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钓鱼》1995年1~3期连载了我写的《台钓浅说》一文。文中校漂方法我称为垂直归零钓,是根据悬坠底钓术的特点和我在北京、贵州、湖北等地混养塘、自然湖泊河流中的3年垂钓实践而总结出的一种实用校漂法,它超出了台钓中调四钓二的范畴,是为那些没有条件去标准精养塘钓鲫又喜爱台钓的爱好者们归纳的。因篇幅关系未能详细论述垂直归零钓,不少钓友向我提出质疑:“你这方法和调二钓一没什么区别。”广州林汉明先生(《中国钓鱼》1995年9期10页)也认为这种说  相似文献   

2.
刘冬 《钓鱼》2012,(13):41-41
进入伏天后,鲤鱼进入生长旺期,同时也进入摄食旺季。钓友们可因势利导,躲开烈日炎炎的白天,利用傍晚出钓,只要钓位选好,饵料对路,会有好的收获。  相似文献   

3.
沈耀 《钓鱼》2006,(8):20-21
看了《钓鱼》杂志第2期 ̄第6期上关于《悬坠钓鲤鱼》的文章后,也是感触颇多,以本人经验证明以悬坠钓法钓鲤鱼还是上钩率蛮高的。我接触悬坠钓也有3年的时间了,当初是从半水钓鲢、鳙,底钓鲤、草、鲫,正巧又遇上一位好老师,后来在一些地区垂钓比赛中也取得一些成绩。如果说在自然水域钓鲤鱼都这么难,那么在竞技比赛的池塘里,那些钓放过的鲤鱼不就更加狡猾,更难钓得了吗?下面我就拿自己在一些比赛中针对悬坠钓鲤鱼时发生的一些事,说说本人的经历吧。2005年10月的一天,一场比赛在南京胜利圩养殖场开竿,有300多人参加了这场赛事。当天抽签,我是上…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80年代末,台湾省的“悬锤底钓术”传入大陆,在以钓对象鱼的池钓竞技中开始崭露头角,并在一批台湾渔具企业家的宣扬和推动下,逐渐在全国展开,慢慢的人们把这种钓法称为台湾钓法,并简称为“台钓”。到了90年代中期,“台钓”进入了它的颠峰期,媒体的不断宣扬传播,各种类型的技术培训讲习,大批的录相教学以及职业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80年代末,台湾省的“悬锤底钓术”传入大陆,在以钓对象鱼的池钓竞技中开始崭露头角,并在一批台湾渔具企业家的宣扬和推动下,逐渐在全国展开,慢慢的人们把这种钓法称为台湾钓法,并简称为“台钓”。到了90年代中期,“台钓”进入了它的颠峰期,媒体的不断宣扬传播,各种类型的技术培  相似文献   

6.
认真、反复地读了《中国钓鱼》1996年第二期《走出台钓理论分析的误区》(以下简称“误区”)一文后,觉得作者的观点值得商榷。 一、台钓的基本钓法究竟是几饵落底?从《中国钓鱼》众多介绍台钓的文章中看到的都是一饵落底,一饵悬浮。况且,拙作《台漂灵敏与迟钝的受力分析》(见《中国钓鱼》1995年第十一期)是“以调四目钓二目,一饵落底、一饵悬浮,浮漂变化相同目数为标准进行比较和分析”。并没有排除两饵落底也属于台钓范畴。跟“误区”作者的看法相反,笔者全面  相似文献   

7.
苏群 《中国钓鱼》2006,(3):18-19
近几年来,牡丹江地区的传统钓手在钓跑漂的基础上演变出一种传统与台钓相结合的全新钓法(见《中国钓龟》2004年第十一期《张师傅的江钓高招》一文,作者牡丹江那铁华)。新的跑漂垂钓方法突破了旧的钓法中的随意性,它是以蝇蛆为诱、钓饵,在小溪或江河中走钓的钓鱼方法。这里,向大家介绍溪河中的用法。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钓鱼》2004,(24)
讲钓风讲钓德文明钓鱼钓友互动我的《闭着眼睛钓白鲢》一文(见本刊2004年第15期)刊登后,关新铭钓友给予了严肃的批评指正(见本刊2004年第20期),对此我非常欣赏。在以后的钓鱼活动中,我一定和钓友们一道,把钓风钓德放在首位,大力提倡文明钓鱼,让我们的钓鱼活动有利于个人、有利于社会、有利于自然环境。对于我该文中介绍的钓鱼方法,钓友们在借鉴时要谨慎,正常情况下,应尽量避免使用。文明钓鱼是个大题目,它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就钓白鲢而言,至少应包括不钓、少钓、钓大放小等几个方面。一、不钓。鲢鳙属主要养殖鱼类,塘主头一年就放进寸把长…  相似文献   

