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2 毫秒
1.
运用微格教学提高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基础教育师资需求已经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型。基于当前高师院校教育实习面临诸多困境,高师院校当务之急应将微格教学融入教师行动研究,依托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的模拟教学环境,对师范生的课堂基本教学技能进行强化训练以提高他们的实战教学能力,更好地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师资,以促进师范生的教师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师院校承担着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教师的重任。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广,对培养基础英语师资的高师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基础教育需要大量学科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强、有经验的高素质教师群体。本文从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的相关性研究提出,只有强化校内外实践教学才能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尽快成为合格的英语教师,为今后成为教学名师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教师专业意识是师范生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教育教学知识是其未来从事教育事业的前提条件,教育教学能力是他们将来从事教育工作的有力保证。当前,基础教育英语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中小学英语师资需求已经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型。如何构建以英语知识为本、以教师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体系是高师英语专业教育管理者、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实践教学能力在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中小学英语师资的主要来源地,高师院校应以课程体系、职业技能训练等为立足点,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构建"实践型"英语师范生培养模式。同时,应努力提高英语师范生的实践教学能力,为中小学培养优秀的英语教师,以满足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语言教学中不仅要教语言,还应融进文化因素。多媒体语言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将语言学习与文化意识培养相结合,使高师生在英语学习中提高文化素养、增强文化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推动基础教育发展。改革高师英语教学,培养合格英语师资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高师毕业生“外流”现象越来越严重。1988年吉林省农口院校培养的职业技术师范生200人,仅有1/3从事教育工作;吉林农大1987、1988年职业师资毕业生60名,全部改行;某校高师毕业生,1988年近一半不从教,1989年有一半以上不从教。中等教育将面临严重的师资不足的局面,党中央加强基础教育的决策将无法落实。因此,制止高师毕业生“外流”,成为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实践教学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师英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为契机,加强英语学科教学论的课程建设,积极探索与创新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和策略,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英语师资。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视角,分析高师院校缺乏教师职业信念的原因,提出高师英语专业教学管理者应明确师范生培养目标,优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搭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努力培养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需要的合格师资.  相似文献   

9.
高师英语专业学生教育实习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在教育实习中普遍存在的听课和上课时间倒挂、教师指导及集中与分散实习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指出了强化试讲试教和教育见习、加强在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和教育实习管理的可行性.在基础教育师资需求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型的时期,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实践型教学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将成为办学单位和教育主管部门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地方高师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服务地方基础教育事业。师范生的实践性知识养成决定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对师范生教育实习情况的调查发现,师范生实践性知识不够完善。本文从课程教学、课程实践和师范生实践效果几个方面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对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养成策略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课堂改革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基础教育师资主要来源的高师院校,如何提高高师学生的课改能力以应对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的需要,是高师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对高师院校课堂教学进行反现,提出师范院校培养师范生课堂改革能力的四条途径.  相似文献   

12.
面向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地方师范院校科学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师院校的转型和教育系统内部人事制度的改革,使师范教育逐渐被边缘化。师范院校办学定位模糊,师范体系内部缺乏合理分工,学校缺乏有效的教育引导.学生“农”的意识淡薄,师范生就业率持续走低,而农村教师依然存在着结构性紧缺。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的大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应将面向农村基础教育作为自己办学的科学定位,改革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范生的教育实践,强化师范生“农”的职业责任教育,从而为农村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师资。  相似文献   

13.
地方高师学生是基础教育师资的主要来源,师范生职前培养是教师专业化的准备阶段。文章从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出发,通过对地方高师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现状的分析,提出设置教学技能培训专门模块;强化教育实习;着眼于技能行为的生成、发展及矫治策略,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等对策,旨在培养基础教育的专业化教师。  相似文献   

14.
高师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高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致力于促进师范生的专业发展,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输送合格师资,推动教师职前教育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下高师院校师范生角色转换的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师院校为了培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需要的新型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新课标下师范生角色转换的策略。明确新型教师目标,实践新型学习方式,突出教学的示范性、实践性和实用性,是完成角色转换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高师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高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致力于促进师范生的专业发展,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输送合格师资,推动教师职前教育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7.
高师院校师范生实践教学模式新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师范生实践教学是高师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师范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高师院校学生教育评价体系与基础教育发展需要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高师院校实践教学存在一系列问题并面临着新的挑战,所以必须创设实践教学的“2—4—8—N”新模式,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与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8.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师教育类课程设置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存在着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内容不完善、教育实习效果不佳等问题。主要原因是课程设置倾向于"学术性"以及受科学主义与工具理性的深层次影响。高师院校设置教育类课程应当充分考虑基础教育与师范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应有利于职前教师培养与在职教师培训的一体化进程。通过设置条件性课程,提高师范生的基础教育理论素养,增强教育研究意识;通过设置实践性课程,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和专业技能,从而提升其专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9.
课程改革是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改革的核心,亦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迫切要求。 一、高师课程改革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师范性和学术性的关系。师范性是“师范教育在培养和训练师资的指导思想、教育教学活动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有别于其他各类教育的独特的、基本的特性和特征,是师资培养的有效保证。”①因此,师范性是师范课程的最大特点,高师课程改革必须突出师范性,即强调培养高水平的师资,以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不能盲目强调学术性,向综合大学看齐,更不能认为师范性就是低学术水平的象征。提倡师范性与学术性的统一,要以能否培养出第一流的教育工作者为衡量标准。 (二)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有相当一部分高师毕业生教学能力差,组织管理能力差,无法将所学真正运用到实践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在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上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理论灌输,轻实践锻炼。因此,高师课程改革应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联系,重视训练师范生基本技能,改变师范生“眼高手低”、“纸上谈兵”的陋习。 (三)统一与多样的关系。在我国,由于各地区、各民族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制定“大一统”的课程标准是不切实际的。课程改革也应采取“因地制宜”、“因校制宜”  相似文献   

20.
师范生个性如何发展直接关乎我国基础教育的现代化转变。高师教育注重师范生个性发展是由三个需要所决定的,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二是高师教育个性化的需要,三是师范生个人成长的需要。为此,高等师范院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促进师范生的个性发展。措施可概括为二项,一是适用个性理论,建立师范生个性档案,广泛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二是遵循个性培养原则,切实抓好“二个统一”和“一个转变”。即差异教育与共性教育的结合。学校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传统的教育教学体系向现代的教育教学体系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