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为我们创造了一系列意味隽永的艺术意境,这些意境创造有它的独到性,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本文从复合多元的意象美、动静相生的辉映美、物人合一的融合美三个方面分析了其艺术意境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意境”与“诗味”理论在《红楼梦》中得到集中体现。曹雪芹采用立体的、多方位的艺术创造手法,建构出具有特殊蕴味的文学审美意境,这是它不同于传统旧小说和西方小说的重要艺术特征。《红楼梦》中的意境是系统性的,立体式又浑融一体,在艺术上营造出“丰实空灵”的意境,放射出悲剧性、哲理性、空灵性的艺术光彩。  相似文献   

3.
散文的意境美,必须达到创造出主、客观交融互渗的鲜明艺术形象,而这个艺术形象又必须是浓郁真实的生活气氛与作家审美理想和生命激情的有机统一;在创造散文意境美的过程中,作家必须使自己的认识、感情、境界步步升华,开辟出一个在艺术想象中独创的艺术境界。充沛的革命激情,是当代作家创造散文意境美的灵魂;有意脱离现实生活和一味强调散文的求真意识,是当前在散文意境美创造上应该批判的两种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4.
《源氏物语》采用单线发展的串珠式艺术结构,是纵向的延伸;《红楼梦》采用多线发展的网状武艺术结构,是横向的拓展。《源》以诗的意境见长;《红》以画的意境为上。《源》之基调清新恬淡,温柔哀婉,显示出柔婉之美;《红》之基调缠绵哀婉,悲慨苍凉,显示出悲怆之美。《源》多用直笔,敢于直面人生;《红》多用曲笔,真假互藏,隐显互见。  相似文献   

5.
意境是构成艺术美的重要因素。鲁迅的小说将“意”与“境”结合起来,产生了一种意境美。鲁迅小说意境的创造艺术表现在:运用形象思维,刻画艺术形象;融进个人感受,创造美的意境;借助思想认识开掘生活的哲理,从而创造意境。  相似文献   

6.
诗歌渗透于小说,形成诗意化小说。中国古典小说中,《红楼梦》是最富于诗意的。诗意化小说的表现,诸如小说中大量诗词歌赋的存在,创造了许多充满诗情画意的含蓄隽永的意境,以及诗歌艺术手法的运用,等等。这些特点在《红楼梦》中都表现得非常突出。但《红楼梦》诗意化最突出的表现,其他小说未能企及的地方却在于,一方面是《红楼梦》强烈的主观抒情性,另一方面,《红楼梦》体现出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把小说诸元素都诗意化了,诗意化的叙事和故事以及诗意化的人物塑造是《红楼梦》非常突出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小说的造境艺术与写人艺术是互相渗透、互相交融的。小说文本的意境创造,是作者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策略,而人物性格的显示又是作者造意境的有力支撑。这体现了古典小说环境描写的美学特征。同时,诗赋渗入小说作为主人公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亦使小说文本有了一种诗的意境,使小说人物洋溢着诗人的气质。  相似文献   

8.
比兴与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组合和意境创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兴在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的意象组合和意境创造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意象组合的两种形式即“错综”和“叠加”中,比兴分别起着映衬、对比和引发的作用;在情随境生、移情入境和物我情融等意、境交融的三种方式中,比兴更是意境生成的主要因素。从比兴介入意象构成和意境创造的视角来把握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成为解析古典诗歌迷人魅力内因的另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9.
说意境     
意境,是我国古代关于创造艺术形象的重要理论之一。所谓“意境”,就是通过形象化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描写,把读者引入艺术想象的空间境地。它是生活的客观反映和作家情感主观创造相统一的结果。首创“意境”名称的王昌龄指出“景物兼意入兴”;司空图提出“思与境谐”;范唏提出“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朱承爵提出“意境融彻”;布彦图提出“...  相似文献   

10.
意境就是抒情型作品中所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本文通过分析张继的《枫桥夜泊》这一意境浓郁的诗作,来阐述创造意境的两个必备条件:"切情切景"、"如在目前"的艺术形象和"见于言外"的审美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11.
再造诗化般的园林--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艺术的审美关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空间营造上显示出独特的人生智慧和空间理念。美学思想和造园法则极为重视艺术意境的创造;空间序列组织具有多空间、多视点、连续性等变化;其空间形态是一种空间与人的情感感受互相交融的组合体。  相似文献   

12.
宗白华先生的《美学与意境》是其一生美学思想的结晶。在意境理论、诗学理论、艺术创造理论和艺术辩证法等方面,宗白华先生都发表了诸多深刻而独到的见解,由此形成了其完整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脂砚斋《红楼梦》评点 ,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意境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审美范畴。对意境的作用和创造意境的方法 ,加以梳理和归纳 ,使之有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4.
最早提出"意境"这一美学范畴的是唐代的王昌龄。之后历经皎然、刘禹锡、谢赫、司空图、笪重光,意境理论不断深化。概括而言,其核心内涵有两层:一是情景交融;二是虚实相生。《红楼梦》在意境营造上处处体现着意境理论的精髓。它注重物境、事境、人境与情之交融;在语言上常常体现虚实相生。正因为深得精髓,《红楼梦》极富深意,宛如一座冰山,让后人流连忘返,不断探索其中奥妙。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绘画以自己独具的艺术形式,充满了无穷无尽的诗情画意;具有自然造化之精髓,又有情景交融之意境。创造意境,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最高境界。然而,绘画的艺术意境就诞生于外师造化、心物交融、重神轻形、画尽意在的审美创造之中。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是一部讲究诗味或“趣味”的意境小说,这是它区别于传统旧小说和西方小说的重要艺术特征。《红楼梦》的意境既存在于局部,更存在于整体,并具有层次性,即有尘境、幻境、空境三个层次构成,使得小说既有模写直观感相的认识功能,又有传达活跃生命的抒情功能,还有探索人生和宇宙奥秘的哲学功能。《红楼梦》的意境美,给人悲剧美、哲理美和空灵美三种不同的艺术的感受。  相似文献   

17.
意境指的是客观事物和作者思想统一,并且运用艺术手法来创作出有别于真实又可以实现情境交融、形神兼备的境界。诗词中的意境主要指的是形与神,也就是意境中的形神情理。本文通过对诗词意境的特点论述,结合物我关系方法来探讨出诗歌意境的分类方法与实现。  相似文献   

18.
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给意境下了这样的定义:“意境是作家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他认为,诗、赋、词、曲、小说、散、炳骈等各种学意境。注重意境的创造,是中国学艺术共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朱自清继承了中国古典散文的优秀传统,十分重视散文中意境的创造。他构建意境的方法,一是写实境,寓常理,抒真情;二是使文中的意象带上象征性;三是运用情案交融的手法来写景叙事。正因如此,朱自清散文中意境显得特别亲切厚实、深沉隽永和鲜活生动。意境创造的成功使朱自清的散文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舞蹈作品需要体现意境美,其实现途径为:在虚实结合中塑造意境美,运用艺术手段展示意境美,通过舞台艺术营造意境美。只有将创作者的主观情感灌注在舞蹈中,把“形”与“神”、“情”与“景”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创造美的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