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喂拢鱼来钓     
张世才 《钓鱼》2011,(5):42-43
笔者有60多个春秋的钓鱼经验,经验有千条万条,最根本、最关键的只有两条:一条是根据鱼种用诱饵喂窝(打窝),把分散的鱼儿聚集到窝子中来;一条是根据鱼种使用相应的钓饵下钓,让鱼儿心甘情愿吞钩上钓。只要抓住了这两条,就能钓到鱼、多钓鱼、钓大鱼、鱼儿满篓。  相似文献   

2.
张小雷 《钓鱼》2011,(15):47-47
要想钓鱼有收获,就得正确掌握诱钓:一是根据鱼种用诱饵喂窝(打窝),把分散的鱼儿聚集到窝子中来;一是根据鱼种使用相应的钓饵,让鱼儿心甘情愿吞钩上钓。只要抓住了这两条,就能钓到鱼、多钓鱼、钓大鱼。  相似文献   

3.
聂超群 《垂钓》2014,(10):32-33
鱼窝是指鱼儿群居的场所。钓鱼人都知道找准鱼窝好钓鱼,但是碧水茫茫何处寻呢?这是个很实际的问题。多年来,笔者根据鱼儿的习性和活动规律,结合天时与地利,摸索到了找准鱼窝的五条途径。现将找寻鱼窝的方法介绍给广大钓友,望大家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我的撒窝法     
不少人平时钓鱼喜欢撒窝,但撒窝有一个撒多撒少的问题,撒少了,鱼儿没吃够就游开了;撒多了,鱼儿吃饱了就不上钩。我就采取“多”和“少”结合的方法撒。如果  相似文献   

5.
冬季气温低,鱼儿活动缓慢,当天打窝很难聚鱼,所以,冬季垂钓宜打隔夜窝,许多有经验的钓手都采用打隔夜窝的办法垂钓。即第一天钓鱼收竿时,再打上一个窝,第二天一早来  相似文献   

6.
我的撒窝法     
不少人平时钓鱼喜欢撒窝!但撒窝有一个撒多撒少的问题,撒少了,鱼儿没吃够就游开了;撒多了,鱼儿吃饱了就不上钩。我就采取“多”和“少”结合的方法撒。如果是水面较大的地方,待我把窝点选准后,先把大米撒宽些稀些,大约要撒近十平方米,再在中心点密密地撒一把米。这样窝的好处,是把鱼从四面八方引来。鱼儿先吃到少  相似文献   

7.
颜恒 《钓鱼》2008,(22):37-39
“钓鱼不撒窝,大都钓不着”、“先打窝子后钓鱼,脚步轻捷慢慢提”、“舍不得香饵钓不着鱼”、“药米打窝,鱼未不走”“诱饵有香味,鱼儿才拢来”、“春钓不打窝,回家没汤喝”、“钓鱼不喂窝,回家没汤喝”……这类钓谚传递的是同一个基本事实:钓鱼必须先找钓点撒饵做好窝再钓鱼。  相似文献   

8.
朱剑飞 《钓鱼》2014,(9):20-21
钓鱼离不开打窝,而且如果窝子打得好,这鱼儿就会纷至沓来不肯走,钓鱼焉能不丰收。无论传统钓丕是台钓,都越来越重视打窝,尤其传统钓,打窝是戎功的一半。大凡打窝几乎都离不开米,无论大米小米还是玉米,都是有形的颗粒物。干百年来,大约还是原生米为主,但是这十年来就变化大了。打窝米的变化,也反映了钓鱼人钓鱼观念和技巧的变化,也反映了时代变迁和经济的繁荣,试想,如果人都没有米吃,鱼儿哪还会有米吃?  相似文献   

9.
在布窝钓鱼中,可能正当你兴致勃勃一条接一条上鱼时,忽然上鱼中止,浮标不动了,鱼泡没有了,鱼儿突然不见了,这种异常就是"散窝".造成散窝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环境的影响,突如其来的巨大声响、凶猛鱼类和爬行动物进入窝区等,如柴鱼(即乌鱼、黑鱼);二是人为过失,如刹竿过重,脱钩跑鱼,移动和放置钩饵不当,增补窝饵有误等.环境影响大是不可抗拒的,而人为过失是可以避免、克服和纠正的.下面介绍几种防止人为过失而散窝的办法,供钓友参考.  相似文献   

