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演奏力度不仅仅是一种基本的技术、技巧行为,它的生命在于传达音乐的丰富内涵,演奏力度处理得是否准确而细腻,是衡量古筝演奏者是否具备优良的音乐表现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通过对传统筝曲及现代创作筝曲的普遍力度形态分析入手,来探讨古筝演奏力度的规律性问题,从而切实提高演奏者根据筝曲艺术表现的需要,创造性运用演奏力度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葛雪婷 《科教文汇》2007,(11Z):209-209,219
演奏力度不仅仅是一种基本的技术、技巧行为,它的生命在于传达音乐的丰富内涵,演奏力度处理得是否准确而细腻,是衡量古筝演奏者是否具备优良的音乐表现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通过对传统筝曲及现代创作筝曲的普遍力度形态分析入手,来探讨古筝演奏力度的规律性问题,从而切实提高演奏者根据筝曲艺术表现的需要,创造性运用演奏力度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沈佳虹 《科教文汇》2011,(1):137-138
古筝是华夏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乐器,有独特的音韵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它历经千年,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山东筝派乐曲刚劲有力、朴实无华。乐曲《四段锦》是山东筝派最具代表性的曲目。通过对山东筝曲《四段锦》在创作背景、曲式结构、演奏技法以及音乐风格进行分析,帮助演奏者准确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深入把握山东筝曲的音乐风格以及演奏特点。  相似文献   

4.
山东古筝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历代艺人创作了丰富的古筝曲目,积累了大量的演奏经验和手法。山东筝曲富有刚劲、优丽、音韵浓郁的艺术特点。在全国各筝派中有着独特的风格。早在五十年代初期,以双手弹奏为特点的古筝新曲《庆丰年》的问世,使山东筝曲的面貌开始了新变化。  相似文献   

5.
葛雪婷 《科教文汇》2009,(10):265-266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我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全面发掘与整理的时期。六七十年代,筝乐的创作主体由古筝演奏家承担。而到了八九十年代,专业作曲家积极地参与到古筝作品的创作中来,改变了由演奏者单一创作的局面,使得这一时期的筝乐作品在作曲技法,题材选择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到达了一个新的层次。这种全新的音乐思维观念,对于筝乐在当代的整体性发展上起到了全面的、根本性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一个时期说是筝乐创作的一个关键转折点,这一时期的筝乐作品也是值得我们给予重视的。  相似文献   

6.
河南弦索乐是流行于中原的民间器乐乐种,由此改编的筝曲音乐质朴、热情,《高山流水》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音乐以《老八板》为基础,历经了《单八板》、《双八板》、《流水板头》、《流水十六板》的衍变传承。演奏中运用的大指摇、按音等多种技法,造就了河南筝曲特有的气质。  相似文献   

7.
钢琴演奏是演奏者能准确的演奏作品,表现音乐内涵,将自己所感受到的美妙的音乐传达给听众,并与之一起分享。所以,这就要求演奏者在演奏时要具有最佳的演奏状态,在公开演奏之前,演奏者不管是从身体还是心理上都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保证音乐会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黔中赋>这首乐曲,由徐晓林女士创作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无论是从题材、音乐表现手法、演奏技术等方面都独具特色、新颖别致.乐曲中出现的古筝演奏新技法,产生出特殊音响效果,不仅烘托了环境气氛,也生动准确的描绘出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拓宽了筝的艺术表现力,让人印象深刻.这篇文章就我学习和演奏这首乐曲过程中的体会,谈一些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发音轻柔、典雅、华丽而委婉,表现力极为丰富.在华夏几千年的音乐发展史上,筝历经2500多年之流传,不断发展、完善,在历史音乐文化的大浪淘沙中独树一帜.众多抚筝听筝者借筝喻世、思人、赋情,建构起中国民族音乐长河中独特的筝文化.本文借研究魏晋南北朝至宋代音乐和文学作品对筝所表现的风格、意境等,尝试探讨古代筝艺"以悲为美"的艺术内涵,以达对古筝艺术"管中窥豹"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洪艳 《科教文汇》2007,(12S):212-213
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发音轻柔、典雅、华丽而委婉,表现力极为丰富。在华夏几千年的音乐发展史上,筝历经2500多年之流传,不断发展、完善,在历史音乐文化的大浪淘沙中独树一帜。众多抚筝听筝者借筝喻世、思人、赋情,建构起中国民族音乐长河中独特的筝文化。本文借研究魏晋南北朝至宋代音乐和文学作品对筝所表现的风格、意境等,尝试探讨古代筝艺“以悲为美”的艺术内涵,以达对古筝艺术“管中窥豹”之目的。  相似文献   

