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筝又名纸鸢、纸鹞 ,据传发明于公元前 1 1世纪的周朝。传说中 ,人们看到坠落的树叶偶尔被粘在蛛丝上摇动上飘的情景 ,于是灵机一动 ,用纸和绢做出了风筝。春秋时公输般作木鸢以窥宋城 ,后来用纸代木 ,称为纸鸢。还有传说风筝的起源是为宗教、巫术服务的。人们在风筝上写了某人有什么灾难 ,把风筝放上天 ,然后割断线 ,让它飞去 ,让风筝带灾难一起飞走 ,以求“去病消灾”。古代也曾有鲁班“削竹为鹊 ,成而飞之 ,三日不下”的传说。汉代时项羽被围 ,四面楚歌 ,刘邦手下大将韩信命人做了风筝 ,请身材小巧的张良升上天空 ,徘徊于楚城之上 ,大唱…  相似文献   

2.
<正>风筝,又名纸鸢、纸鹞等,是中国人发明的,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大约在12世纪,中国风筝传到了西方,此后经过不断发展,逐渐发展出各具特色的东西方风筝文化。在风筝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不断与风筝工艺相融合,将神话故事、花鸟瑞兽、吉祥寓意等表现在风筝上,从而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风筝文化。南鹞北鸢普天同乐  相似文献   

3.
余祖和 《知识窗》2008,(11):25-25
在世界上最大的宇宙航空博物馆——美国华盛顿的史密斯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有一块说明牌上写道:“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日本风筝研究家新坂和男在他的论文中也写道:“毫无疑问,中国是风筝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4.
<正>村居作者:高鼎(清代)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的这首《村居》是一首描写春日风光的七言绝句,大意是这样的: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芽,黄莺在天上一边飞着,一边欢快地歌唱。堤岸旁的杨柳笼罩在薄薄的春烟中,长长的枝条随风轻摆,到处是一派春意融融的景象。村里的孩子们放学回家后,赶紧趁着东风尚在,将几只纸鸢放飞到了天上。这首小诗是高鼎晚年归隐上饶农村,于闲暇时的即景之作。全诗用词洗练、动静结合、情景交融,为读者勾画出一幅生趣盎然的农村生活图景。诗中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与赞美。诗中所提及的“放纸鸢”—放风筝,无疑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要让风筝飞上天绝非易事,其中大有讲究。人们为什么会选择在春天放风筝?从气象角度看,什么样的天气适合放风筝呢?  相似文献   

5.
风筝     
春游到郊外放风筝,是很多同学,都经历过的。风筝是玩具,也是飞机的最早雏型,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它是由中国人发明的,大概早在公元前1000年就出现了。欧洲的风筝,据人们所  相似文献   

6.
风筝发电厂     
最近,俄罗斯一名物理学家提出了“风筝发电”的设想。他的设计是,将50个巨型风筝送上天空,每一个伸展开的面积有足球场那么大。这些风筝在空中从上到下排成一串,用一根路灯杆那么粗、长达6000米的绳索牵扯住。绳索的另一头接着地面上一台直径9米多长的卷扬机。而这台卷扬机和一台发电机的主轴连接在一起。当巨型风筝以很高的速度飞翔时,绳索就可以带动卷扬机转动,  相似文献   

7.
风筝趣闻     
我国最早发明风筝,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每逢冬去春来的清明节,或是夏去秋来的重阳节,便是放风筝的好季节。在晴朗的天空,人们放飞风筝,五颜六色,多姿多彩,带给人们以美的享受,无限的遐思。  相似文献   

8.
萌童趣语     
三毛的弟弟前天晚上,我教4岁的孙子画三毛头像。他画完后,我一看笑了,问他:“你怎么在头上画了4根毛,这是谁啊?”他笑着回答:“爷爷,这是三毛的弟弟四毛,三毛的妈妈生了二胎!”不愿飞上天一天,我和孙子在草地上放蝴蝶形状的风筝,折腾了半天,风筝怎么也飞不起来。孙子说:“天上没有花草,也没有蝴蝶、蜜蜂,所以这风筝不愿飞到天上去。”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即有培养高级人才的太学和国子监,唐末宋初以后产生发展起来的书院,也大多数以培养高级人才为己任。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产生最早而且是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但是,严格意义上的现代高等教育却不是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自然延伸的发展,而是在西学东渐潮流的冲击下,在中国近代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与发展模式不断转换紧密相联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高等教育理念的发展。所谓高等教育的理念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一是汉武帝到清朝晚期,奉行的是孔子儒学“以伦理道德为本位”的教育理想;二是从1905年晚清政府做出“费科举,兴学堂”的重大决策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以“注重理性,学术自由”为核心的西方近、现代大学理念在近代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在曲折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了理念。”  相似文献   

