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太原大学学报》2017,(6):44-49
陈亮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他注重现实研究,治经颇得精要,倡事功之学。其文学创作与事功思想紧密结合,《龙川词》便是一个实例。陈亮的《龙川词》有着鲜明的事功色彩,主要表现在以政论入词、以词载道、词多用典、重"气"主"意"等多个方面,无论词的写作内容还是词的创作风格都与其事功思想息息相关。可见,陈亮词透露着浓厚的事功情怀。  相似文献   

2.
孟子的政治思想不像孔子的正名思想那样界定社会中不同角色的职责,而是有所突破,更强调各角色间的平等关系,具有契约精神。从社会契约论的视角,可将其看作一种"内在的契约",它有五个主要特点:其一,"契约"中各主体的平等是内在德性根基上的平等;其二,"契约"所保障的是一个实现人内在德性完善而不是外在物欲满足的社会;其三,"契约"的执行主要依靠内在的道德自觉而不是外在的强制;其四,保障"契约"施行的责任主要落在士阶层身上;其五,"契约"不是为了维护君主的统治,而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孟子的经济思想既有时传统经济思想的继承,又体现了战国时代社会经济关系变革特点的新思想。孟子的“仁政”主张是对孔子“仁”的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义利观、恒产论、分工与交换和赋役思想。  相似文献   

4.
孟子和涂尔干社会分工思想有其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通过两者分工思想的比较印证其不同的生活背景,更重要的是说明分工思想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孟子官德论     
孟子主张“发政施仁”(以德治国),“不以仁政,不能治天下”。实施“仁政”者,必须守“仁”有德,“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因此,官吏们必须做好三件事:修德正身,施德泽民,育德安邦。这就是孟子的官德思想。  相似文献   

6.
孟子官德论     
孟子主张"发政施仁"(以德治国),"不以仁政,不能治天下".实施"仁政"者,必须守"仁"有德,"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因此,官吏们必须做好三件事修德正身,施德泽民,育德安邦.这就是孟子的官德思想.  相似文献   

7.
孟子的政治思想不仅像孔子的正名思想那样界定社会中不同角色的职责,而且有所突破,更强调各角色间的平等关系,具有契约精神。从社会契约论的视角,可将其看作一种"内在的契约"。它有五个主要特点:"契约"中各主体的平等是内在德性根基上的平等;"契约"所保障的是一个实现人内在德性完善而不是外在物欲满足的社会;"契约"的执行主要依靠内在的道德自觉而不是外在的强制;保障"契约"施行的责任主要落在士阶层身上;"契约"不是为了维护君主的统治,而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柏拉图与孟子的政治思想是中西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杰出代表,文章通过二者政治思想深入系统的比较分析,以呈现出他们政治思想的主要特点,揭示出他们思想的相通性和差异性。通过研究发现:二者都是从伦理、道德出发研究政治问题,但在思想基础、人性观、政治制度观和核心价值取向上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作为战国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孟子对于如何处理死者形成了自己的丧葬思想,成为其思想体系尤其是民俗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丧葬思想主要体现在重视丧葬、强调厚葬久丧、反对以人殉葬以及对丧礼的来源、服丧的条件、丧葬的功能与改变葬俗之认识等方面。孟子的丧葬思想反映了其政治理想与道德追求,仁、礼、孝与性善成为他丧葬观的基础。其丧葬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该文根据<孟子>一书,阐述了孟子在"教"的心理和"学"的心理两方面的思想."教"的方面具体表现在教师心理、教育的意义、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办教育的前提、教育方法和原则等五个方面;"学"的心理又具体表现在注重主观能动性、注重非智力因素、注重立志和有基础、变通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以美学史家的眼光审视孟子学说,可以将其视为美学学说。孟子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人格自由论,而其人格自由的最高境界是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政治治理与道德教化的“内外交相成之道”,叶适提出了不同于理学的道德教育理论。阐明这一道德教育理论与事功学派的政治治理理念之间的关系对于研究叶适事功思想有重要意义。通过与理学进行对比研究,在理论源流、方法论和发用三个层面梳理了叶适事功思想中政治治理与道德教化的关系,揭示了叶适事功思想所主张政治善治的理论本质及方法:以义为本,利、义交互;以王道为本,王道和功利交互。这一理论资源对实现我国的政治善治依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孟子是中国历史上较早系统地论述自我教育问题的思想家、教育家,涉及到了自我教育的许多方面,如地位、作用、目的、内容、原则、途径、方法等,对今天的教育活动和思想政治工作仍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孟子是我国古代一位重要的思想家,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学说,被后世誉为"亚圣"。孟子虽以追随孔子之学为荣,但其主张却在孔子思想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升华。特别是在君权思想浓厚的古代社会,孟子破除时代枷锁,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并希望统治者能施行仁政,重视民生,关注民意。这种以"百姓为贵"的思想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是弥足珍贵的,对后世乃至今日仍然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亮是南宋爱国学者,事功派著名代表。他从南宋社会现实出发,在同理学的论战中,形成了带有浓厚事功特色的教育思想,其中不少精辟、独到之处,对今天的教育实践仍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为儒学大师,孟子的教育思想相当丰富。其教育思想主要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不为拙工改废墨绳"、"精研自得,博学详约"、"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相似文献   

17.
孟子官德论     
孟子主张“发政施仁”(以德治国),“不以仁政,不能治天下”。实施“仁政”,必须守“仁”有德,“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因此,官吏们必须做好三件事:修德政身,施德泽民,育德安邦。这就是孟子的官德思想。  相似文献   

18.
陈亮是南宋时期浙东学派的杰出代表,他不满理学空言性理天命的迂阔,提出了实事实功的主张。他认为:治学要通其委曲,以求见诸事功;治世要取王霸之杂,事功之会;修为要功到成处,便是有德。他的事功思想对南宋以降的学术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成为历史大转折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9.
作为战国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孟子对于如何处理死者形成了自己的丧葬思想,成为民俗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丧葬思想主要体现在重视丧葬、强调厚葬久丧、反对以人殉葬以及对丧礼的来源、服丧的条件、丧葬的功能与改变葬俗之认识等方面。孟子的丧葬思想反映了其政治理想与道德追求,仁、礼、孝与性善成为他丧葬观的基础。其丧葬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孟子认为水之就下,势不可当。国家治理好坏关键在于国君,国君犹水,“一正君而国定矣”。因此在如何治理国家问题上,对国君的职分孟子提出了独特的设想,这就是他的君职论。在君职论中,他将国君的职分分为对内、对外两种,并作了详细的规定。这种理论的形成与社会分工和师承孔子极其相关,由于过分强调国君施行仁政,在急功近利的时代难有立竿见影之效,终究只落得悲剧性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