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还没有深刻地接触社会,生活经验还不丰富。古人生活的时代背景,古人特殊的思想观念他们还不是很理解,还无法正确地跨越古代和现代的时空差距,将传统与现实结合起来。由于时代相隔太远,学生对于当时的历史、器物、服饰、风土人情等的理解是有隔阂的。这种隔阂不利于主客体之间的和谐和一致,阻碍了审美主体对客观感性形象信息的把握,不利于审美能力的提高。弥合古今文化距离最为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图、文、声、色并茂的教学信息,介绍时代背景,再现当时的风土人情、服饰器物,…  相似文献   

2.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性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促进学生今后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此同时,审美能力对于个人修养、创造力的发展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发现美、探索美、创造美。现阶段,小学美术审美教育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部分教师不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等,这不利于引导学生快速走进美术课堂,也不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美术鉴赏,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文章以审美能力为导向,探究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 今天对年轻学生推行古典诗歌教学有三难:第一是语言的隔阂,这不只是古今语言的差异问题,更是对语意的理解与感受不足的问题。第二是场域的隔阂,古人的文化氛围、生活形态,以至于宇宙观、价值观,对现今年轻的学生来说,通常是不可思议的事,因为不明白这些,就不能理解作者何以如此想如此写,这种困惑对诗的审美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审美注意单一、审美想象存在局限、审美理解和情感相融合是音乐审美心理的三个典型特征。生理条件、心理特征、生活状态和社会环境是形成学生音乐审美心理的主要原因,正确把握学生的音乐审美心理和形成该心理的原因,对于提升音乐教学效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的新理念尤其要关注学生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并对此作了丰富的阐释。日本作家清冈卓行写的《米洛斯的维纳斯》则是一篇审美内蕴丰富而且富于争议的美学随笔。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审美认知能力还不够成熟,审美素养还比较欠缺,要想让他们完全理解这篇文章或者接受作者的美学主张是一件不切合实际的事,更何况,这篇翻译过来的文章,很多的语言非常抽象,晦涩难懂,所以我们更要鼓励学生对文中的观点大胆质疑。新的课程理念中要求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是共同探讨的关系,因此每一个人都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并应该得到尊重与理解。那么根据这样的教育观念来设计《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教学,我把引导学生自读与讨论作为两个主要的教学环节,而且从这堂合作探究式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它无疑激发了学生的审美兴趣,启迪了学生的审美悟性,也丰富了学生一定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教育是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现实世界中美的鉴别、欣赏和创造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生活情趣,使他们变得高尚、积极、向上,在思想感情上健康成长。现在中职校很少开设美育课程,但我们可以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很多审美对象,以独特的语言美、形象美、情节美、环境美、节奏美、风格美等形式蕴含在文学作品中,因此,中职语文教学目标,除了提升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外,还兼有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健全人格的重任。一、寓教于愉悦,寄教于美的享受之中在语文教学时可运用文学作品中直观的艺术形象或优美的语言…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与白话文有很大不同,特别主题显得深邃。学生既要理解文言,又要突破时空隔阂,体会古人情感,认识并理解古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审美观等信息是比较困难的。文言文这种特殊文体特点决定文言教学和主题教学两者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8.
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艺术作为最贴近生命本质的声音,它的审美功能是以音乐的美作用于人身心乃至社会的审美效应,审美价值取向是审美教育中带有方向性的问题。审美价值取向的建立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能提升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审美实践还可以提高学生审美价值取向的评价能力和鉴别能力,促进学生精神世界的健康发展、向上提升和向外拓展。  相似文献   

9.
施甜甜 《文教资料》2012,(15):39-40
审美能力是每个人都必不可少的,新诗教学能从朗读、理解、创作等多方面培养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结合初中教材中的新诗,具体分析,提出了通过新诗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能使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赋予新诗新的意义,而且能激发学生在诗歌方面的潜能,使他们善于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从而更具诗意地生活。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帮助学生提升文学素养的方式之一,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能够有效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熏陶他们的品格和情操,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独立个性,让学生在更好的氛围中感受生活的美好,从而拥有感知生活美的能力.本文分析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阅读教学融入美的策略,旨在为提升小学阶段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1.
语教学是以社会化、生活为主要讲解内容的,而民间风俗化传承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因此,恰当重视及搞好这方面的教学,无论是培养学生对语课的兴趣,加深他们对课的理解,拓展他们知识面,还是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古老而灿烂的化,了解中国国情,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和陶冶他们的性情,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都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章从民俗与语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民俗与语教学中的化传承教育两大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江海  陈虹 《班主任》2003,(9):22-23
刚教高中那年,我毕竟年轻,和学生没什么年龄隔阂,自己又刚脱离学生生活,对学生特别了解,理解他们的追求、爱好、想法,也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权利。而且由于自己  相似文献   

13.
邹微霞 《教师》2010,(15):12-12
美育是通过艺术美、自然美、生活美来教育学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促进他们的思想和品德、智力与身心健康发展,成为社会有用的人。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除了在德育、智育等方面培养学生之外,还应加强对学生的美育培养。  相似文献   

14.
为了理解审美创造的实质,就需对审美创造活动的一般过程进行动态的描述。初始阶段是审美态度和审美注意的出现,实现阶段是审美想象和审美意象的形成,物化阶段是创造技巧与审美创造的完成。此三阶段是递进的,又是综合交织的。任何简单的理解,都不利于把握创造过程的实质。  相似文献   

15.
学生审美心理的个性形成,大多与环境与时尚有关。因此,除了让学生到大自然中感悟美好的人生外,还应该构建学生健康审美心理的校园自然环境和精神环境,正确引导学生看待社会生活的“时尚”,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人格。  相似文献   

16.
美对于青少年学生具有特殊的诱惑力和吸引力。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怎样渗透美育,笔者认为应有意识地把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优秀的语文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审美理解力、审美鉴赏力、审美创造力。同时,应开拓教学思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创造语文教学过程的美,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提高学生理解美、欣赏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王守诚 《甘肃教育》2011,(17):87-87
罗丹有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一双“发现”的眼睛,进而使他们发现美、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审美体验,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审美机制,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他们去理解、体会、感受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9.
董思辰 《课外阅读》2011,(8):214-214
对于普通的中学生来说,音乐的美离他们好像还很遥远,大部分学生无法在音乐中体会音乐之美.因此,通过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提高普通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中学音乐教师应该重视的一个培养方向。文章从音乐感受能力、理解感悟能力、创造能力、表现能力以及鉴赏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强化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不仅可以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意志,还可以指导他们整个人格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