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7年底,中共黑龙江省委《党的生活》杂志为配合省委提出的“抓住第二次机遇、搞好第二次创业”的战略部署,组织了一次“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报道记者大行动”,并从1998年第1期开始,以系列报道的形式隆重推出。我采写的新闻述评《让劳动者真正当家做主》作为首篇报道发表后,立即在读者中引起了反响。活动结束后,这篇报道被评为唯一的一篇优秀文章一等奖。 通过对这次采写实践的回顾,我有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扬子晚报9位记者通力协作采写的一组“孙仲芳回家寻亲”系列报道,不负众望,在2000年度中国新闻奖评奖中获得了一等奖。9位亲历“寻亲”的记者回头再看看这组系列报道的整个采写过程,都有这样的想法,这组报道仿佛一场足球赛——如果没有扬子晚报编委会的高屋建领的统筹策划,没有参与记者各司其职强烈的“补位”意识,没有参与记者的全身心投入“临门一脚”,这组寻亲报道就没有当时强烈的社会反响,也没有现在这个“荣誉”。  相似文献   

3.
1992年8月28日《南方日报》一版头条发表了我与南方日报记者李棠辉、湛江日报记者刘秋伟一起采写的通讯《竞争对手为何成冤家?》,并开始了遂溪县洋青镇抢肉事件的系列报道,到10月18日刘维明副省长就这一事件发表署名文章,前后50天,共收到社会各方面来信来稿400多篇,发表49篇,在  相似文献   

4.
系列报道可以说是深度报道的一种新闻采写编辑方法。对于深度报道的定义有很多,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深度报道是对题材重大、影响广泛的新闻事件的深度挖掘和外延拓展。系列报道虽然是一种深度报道的形式,但并不完全等同于深度报道。笔者认为,系列报道是在新闻事件发生伊始直至结束,按照时间序列所进行的一系列报道,往往由多次报道系统组合而成,比传统意义上的深度报道具有更强的时效性和更广的报道范围,但我国的系列报道因缺少深度报道的编辑策划,往往显得缺乏深度。  相似文献   

5.
系列报道是报纸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杀手锏之一,针对一些重大新闻事件,报纸通过精心策划,以独特的形式、角度推出连续的系列报道,与其他媒体形成有特色的差异化报道,从而扩大媒体的影响力,在行业竞争中抢占先机。本文分析了报纸系列报道和新闻策划的定义,然后结合笔者在《新安晚报》参与采写的两组系列报道,分析探讨报纸系列报道新闻策划的价值及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6.
30集系列报道《改革大潮看神州》从9月10日起在中央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播出,到10月10日播完。这是中央台领导及编委会继《边城行》之后,1992年组织采写的又一个大型系列报道。象这样大规模,密集式地在《新闻报摘》中宣传30个省、市、自治区的改革开放,在中央台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听众来信认为,这组报道“有鲜明的舆论导向”,“有新意、有深度、有声势”,“非常适时、振奋人心”、“是献给十四大的一份厚礼”。组织这个系列报道是台领导依据1992年  相似文献   

7.
1994年、1995年,我连续两次参加采写系列报道:“’94植棉面面观”和“走村串户问小康”。这两组系列报道共发稿13篇,不仅在报社内外受到好评,还分别获得1994、1995年度河北省新闻奖。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是我们采访组深入基层辛勤劳作的结果。两次活动使我在深入基层采访,抓鲜活报道上有了较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年轻记者在重大新闻系列报道采写上缺少经验,如何引导他们释放内在能量,使其迅速成长为重大系列报道采写的佼佼者?运用“集体策划、集体采访、分头执笔、集体修改、集体署名”,鼓励他们“合作中展开竞争,竞争中强化合作”,可有效促动年轻记者快速成才.  相似文献   

9.
由扬子晚报记者采写的《小学生恽刚跳楼事件》 系列报道,获第十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在送评材料上,我们写了这样一段话:“报道从1999年1月21日起历时18天,旗帜鲜明地提出,必须为中小学生减负减压,重视孩子的道德培养和性格塑造,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一报道切中时弊,在全国启动 为中小学生减负工程前整整一年,发出了一声强有 力的呐喊。”其实,这一声呐喊,在当时的环境下还 是很细弱的,是第二年2月发表的江泽民总书记 《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随之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的“减负工程”,才使得这一声呐喊显得不同凡响了。 …  相似文献   

10.
胡萍 《中国记者》2014,(2):77-78
在2013年第十五届江西报刊新闻奖评选中,《江西日报》"记者走赣鄱·与企业同行"系列报道获一等奖。回顾这组报道的采写过程,记者深深体会到:只有真正"走转改",真正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才能采写出鲜活、好看的稿件。  相似文献   

