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教育情报参考》2005,(9):18-18
专家建议,大学生自己要掌握好心理健康的标准,若有不良“反应”,要尽快到心理健康中心进行咨询并接受辅导。根据他们的总结,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可归纳为以下7条:  相似文献   

2.
王雁 《天津教育》2007,(9):37-39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一个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近年来,学校领导和教师们越来越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还存在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但没有专人值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说服、训诫的方法处理等情况。如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是需要我们研究和探索的问题。下面三篇文章是全国教育科学(教育部)“十五规划”项目“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课题的一些研究成果,希望能引发大家的思考和深入探索。[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不断完善,使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高,竞争更加激烈,当代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多重压力,就业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比较重要的社会性问题。为使大学毕业生在走出校园进入社会之后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才能,增强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就成为目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4.
班主任可以凭其特殊的人格魅力获得学生的拥戴,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班主任可以通过与学生心灵沟通、组织活动、培养良好的班集体等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自己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发展很快,但目前还普遍存在着实效性差的问题。本文指出了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性差的原因,并从统一思想认识、全面把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加大师资建设力度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了大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国内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培训,设立专门机构,提高人员素质,调动全社会力量等方面提出了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确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创建良好的心理环境、加快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化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是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多校区大学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问题值得关注。多校区大学面临校区分散、学生人数增多,而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人员配备相对不足等实际情况,常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大学生心理教育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朋辈心理辅导便成为多校区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专业心理咨询和辅导的一种重要补充,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个新亮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当前中职学校的情况,探讨提高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措施,提出了转变观念,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加强领导,实现管理的系统化;整合资源,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力度等工作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加强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心理教育管理制度,深入分析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本研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后,选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40名学生进行测评,从而分析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研究发现,对高校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有效改善学生的心理状况,有助于学生的...  相似文献   

11.
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实验的方式考查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心理专题讲座相比,团体辅导在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更有效;团体辅导比心理讲座与团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效果更好,但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心理讲座与团体辅导相结合也不失为一种好方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429名新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的实践分析,结果显示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新生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团队意识,了解大学生活,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3.
心理健康理念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自编问卷对上海市3所高校不同专业、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理念与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理念状况一般,处于中等水平;大学生心理健康理念的性别、专业存在显著差异,年级差异不显著;大学生心理健康理念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理念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心理问题表现、心理健康内涵、心理健康调适方法和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正念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本研究以5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正念教育实验。结果表明:学生的正念水平得到提升,正念教育对学生的情绪障碍、性格缺陷、社会适应障碍、行为障碍的影响效果显著,对学习障碍、品德缺陷、不良习惯和精神障碍的影响效果不明显。注重正念教育课程开发、加强正念教师培训与发展、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正念教育活动,能更好地发挥正念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董蓓 《高教论坛》2020,(5):95-97
采用问卷法对广西高职大一5445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主观幸福感等情况进行调查,并对617名学生进行访谈。结果:心理双因素模型理论适用于高职大学生,能较好解释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实际情况;四种心理健康类型的高职学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稳定性,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还具有一定程度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6.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产生于美国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心理学运动.文章从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出发,分析了其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义,并重点论述了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以期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使用2017年全国高校就业调查数据,从地区城市级别的角度分析上大学如何促进代际流动,揭示了大学生由生源地到院校地再到就业地的代际流动方向、比率、级别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大学教育能够促进学生进入到更高城市级别的地区,且就读于本科和重点院校、攻读研究生教育的影响最为显著;生源地级别越低,流动到更高级别城市的比例和机会越大、向上流动的级别越高,即大学教育对促进地区代际流动具有正向显著的影响。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大学教育对地区代际流动的影响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所在地为地级市及以上级别城市的院校;二是通过大学教育提高人力资本,帮助大学生进入更高级别的地区就业。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在理论基础、具体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有所不同。但两者在育人总目标上相互一致,在内容上相互交叉,在方法上相互补充。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结合是可行的,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结合体育教学的学科优势,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有效的干预,试图构建适合大学生的优化体育教学课程体系,并对其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班的学生在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等的得分上比实验前有显著性下降,且优于对照班。表明本次实验研究设计的优化体育教学方案能够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且效果优于传统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