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政府主义又译作"安那其主义"。它19世纪后半期流行于欧美各国。它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思想,主张个人的绝对自由,反对一切强权,建立一个无政府共产社会。这种思想最早出现于18~19世纪初的欧洲,代表人物有德国的施蒂纳和法国的浦鲁东、俄国的巴枯宁等等。无政府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1906年到五四运动前后以天义派、新世派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辛亥以前,中国的无政府主义者以《新世纪》和《天义报》为阵地鼓吹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进化学说,五四时期,在反思一战的基础上这一思想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过程中,大都经受无政府主义的影响,其原因主要有:无政府主义传播迅猛、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理论水平不高、无政府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客观存在"共性"。  相似文献   

4.
五四运动后,无政府主义者和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之间既有合作又有冲突,正是在这种两难境地中,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无政府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要语境,在译介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革命方式启蒙以及革命前途研判等方面产生过重要影响。还原无政府主义与早期马克思主义从交融到交锋的历史现场,其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是:必须坚持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必须在批判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警惕文化虚无主义,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早期的无政府主义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早期无政府主义者把各国无政府主义思想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类似的东西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特点;他们对马克思学说既存赞扬,也有批评;其中“天义派”和“新世纪派”又有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7.
无政府主义与中国早期世界语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语自诞生之日,即具有内在的意识形态诉求,其终极指向与无政府主义相当吻合。因此,世界语在传播过程中被无政府主义者广为借用,成为一种泛政治化的人类共同语。无政府主义者将世界语引入中国,并成为传播这一人工语言的重要力量,从而使中国早期世界语运动乃至整个语言文字改革运动都呈现出浓厚的乌托邦色彩。  相似文献   

8.
列宁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传播路径,即从以介绍列宁其人及歌颂列宁精神为切入点,再通过翻译列宁著作经典集中传播列宁东方革命理论和帝国主义理论,进而有组织翻译列宁著作诠释本,把列宁主义普及化,最后通过开展悼念列宁活动等把“早期传播”推向高潮。这启示我们开展新时代宣传教育工作要坚持宣传人格魅力与真理魅力相结合,并坚持学习经典著作以领悟科学真理,坚持开展纪念活动以发挥仪式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9.
<天义>报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影响了后来成为作家的一些留日学生,尤其对周氏兄弟的影响最值得重视;二是它宣扬的一些思想观念,尤其是何震的女性解放主张,在五四女性解放运动和女性文学创作中得以体现.<天义>报在这两个方面向文学的渗透,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援,并由此获得了一定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鹏成 《文教资料》2011,(21):97-100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经历了由报纸杂志简介到知识分子在"书房"里深入解读和研究,再经由先进分子的"书房"到工农大众"厅堂"的过程。早期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的成分是很复杂的,按其思想理论基础分,大体可以分为封建主义者、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知识分子、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先进分子的前身)等,这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态度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他们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留下了许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1.
从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列宁主义传播到中国,对当时中国的革命起到了一定的指引作用,且对于当时我国的政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后期共产主义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列宁思想经由十月革命传入我国之后,便引起了革命人士的关注,尤其是与之后的五四运动有着直接的关系。列宁思想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以及造成的相应影响正是当时革命所需要的,带动了国内知识分子意识的觉醒,其早期的传播对我国共产党处理复杂的政治关系有着直接的帮助,为后来的革命之路指明了方向。而本文则主要对列宁思想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进行相应的研究,分析了列宁思想在我国早期传播并造成深远影响的内因及外因,这有助于当下的人们了解过往的那一段历史,更能够帮助人们对于当今的党建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自清末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为救亡图存而提出了各种主张,从而形成了各种新的社会思潮,无政府主义思潮就是其中重要的思潮之一。中国无政府主义者所提出的各种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但是这些主张归根结底是乌托邦式的社会理想,它们注定是一个无法实现的幻梦。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从零星到系统、从个人到组织的转变过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存在着诸多局限。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先后在日本和中国传播开来,并且各有其自身独特的特征,也有共同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在日本传播的过程中,日本渐渐正确认识了马克思主义,并在实践中确立了唯物史观的指导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束指导本国的工人运动.并且马克思主义在日本早期的传播,则深刻影响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15.
早期共产主义者学习和利用马列主义政党学说的基本原理来解决在中国建立政党的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提出为什么要建立政党,如何建立和建设政党等党建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整体而言,马克思教育观在中国的传播,主要经过三个渠道,呈现出背景的多元性、接受的选择性、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相关性、来源的间接性、实践的革命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李大钊引介了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话语符号,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为在中国建立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且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本土实践相结合,努力构建中国化的话语体系。李大钊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话语体系,也为新时代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构建提供了经验与指导。  相似文献   

18.
以社会思潮与历史人物思想发展的互动关系为线索,检视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接受马克思主义阶级革命观念的思想过程很有必要。伴随着1920年前后"改造社会"话语的兴起,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不但视其为"个人解放"的归宿,更开始关注以"互助"、"协作"为表征的各种"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因为提供了一种"社会整体改造"的可行方案而被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重视和信奉,最终成为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思想因素。  相似文献   

19.
基于传播学的理论可以得知:任何一个理论不会自发地传播,只有在具备了一定的传播环境、传播媒介,理论之间具备某种契合性才能得以传播。无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满足了理论传播的必要条件。从传播环境上,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国内环境,以及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提供了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特定的历史语境;从传媒媒介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刊物的翻译出版,研究团体竞相涌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历史推力;从传媒内在契合性上,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有异曲同工之妙,为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史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体、媒介、渠道、特点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同地区的早期传播、《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三次论争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等问题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对其主要成果作一归纳梳理和简要评述,并对如何加强该问题的研究作了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