育人共同体和实践育人共同体四个维度建设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共同体,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大中小学德育目标各有定位,小学德育是基础,中学德育是强化,大学德育重素质。在“三全育人”视阈下,大中小学德育要打破边界壁垒,协同推进,树立开放意识,从传统德育转向开放德育,构建开放德育新理念,以学校德育为主阵地,融汇家庭、社会在内的德育过程,把德育课堂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学校德育和网络德育、家庭德育、社会德育有机衔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多主体、多领域、多层级协同高效配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构建有效的大中小学德育衔接体系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一项战略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要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我国大中小学的德育教育出现了诸如在管理、评价、方法等方面衔接不当的问题,阻碍了教学目标的得力实施和各阶段学校进行德育的有效实施。基于德育衔接中的阶段性问题,制定相匹配的应对之策,是现今各阶段德育衔接中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意识和归属意识。大中小学一体化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的具体体现,也是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有力举措。建构大中小学一体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机制,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体化培育建设统筹各方力量和资源。通过发挥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班子组织协调作用、设立一体化育人组织机构,完善一体化培育的组织保障机制;通过建构运行机制、完善师资队伍,健全一体化培育的结构运行机制;通过建构点对点多层次承接协调育人、多方联动合力育人机制,构建一体化培育的协同育人机制;通过建构反馈评价、督查反馈机制,建立一体化培育的监督评价机制,提升大中小学一体化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绩效。  相似文献   

8.
本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多由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形态的高职教育产教结合演变而来,当前的本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更加注重技术技能、工艺设计等方面的高层次发展要素,涵盖内生、嵌入、协同与延伸等多种产教融合模式。文章借鉴了活动理论的六要素框架,以我国22所升格为本科的职业大学的本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践为样本,分析了本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存在的活动资源、活动共同体、运转规则、活动工具等掣肘因素,构建政策层面、模式层面、技术层面及实现层面的产教融合共同体进阶体系,探索适合本科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共同体模式,旨在保障产学研资源的供给,促进本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循环互动发展,为新时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构建德育共同体对促进高校德育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从社会资本理论视域分析,当前高校德育共同体构建存在着构建意识缺失、规范缺失、社会信任缺失、忽略社会关系网络构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采取如下策略:高校德育机构在共同体构建中担负起主要的责任,特别是主动构建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加强对德育共同体构建的规范性建设;让全社会充分认识构建德育共同体的价值;通过社会信任建设促进德育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为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德育在青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随着教改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大中小幼德育目标脱节、倒挂、衔接不足等现象与学生身心和道德发展需求严重不匹配,不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求,试图研究一体化德育体系的构建,以增强内生动力为出发点,立足现实,科学融入立德树人生态链,不断提升德育工作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12.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对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精神的体现具有重要作用。如今,中学生的主流意识以及思想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中学生的德育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基于此,学校需要从建立中学德育共同体背景等方面来促进学生德育教育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14.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深化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文章在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现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区域共同体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常态发展的现实路径,认为区域共同体建设要坚持“共建共研共享共育”理念,在“大”字上下功夫,在“常”字上建机制,在“研”字上做文章,在“特”字上见风采。  相似文献   

15.
16.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基础。为适应新时代背景下构建高职师生命运共同体的需要,在研究高职师生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及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高职师生命运共同体构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从构建高职师生价值共同体、教育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文化共同体、伦理共同体和生活共同体等方面探索构建高职师生命运共同体的实现路径,谋求师生共同福祉,产生内生动力,深入推进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培养社会主义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助力我国高职教育的稳步、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当今中国和世界的运用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构建人类多样化利益平台;必须以协商对话为交流机制,加强政治文明建设,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形成和治理能力发展;必须注重文化和文明的交流互鉴和传播,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国际理解与认同。最终,应促使全球朝着经济更加发达、政治更加完善、文化更加发展、社会更加公平、环境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三治融合”与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密切相关。“三治融合”中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有三方面内涵:自治、法治、德治的目标融合推动人人有责的价值共同体建设,自治、法治、德治的过程融合推动人人尽责的行动共同体建设,自治、法治、德治的主体融合推动人人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建设。“三治融合”中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需要促进任务分解与绩效评价,建设责任明确的价值共同体;推动流程再造与场景转换,建设协同有序的行为共同体;深化权力让渡与权利维护,建设向往美好的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探析德育共同体构建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理清德育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分析其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中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并结合实际案例,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为德育共同体的构建与完善提供良好基础,使其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