9.
《钓鱼》半月刊第十二期刊登李根浩一篇关于“竞技垂钓比赛改革刍议”的文章。阅后,深受启发,确实体现了锐意改革的精神,想的很周全,提出了比较行之有效的钓鱼比赛程序和办法,它对目前实行的钓鱼比赛制度存在的问题,会起到有益的促进。但有两点我不同看法:一是,“设立种子选手”问题,文章提出“把上次比赛的前16名运动员定为种子选手,直接进入第二轮。”我认为这有失公平。在垂钓活动中,每个人的钓技水平有高低之分;钓绩的好与差,除了钓技因素的作用,还有许多不可知的因素在起作用,如钓位、气温、鱼情等;上一次钓鱼,有的人可能被选上,进入下…  相似文献   

10.
《中国钓鱼》2000,(6):9-9
进入2000年,由《中国钓鱼》杂志主办的“钓王杯·钓鲫高手赛” 已经 走过风风雨雨6年的历程,一尊金光闪闪的钓王杯引得我们这些爱好竞技钓的英豪竞折腰。回顾以往的6届比赛,有多少成功的喜乐,又有多少深刻的教训。钓王杯赛仿佛是我们钓鱼人的节日,我们一年一度,一年一赛,赛出了友谊,赛出了风格,也赛出了钓鱼人对钓王杯的更高希望。由此,在新千年到来的时候,为了使钓王杯赛的组织工作、裁判工作更加严谨、更加完善,为了让我们心中神圣的钓王杯更加纯洁、更加美丽,我们建议钓王杯组委会举办“世纪钓王杯总决赛”,赛出我们…  相似文献   

11.
在介绍、探讨台钓的文章中,常有调灵调钝、钓灵钓钝的提法,李维明钓友的《台漂灵敏与迟钝的受力分析》(下简称《分析》,见《中国钓鱼》1995年第十、十一期)一文,进一步对这种提法给予了细密的考证。细读这些文章,联系自己的垂钓实践,总觉有关灵钝的提法似嫌牵强,不愿苟同,贸然陈疑,望诸钓友指正。 一、钓几目由谁定? 不少人认为调几目钓几目是由钓者自己的意愿决定的,钓者可以根据天气、水情等客观情况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台湾省“悬坠底钓术”传入大陆,在以钓对象鱼的池钓竞技中开始崭露头角,慢慢的人们把这种钓法称为台湾钓法,并简称为“悬坠钓”。到了90年代中期,“悬坠钓”进入它的颠峰期,媒体的不断宣扬传播,各种类型的技术培训讲习,大批录相教学以及职业钓手的出现,都为推广悬坠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一些知名渔具厂家举办的池钓对象鱼记尾数分的各类杯赛中,悬坠钓以它科学调试的短竿、小钩、细线、高灵敏的浮标和香浓易溶的饵,所向披靡,令钓友刮目相看。十多年的实践证明,台湾钓法在池钓竞技中独树一帜,被越来越多的钓友所接受…  相似文献   

13.
袁敏 《中国钓鱼》2003,(10):13-13
2000年《中国钓鱼》第四期何其钧钓友发表《溪潭钓柴鱼》一文,一介绍了“水面草间钓”、“半水层诱钓”、“潭底钓”的经验,觉得都是可取的。笔者爱好手竿钓黑鱼,并有30多年的历史。有些体会,愿与何君及钓黑鱼爱好者交流。 根据黑鱼的生活习性,有多种钓法,如手竿游钓、发竿钓、抛竿守钩等等。我认为,就手竿钓黑鱼而言,主要有以下两种钓法: 一、窝钓(定点钓) 从初夏至仲秋这段时间,是黑  相似文献   

