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和深入,广大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必须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多方面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中学会思考、学会创新。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程主要是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其根本教学目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让学生能够掌握信息技术作为交流手段进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思想认知能力和判断力,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具备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技能,...  相似文献   

3.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特别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施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我在班级开展“走进水世界”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使用信息技术让活动生动简洁,让过程有根有据,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实践证明,活动效果很好。我们只有将信息技术看作是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才能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提出:信息技术课要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为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施教过程中注意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年龄特征、爱好、环境等)出发,以乐诱学,逐步引导,培养兴趣。  相似文献   

6.
为了走出传统教学模式,为了真正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必须重视信息技术课的改革和创新。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教师应着重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自学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入手,培养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成为21世纪的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7.
许军峰 《中小学电教》2012,(12):150-150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其主要培养目的是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对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目前,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并没有形成一种很固定的模式,教师要让自己在信息技术教育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让学生完全接受,就必须要对自己的课堂有一定的规划,  相似文献   

8.
薛松 《西北职教》2006,(4):54-54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学科,它有太多的空间可以让学生进行大胆的设想。信息技术教育,是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锻炼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提高信息素养的主要万式。而素质教育也正是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安全防护能力和培养追踪新技术的能力。二相辅相成,具有互动作用,为全面提高学生能力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9.
王淑鹏 《青海教育》2003,(10):91-91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并规定“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  相似文献   

10.
刘厅 《考试周刊》2016,(10):103
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特别重要,它能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本文从知识立体化、课堂民主化、成果公开化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