11.
在采写系列报道、重大典型等新闻时,常常需要合理组合有关人员,联手行动,协同展开。近年来,笔者同前进报社的同事、部队的特约记者等,先后联手采写了《战争离我们很近我们离打赢还远》、《推进军区部队作战能力建设》系列报道、《某机步旅推进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变》系列报道等多篇新闻作品,并多次获奖。怎样联合采写新闻呢?  相似文献   

12.
2003年12月我采写的一组系列报道《讨薪记》获得了2003年度人民日报精品奖。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梁衡在“值班手记”中称赞这组稿件“抓住了群众最关心的问题,问题开掘得深,为批评报道提供了一个范例。”这组报道所以能引起较好的反响,我认为:一,与找准了“结合点”有关,即找准了社会焦点,找准了政策依据,找准了典型事件。二,较好地把握了批评艺术。找准“结合点”才能开掘得深这些年,每到年底,有关民工讨薪问题,就成为社会的焦点。据全国总工会提供的资料,截至2003年10月底,全国进城务工的民工被拖欠的工资在1000亿元人民币左右。其中建筑施工…  相似文献   

13.
去年12月底,《湖北日报》连续刊发了我们采写的系列报道《来自白云生处的报告》,十堰市农行东风支行一位叫薛继胜的读者看完8篇文章后,给记者打来电话,说;“记者深入到白云生处,关注最基层百姓的疾苦,传达最基层百姓的声音,讲真话、说实话,贴近群众,贴近读者,可亲可信……”’ 记者采写这组报道之初,并没想过要获得怎样的褒奖,但我们有一个愿望,希望社会各界都关注“白云生处”,关注“白云生处人家”。的确,与以往扶贫攻坚报道不同,这组系列报道中,在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采访方式和写作方式上我们作了一番探索,力求…  相似文献   

14.
我们自从1985年采写《汉江行》开始,到1996年采写《开放的大别山》为止,12年间共采写、播出了13个大型系列报道。这些由400余篇、计200万字的通讯组成的系列报道,记录了湖北人民在改革开放道路上的艰辛探索,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讴歌了荆楚人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怕牺牲,乐于奉献,勇于开拓的待操和风采;描绘了湖北的秀丽山川,她那具有楚风楚韵特色的风情风物;揭示了湖北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展示出广阔的开发建设前景。这些报道结集出版后,被中共湖北省委一位领导同志赞誉为“宣传湖北的小丛书”。那么,我们…  相似文献   

15.
1996年8月份,《南方日报》对雷州市“7.11”海难事件进行了连续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海难中玩忽职守的两名责任人被判刑,另有7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国家农业部专为此事发出通报;遇难者家属得到了妥善安置.收到民政部〔」和社会备界捐助的大量财物。报道达到了鞭挞丑恶.弘扬正气的目的。作为连续报道的首篇消息《雷州市渔民出海遇难水产局领导见死不救》是我所参于采写的批评报道中较为满意的一篇,它的获奖得益于整个系列报道采写及策划上的几点成功之处。一、读者来信部记者也要有抱新闻的意识。按老眼光,来信部的记者是揣…  相似文献   

16.
做记者几年,稿子写了不少,但能让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多.采写这组<创业时代·就业故事>图文系列报道,感觉自己在新闻业务上收获颇丰.  相似文献   

17.
两年前,他对新闻还是一张白纸。 两年后,他的抽屉里已经塞满了大大小小,厚厚的一堆获奖证书。 作为在业内引起极大关注的“十大商圈”主力报道记者之一、作为名牌栏目“给酒店打分”系列报道的主持人和主要采写人、作为以《安定门桥改造,12月你在干什么》系列报道为代表的调查报道记者,两年来,他的新闻报道不仅获得了专家的认可,更是在商报读者中声名远播。采访中,常有被采访对象拿着他递过来  相似文献   

18.
长江沿岸六省一市广播电台联合采写的大型系列报道《长江行》,历时七个月,最近分别在六省一市电台播出结束。这是广播界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播出  相似文献   

19.
作为新闻媒介,如何发挥舆论的引导和服务功能,促进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经济宣传的客观要求,也是摆在我们新闻记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998年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我和我的伙伴先后两次到京津进行市场调查,采写了系列报道《衡水产品在京津》,共发稿11篇。报道多角度、多侧面地对衡水产品在京津的销售情况进行了立  相似文献   

20.
羊长发 《青年记者》2006,(20):52-53
最近,我与同事合作采写的湖南省新邵县去年“5.31”特大山洪灾害系列报道连续获湖南省地市报好新闻一等奖、中国城市党报好新闻一等奖、中国地市报好新闻一等奖及湖南省好新闻奖等.回顾这次采访经历,我深深感到,要搞好突发灾害事件的报道,必须强化纪律意识、导向意识和危机意识等三个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