10.
唐黎标 《钓鱼》2008,(7):44-44
天气、风向最关键:夏秋季节闷热的天气多,水面风平浪静,一般鱼儿是不开口的,若坚持打疲劳战,实在得不偿失。一个有经验的钓手,应该选择早晚举竿,待到微风吹拂,波浪起伏时迎风下钓;小雨天和阵雨过后,鱼儿尤为抢食,此时钓鱼,定有收获。  相似文献   

11.
博采出新     
《中国钓鱼》创刊伊始我就订阅了,我读《中国钓鱼》,一为学习其中的垂钓经验;二是借鉴其经验,指导、改进、提高自己的垂钓实践。 河北钓鱼基地主要鱼种是鲤鱼,因而我在垂钓活动中,参考《中国钓鱼》中的有关文章,博采众家之长,摸索出了一条提高钓鲤上鱼率的钓具组合法。运用这一组  相似文献   

12.
颜恒 《钓鱼》2006,(9):38-39
浏览过一些钓鱼报刊,发现关于针对做窝的钓谚较多,如“钓鱼不撒窝,大都钓不着”、“药米打窝,鱼来不走”、“诱饵有香味,鱼儿才拢来”、“春钓不打窝,回家没汤喝”等等。  相似文献   

13.
陈钢 《钓鱼》2006,(5):37-38
打窝子是钓鱼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目的是用诱饵将鱼儿吸引到自己的钓钩旁。而续窝则是建立在打窝基础上的一种延续窝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野外传统钓,通常使用最多的就是选择鱼儿行走的路线(又称鱼道),或鱼儿易聚集处下窝料,以便“聚而奸之”。笔者以前钓鱼时就特别注意选点,也常在选到好的钓点时受益匪浅。但那时用的诱饵就是麸皮、糠、米,用上点芝麻或掺点山柰。就算是“高级”的饵料了。那时钓鱼的人远没有现在这样多。  相似文献   

15.
把钓鱼理论与每次垂钓的实际相结合,往往能打破常规钓法,取得很好的效果。我的体会是,垂钓中要从所钓鱼种的习性和诸多自然因素中分析出鱼儿此时想干什么,鱼儿在做什么,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去年3月8日,我在秦皇岛市区的汤河用手竿钓了1小时,钓得鲫鱼6条(此河没有  相似文献   

16.
我常通过钓鱼来放松身心。由于舍得打窝,所以总能比别人多钓上几尾鱼,但也有了“河边败家子”的绰号。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目标鱼种,我的目标是鲤鱼,尤其是牟平沁水河的野生大鲤。  相似文献   

17.
李睿 《钓鱼》2012,(24):38-39
12月1日,星期六,天气预报晴天,西北风3~4级,气温-2~8℃,是南京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由于去年这个季节我们在长江边钓得不错,所以我又想去牛肠渠钓鱼。虽然这天比前两天下降了7℃,但是感觉还是会有鱼咬钩的。中午吃过饭,我叫上老沈和"侯子"来到江边。牛肠渠是连接长江的一条自然通道,也是当地农民平时灌溉用的一条重要沟渠,它中间粗两头细,最宽处有70多米,两头细处只有30多米。而且在细的两端还有两口大塘,都可以钓鱼。由于牛肠渠是完全野生的自然环境,水中的鱼大多数都是长江里的鱼种,  相似文献   

18.
金秋要钓草     
一、鱼草情深钓鱼不钓草,多半要白跑。这条名言经验已被钓鱼人公认。在秋季里的不同可钓水域中,都水草丛生而长势良好,这时选草钓草简单易行。至于为什么钓鱼要钓草?因为草下水温比起无草明水偏低凉爽,聚集的小鱼虾及微生物多,食物丰富,给鱼儿创造了栖息觅食的好环境。同时水面有了水草遮盖,便可避免岸上人竿影晃造成惊散水  相似文献   

19.
浏览过一些钓鱼报刊,发现关于针对做窝的钓谚较多,如“钓鱼不撒窝,大都钓不着”“、药米打窝,鱼来不走”、“诱饵有香味,鱼儿才拢来”“、春钓不打窝,回家没汤喝”等等。这里不评论这些钓谚是否符合“谚语”的章法,而与垂钓中的实际情况比照,也是犯了主观臆断的错误。古人云:“  相似文献   

20.
刁余仁  黄金河 《垂钓》2001,(11):33-34
这条钓谚讲的是垂钓时打窝的学问。凡垂钓者都知道,打窝是为了多聚鱼;多聚鱼是为了多钓鱼。怎样才能打窝多聚鱼呢?其中大有学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