10.
最早的鸡票:中国台湾在1968年11月12日发行的一套2枚1969年贺年邮票,同图异色异值,以“雄鸡报晓”为图,是世界上最早的鸡年邮票。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祖先最早是用茶做药的。古书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另据考古工作者从茶树化石中的发现,强有力地证明我们的祖先最早发现茶叶、栽种茶叶的。到秦汉时期,已开始以茶作为饮料,到了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问世,茶叶的加工、品饮才形成系统理论,上升为“中国茶文化”,给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遗产。茶文化影响深远,英国最早向中国进口茶叶,俄国的茶叶也是中国人去种植的,日本的“茶道”也是从中国输入的。  相似文献   

12.
科学短信     
风筝发电厂最近,俄罗斯一名物理学家提出了"风筝发电"的设想。他的设计是,将50个巨型风筝送上天空,每一个伸展开的面积有足球场那么大,这些风筝在空中从上到下排成一串,用一根路灯杆那么粗、长达6000米的绳索牵扯住,绳索的另一头接着地面上一台直径9米多长的卷扬机,而这台卷扬机和一台发电机的主轴连接在一起。当巨型风筝以很高的速度飞翔时,绳索就可以带动卷扬机转动,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这样一个高空中的风筝发电厂可以拥有100兆瓦的发电能力,是目前最大的地面风力发电设备发电能力的20倍左右。  相似文献   

13.
鞋子趣谈     
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狩猎生活中,发明了骨针,并用来把柔软的兽皮缝捆在腿上,爬山踏雪,追捕野兽。这就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鞋”,因没有底,故称为“帮”,现存最早的鞋子是在公元前2000年的埃及古墓中被发现的,那是一双以纸莎草制成的凉鞋。古罗马的鞋...  相似文献   

14.
小鱼 《知识窗》2008,(10):21-21
最早的皇帝我国最早称皇帝的是赢政,他是秦庄襄王的儿子,13岁当上秦王,在丞相吕不韦的辅佐下,灭六国统一天下,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自己把三皇五帝的“皇”和“帝”集于一身,所以称做“皇帝”。  相似文献   

15.
社科文摘     
我国最早的丛书“丛书”在我国古已有之。最早以“丛书”为书名的是唐代陆龟蒙的《笠泽丛书》。学术界公认,我国最早的一部丛书是宋代嘉泰二年前鼎孙等人编的《儒学警悟》。它收宋人著作6种,共40卷。我国最大一部丛书是清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计收书3500多种,近8万卷。还有《永乐大典》,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规模丛书。  相似文献   

16.
过去,人们总是在向往着飞翔。数百年来,人们一直在观察鸟儿的飞翔,并希望自己也能飞起来。鸟儿轻而易举地就飞起来了,它们用翅膀拍打着空气,在天上展翅高飞,这是空气支持着它们的缘故。几百年以前人们就知道如何制造风筝了。风筝能在空中停留好几个小时。人们想:“既然鸟和风筝能呆在空中,或许我们人也能吧。”  相似文献   

17.
读者来信     
读李义方先生的《原子弹研制秘闻》一文(2004年第1期第36页),发现文中所说的“秘闻”有失偏颇,为正视听指出如下:“原子能量的秘密”早在1938年以前(甚至还可追溯到更早)就被揭开了。1945年两颗原子弹在广岛与长崎投下后,卢鹤绂(读浮,原文中两处都误为“拔”)教授根据留美期间学到的知识在国内杂志上发表文章,公开论述原子弹的巨大能量,说卢教授是“最早向国人公开(揭示)原子能量的秘密第一人”是可以的,但由此说“中国人是最早揭开原子能量的秘密”却是有违史实的。“公开”与“揭开”是不同的概念。读者来信!读者@群…  相似文献   

18.
含羞草或合欢等豆科植物白天打开叶子,太阳下山,它们就闭上叶子“睡觉”,这种由叶子的开闭引起的植物的“睡眠运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最早的记录可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留下的亚历山大大帝命令部下调查“何以睡眠”的记录。到了18世纪,法国的生物学家发现,即使将含羞草置于光射不进去的洞穴中,几天之中它仍持续以24小时为周期开闭叶片,也就是说它不受光等外部环境的影响,这说明在它体内存在周期性运动的“生物钟”。达尔文是最早对植物运动进行系统观察研究的科学家。他晚年被植物的多样性吸引,与儿子法郎西斯一起仔细观察了300多种植物,在他去世前2年(即1800年),达尔文写了一本有关植物的睡眠运动、弯曲及旋转攀爬运动长达600页的巨著《植物的运动》,该书已成为经典名著。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中国人》2006,(11):32-33
谈到航天载人工程测控通信系统,于志坚有很经典的“放风筝论”。“航天器好比是一只风筝,测控通信系统中遍布国内外的测控站和分布三大洋的远洋测量船就是牵住风筝的那根线,地面控制系统就像放风筝的人,通过这条看不见的‘线’,我们可以对航天器的高低等各种状态进行实时控制,确保不让它像一只断线的风筝那样失去控制”。  相似文献   

20.
人类探索太空的道路是一条洒满鲜血和汗水之路。14世纪末,中国明朝有一个叫万户的工匠,设计制造了一种名为“飞龙”的火箭。工匠们将一把椅子放在一个木制构架上,并在四周放了47枚火箭。万户坐在椅子上,手持两只大风筝,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