14.
郑巍 《钓鱼》2008,(15):15-15
本刊总第132期(2008.6下)23、24页配发了三幅照片,分别是老年钓手坐在小凳子上玩台钓,野钓环境中持长竿站姿守钓,坐着钓双竿一搁一扬,其中扬起的是长手竿装鱼线轮披风抛钩。  相似文献   

15.
衣善新钓友的《也谈台漂灵敏与迟钝》(见《中国钓鱼》1996年第一期)一文,对拙作《台漂灵敏与迟钝的受力分析》(见《中国钓鱼》1995年第十一期)中的论点提出质疑,细读过后不能苟同。 一、调钓几目,调钓灵或钝只能由钓者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不可墨守陈规,照搬硬套。  相似文献   

16.
衣善新 《钓鱼》2006,(5):18-19
读了华朝熙钓友的[悬坠钓鲤鱼上钩概率低](见[钓鱼]2006年第2期)文章,有点不同看法。首先,我同意华钓友对悬坠钓的定义:坠不落底,悬于半水。在这些年的钓鱼文章里,有相当多的钓友(包括华钓友)对悬坠钓的理解过于片面。一提悬坠钓,就说是短竿、细线、小钩钓小鱼。一提传统钓,就说是长竿、粗线、大钩钓大鱼。我认为,这样理解是不对的,悬坠钓与传统钓的根本区别是坠是否悬空。不管你用什么竿,用什么线,用什么饵,只要坠悬在半水,都可称为悬坠钓法;只要铅坠落了底,那就是传统钓法(底坠钓法)。一些钓友把跑铅钓法说成是悬坠钓法,无非是美化自己的…  相似文献   

17.
关新铭 《钓鱼》2009,(2):41-41
亮水期在混养塘钓鱼特别好钓,用“信手拈来”和“探囊取物”来形容绝非夸张。但一进入冬季的冰钓期,不少混养塘中的鱼(尤其是鲫鱼)就比较难钓,有时甚至还不如水广鱼稀的野塘、野坑及河道等自然水域。天气不佳鱼不拿食还说得过去,而晴好天气鱼仍不爱咬钩,就很令人费解了。以前听钓友如此议论,笔者是怎么也不相信。  相似文献   

18.
宿含雨 《钓鱼》2009,(15):14-15
“台钓”走向自然之后,湖泊、水库钓鱼多一正一副,正业是手竿,搓商品饵钓综合鱼;副业是抛竿、矶竿或者筏竿,随季节变化巧用自然饵,而在钓某一类鱼上显现威力。沿长江一线,鲫鱼、鲤鱼从4月下旬起开始产卵,一直延续到6月初。卵期的鱼很少咬钩,但有一部分鱼,比如翘嘴、白鲦、鲴、红梢、黄梢、鳜鱼等等,产卵期比鲫鱼迟,要到6月下旬至7月初的黄梅天才进入产期,此时产过卵的鲫鱼进入深水,手竿收获极不稳定,所以有串钩以副代正。  相似文献   

19.
安在胜 《中国钓鱼》2007,(11):10-11
到了十一二月,北方已进入冬季,对于钓鱼人来说,这是一年中萧条期的开始。此时,大多数如鲤、草、鲳、鳊、鲢、鳙基本已不进食,仅有鲫鱼还在四处觅食,但这时鲫鱼的进食也没有其他季节的猛烈,而变得轻、慢、缓、顿了许多。这时的垂钓装备线、钩、漂、饵及漂相都有所改变。尽管如此,冬钓仍然有它独特的魅力。因为这时鱼吃口非常轻,难以观察,所以一旦冬钓技巧掌握得炉火纯青,  相似文献   

20.
王惠德 《钓鱼》2008,(10):33-35
“三春”垂钓的喜悦,使个个钓友脸上挂满了笑容。当钓趣正浓,余兴未尽时,时光却悄然进入了夏季,熙熙攘攘的鱼群,好像突然间逃遁消失。鱼,一夜间变得出奇难钓,奔波于江河湖塘的钓友,面对这种情况满头雾水。这就是夏钓会遇到的实际问题。我总结四方征战的成败得失,感到要破解夏钓之难,度过这恬淡之期,需走好“四步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