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孙中山的新民族主义是在1924年正式问世的.是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国民党“一大”,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在宣言中,孙中山根据三大政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伟人。研究孙中山的论文、著作,也许不算少,然而,以小说的形式来塑造和刻画孙中山的光辉形象,《第一个总统》则是第一部。 《第一个总统》是一部一百二十万字的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曾经得到许多外国志士的赞助。美国传教士香忭文,与兴中会的成员交往甚密,是直接赞助孙中山革命的第一位外国志士。1895年10月26日(旧历9月9日),孙中山在广州举行第一次武装起义。由于谋事不南,清政府早有防备,这次起义很快就被镇压下去了。在万分危急的时刻,香忭文利用出入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思想家。他的思想中占主体位置的是政治思想。孙中山政治思想的主体即三民主义。本文从新旧三民主义的对比中,揭示了新三民主义之所以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石的原因,对三民主义和孙中山政治思想体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国民党中政会,全称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委员会或政治会议,是国民党实行"以党治国"一党专政的最高指挥机关,是所谓"训政时期"的独裁机构.中政会最早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由孙中山提议设立的,当时的目的是以此辅助确定政治方针.1924年7月11日在广州召开中政会第一次会议,孙中山任主席,鲍罗廷为高等顾问,委员均由孙中山指派.其权限主要是:(一)关于党务,对中央执  相似文献   

6.
1924年1月,孙中山主持下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决了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建立起第一次国共合作。孙中山晚年这一伟大转变无疑与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直接帮助有着密切关系,但此前的五四运动对孙中山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在这次会上孙中山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它是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的高潮时期。在仅仅两三年内,使孙中山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未能完成的革命大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正如毛泽东所指出:三大政策的确立“是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功劳。  相似文献   

8.
<正>在对孙中山晚年政治思想和活动的研究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这样一些问题:第一,孙中山生前并未讲过“三大政策”一词,“三大政策”概念是共产党人首先使用的。据此,一些人便否认孙中山曾有过三大政策,而断言三大政策是共产党假造出来的。那么,三大政策究竟是孙中山亲自确定的,还是共产党假造出来强加给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概念是否符  相似文献   

9.
日前读到郑曦原编的《帝国的回忆 :〈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三联书店 2 0 0 1年版 ) ,发现其中有孙中山关于海外借款的三封信函的全译文本。经与《孙中山集外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年版 )相对照 ,其中的第二封信的下半部分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而第一封、第二封的上半部分的语意基本相同 ,但在文体上有很大的不同 ,前者用的是现代汉语 ,后者则用古白话文。第三封信在《孙中山集外集补编》中仅是片段 ,而且被编者误认为是第一封信的附件。1911年 10月 14日 ,美国《纽约时报》刊发了该报驻伦敦记者 10月 13日的专电 ,首次透露了孙中山近年…  相似文献   

10.
民国第一战──孙中山领导的第一次北伐战争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第一战孙中山领导的第一次北伐战争述略甘久生易安萍易接道1926年,广东革命政府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北伐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这是大家所共知的。其实,孙中山在生之年,就已多次发动北伐战争,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其历史意义不可低估。1912年初,南京临时政...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的统一战线思想 ,是孙中山整个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致力国民革命四十年的“艰难顿挫”中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积极争取同盟者 ,努力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 ,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比较丰富的统一战线思想。这一思想的历史发展经历了特色不同的三个阶段 ,体现了理论发展的坚定性、曲折性和创新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谢晓鹏在《长白学刊》1997年第4期著文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而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灵魂和生命。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无疑具有重大的历史进步性。但由于三大政策  相似文献   

13.
铁军     
铁军是指北伐战争中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四军组成于1925年秋,其前身是粤军第一师,是1920年11月,孙中山到广州再次组织护法军政府后组建的。当时,以陈炯明为总司令的粤军已扩充达四五万人,但成分复杂,内部不和,孙中山派粤军总参谋长邓铿选素质优良的军官组建第一师,并由邓兼师长。邓铿励精图治,用进步的军事技术、政治常识,教育和训练士兵,使第一师很快成为比较有政治觉悟和训练有素的部队。  相似文献   

14.
《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黑龙江省教育学院秦锡纯《不懂就要问》这篇讲读课文,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的故事,是一篇教育学生刻苦学习的好教材。全文由9个自然段组成。第一段,介绍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先生只教背诵,从来不讲。第二至七段,叙述孙中山向先生...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为了在中国建立起民主共和制,他积极地学习和探索,形成了自己的民主思想。他的民主思想对中国的民主革命,对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博大精深。本文试图就他的公仆意识进行一下粗浅地探讨,以求为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提供历史的借鉴。 一、孙中山的公仆意识,来源于“权能分治”学说 “仆姓孙,名文”。这是孙中山先生早年自传的第一句话。后来,他身为大总统  相似文献   

16.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廖仲恺努力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制定和坚决执行三大政策,对促成、巩固和发展第一次国共合作所起的作用仅次于孙中山。首先,廖仲恺是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最得力助手。廖仲恺通过同苏俄、共产国际代表的一系列接触和会谈和与中共的接触。逐步坚定了改组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的信心.并为改组国民党做了大量工作。其次.廖仲恺是实现国共合作的核心人物。他积极协助孙中山排除干扰,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保证了国民党“一大”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第三,廖仲恺在巩固国共合作方面作了不懈努力。他坚决贯彻大会的决议,努力创办黄埔军校,积极进行反帝运动,贯彻三大政策.与破坏国共合作的行为做斗争。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是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孙中山三个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缺少任何一个方面的努力,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都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制运动根据领导成份、理论基础、革命动力、奋斗目标和革命成果的历史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即 :比较完全的资产阶级革命阶段 (旧三民主义革命阶段 )、统一战线的资产阶级革命阶段 (新三民主义革命阶段 ,向无产阶级领导的完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渡阶段 )和资产阶级革命的余波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杰出代表是孙中山、黄兴、胡汉民。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奠基者和领袖 ,黄兴是孙中山军事上的主要助手 ,胡汉民是孙中山政治思想、宣传方面的主要助手。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是孙中山 ,他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 ,将三民主义和资产阶级共和制运动推向新的高峰。胡汉民却滞留不前 ,与孙中山在思想上产生了严重分歧。北伐战争的胜利是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成功。第三阶段的资产阶级共和制运动分散而无力 ,没有集中而突出的代表人物。宋庆龄以她独特的地位和身份 ,坚持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 ,代表了资产阶级共和制运动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背景材料】2005年3月12日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80周年,届时首都各界和全国各地将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1911年至1912年在孙中山的领导和号召下,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继续探索救国救民之路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斗争。1924年1月孙中山主持召开了国民党一大,与中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相似文献   

20.
中国同盟会是近代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创立的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在同盟会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