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职校学生已经产生了朦胧的爱情意识,在爱情类文学作品教学中,教师要大胆地揭开爱情的神秘面纱,引导学生在阅读经典的爱情文学作品过程中直面爱情、了解爱情、认识爱情,学会理性地分析爱情与自然、爱情与人生、爱情与社会道德等诸多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爱情观,达到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提升人生境界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2.
我相信爱情。历代以来与爱情有关的浓词艳篇读了不少,读到的大多是爱情的缠绵、爱情的疯狂、爱情的诞生和爱情的灭亡。我今天的话题与此无关,是关于爱情的平  相似文献   

3.
纵观方方小说中的爱情书写,可以看到一条消解与坚守神圣爱情的线索。从早期表现理想爱情到表现爱情的虚无,直至最后表现对爱情的绝望,方方小说中的爱情书写一步步展示了神圣爱情的被消解。同时,作为一位富于责任感的作家,方方从未放弃对神圣爱情的坚守,她在爱情书写中表达着对爱情、生命的终极思索和关怀。  相似文献   

4.
色彩斑斓浪漫苦涩的爱情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情婚姻,是路遥小说的一个重要题材领域。他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众多不同类型的爱情婚姻,表现了爱情的不同社会内容、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心理状态、不同人生结局,表达了自己对当代爱情婚姻领域一系列问题的深入思考与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5.
在《红楼梦》众多的爱情故事中,宝黛爱情是"儿女真情"的典范,也是作者理想爱情的体现。与中国古代同类题材的作品相比,无论是从爱情的产生、爱情的品质还是爱情的结局上来说,《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都显示出了超越前人的深度、高度和力度。  相似文献   

6.
爱情是海岩小说永恒的主题,爱情的理想性、都市性、爱情+侦破的结构、爱情结局的悲剧性构成了海岩小说的主要风格特点。海岩通过这样一种写作模式表达自己对于人生、命运与爱情的独特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国家,许多学者对爱情都进行过不同程度的研究,他们对爱情都持有各自不同的观点。Davis(1985)认为爱情等于友谊加上两个集束:激情与关心;Rubin(1970,1973)认为爱情与喜欢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并通过研究爱情与喜欢的区别,建立了爱情量表和喜欢量表;斯腾伯格(1986,1988)在研究爱情本质的基础上,提出了爱情三角形理论等。本文从爱情起源理论、爱情分类理论和爱情观理论这三大方面,对国外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做一简要介绍。通过对相关理论的介绍增加我们对爱情的理解,同时也为我国开展类似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探讨20世纪之前人类的爱情悲剧:神话式的自然的爱情、宗教化的纯洁的爱情和大工业时代极端"理性"化的爱情悲剧之后,劳伦斯认识到传统的人类自以为美好的"爱情"文化,实际上是制造现代人爱情悲剧的根源。所以在对传统文化厌恶、失望、愤怒中,他写下了《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部颠覆传统"爱情"观念的经典作品。  相似文献   

9.
童书里都有什么样的“爱情”爱情 在童书中从来不是一个回避的词。很多优秀的作品,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里都有爱情。爱情,让童话充满了无限魅力。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我国大学生爱情教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爱情教育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话题之一.文章从大学生的爱情现状、爱情教育的必要性、爱情教育的内容以及爱情教育的途径等方面对国内近十年针对此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在文章的最后部分探讨了现有研究的缺陷和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期引起高校对大学生爱情教育的更深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小说《廊桥遗梦》表达的是一个传统而古老、凄美而哀婉的爱情主题:在爱情与责任之间,那一方面更重要.爱情和责任在格斗,爱情和道德发生了冲突,最后突出强化了责任和道德超越爱情的力量,历史意识中的道德精神与人文意义上的生命价值在爱的主题中获得新意,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历代爱情美学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在《红楼梦》第十九回回末,毛泽东的两条批语指出宝玉身上既有“同一人生观相互结合的爱情”,亦有“两种人生观相互冲突的爱情”,既肯定了宝玉与黛玉的爱情,又承认了宝玉与袭人的爱情,说明宝玉爱情的复杂性。毛泽东的批语犀利独到,而且符合文本的客观描写,符合现实的人性特点。毛泽东对宝玉、袭人、黛玉爱情的评价主要是从人性的角度来认识的。  相似文献   

13.
爱情是人类历史上最徇丽的花朵,也是古往今来文学作品中一个常青的话题。爱情描写贯穿了《平凡的世界》这部鸿篇巨著的始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平凡的世界》中三种爱情类型:给予型、超越型、危机型三个层面分析了路遥先生在作品中向人们展示出的精彩爱情片段,突出了爱情的审美趋向、美学价值和道德标准。  相似文献   

14.
爱情是人类最厚重久远的感情之一,在人类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无数有关爱情的不朽诗篇与经典美文,它们中存在大量丰富的爱情隐喻,即用隐喻诠释爱情。这不仅符合人类认知模式的基本要求,也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对爱情相同的认知本质。同时,由于民族生存环境和道德文化的差异,爱情的隐喻又并非处处一样。  相似文献   

15.
许多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元杂剧,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她们在爱情婚姻方面,展现出爱情觉醒、自主追求爱情、勇敢捍卫婚姻等崭新特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束缚人性和自由的封建礼教宗法观念。  相似文献   

16.
爱情是大学生人格发展与成熟阶段的重要内容,对其人生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探索大学生的爱情本质对于帮助其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质与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爱情类型学的角度探索出了大学生的27种爱情故事类型、核心内涵及其特征,并进行了不同文化的比较研究,然后在此基础上回答了“爱情的三大疑问”,从中对大学生的爱情本质特征做了较全面、深刻的分析,有助于大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者更加科学地认识爱情、理解爱情,提升心理咨询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玉台新咏》中描写爱情悲剧的长篇叙事诗、乐府双璧之一的《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与焦仲卿这对恩爱夫妇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礼教、家长专制和门阀观念的罪恶,表达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爱情自主的合理愿望。为表现男女主人公之间深挚感人的爱情,长诗中用了一系列的爱情意象作渲染。依课文内容顺序简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爱情是文学创作长盛不衰的主旋律,离开了爱情,许多文学作品就会黯然失色。高中语文新教材三、四册中爱情题材的作品占了相  相似文献   

19.
爱情婚姻,是路遥小说的一个重要题材领域。他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众多不同类型的爱情婚姻,表现了爱情的不同社会内容、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心理状态、不同人生结局,表达了自己对当代爱情婚姻顿域一系列问题的深入思考与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20.
黄钰 《海外英语》2012,(4):188-189,194
"海枯石烂"——中西方爱情诗歌中出现的意象之一,常用来表达对爱情的坚定。《摸鱼儿》作为在中国诗歌中首次出现"海枯石烂"这一意象的诗歌,其作者元好问表达了对爱情的同情与惋惜。《一朵红红的玫瑰》作为在西方的一首著名爱情诗歌,其作者罗伯特·彭斯表达了对爱情的美妙向往。该文通过对两首爱情诗歌作者的生活、写作背景阐述,分析了两首爱情诗歌中"海枯石烂"这一意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