11.
胡海瑛 《科教文汇》2014,(29):125-126
本文主要阐述了演奏者在演奏时其情感表达的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丰富的情感表达才能使观众“情动之中”,才能够让丰富多彩的古筝艺术得以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优秀的古筝独奏作品《幻想曲》为载体,研究作曲家在作品旋律中"力"的安排,并通过对旋律各要素的分析与发掘,揭示旋律中所隐伏的力度倾向,使演奏者的"人为力"和旋律中的"自然力"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幻想曲》的演奏与教学提供一个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刘小玲 《科教文汇》2010,(2):132-132
实施古筝教学,既能激发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又能促进其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能力的发展,对培养儿童热爱民族音乐,充分感知中国筝文化的丰富底蕴,提高他们音乐素质和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实施古筝教学,既能激发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又能促进其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能力的发展,对培养儿童热爱民族音乐,充分感知中国筝文化的丰富底蕴,提高他们音乐素质和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葛雪婷 《科教文汇》2007,(8S):194-195
本文以优秀的古筝独奏作品《幻想曲》为载体,研究作曲家在作品旋律中“力”的安排,并通过对旋律各要素的分析与发掘,揭示旋律中所隐伏的力度倾向,使演奏者的“人为力”和旋律中的“自然力”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幻想曲》的演奏与教学提供一个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赵亚伟 《科教文汇》2011,(24):205-206
手风琴演奏者如何展示舞台演奏风格、表演水平和自身风采,是手风琴演奏者综合音乐素质和演奏技术的具体体现。它不是靠单方面的知识就能完成的多元艺术。就是成熟的手风琴演奏者,也往往因一时找不到投入的演奏感觉而严重影响了手风琴的舞台表演质量。归纳起来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精力不集中,注意力没有全部投入到手风琴演奏和乐曲的内在情感中;二是受舞台等外界环境的影响,一时产生慌乱心里,分散了自己的注意力和感情投入;三是对所演奏乐曲的背景、主题、内容理解得不深不透,没有与其产生共鸣,化为自己心中应有的音乐形象,未真正出神入化地进入音乐艺术境界;四是自己的演奏技术和技巧还有断层和欠账,满足不了演奏乐曲艺术要求的舞台表现和应变能力,尚未达到炉火纯青的熟练程度和表演水平。  相似文献   

17.
马海江 《今日科苑》2009,(18):219-219
对于一个钢琴演奏者来讲,欲表现完美无瑕的音乐,必须具备超越的音乐听觉水平和非凡的听觉驾驭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音乐听觉能力是演奏者的锐利武器,是表现美的音乐的前提条件。然而,要获得这些能力,一方面要重视在专业演奏中的培养,即在演奏中建立倾听音乐的心理功能,另一方面必须加强在视唱练耳课堂中的培养。二者同等重要,应该成为演奏者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下追求的共同理想和目标。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以音乐表演中的钢琴演奏为中心,以研究读谱到上台演奏的全过程,怎样做到同时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论述.钢琴学习、演奏过程是各种技能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演奏者心理变化的过程,是多种要素协调的活动.演奏者的技能与心理活动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只有调节好最佳的演奏心理,才能不断提高演奏水平.  相似文献   

19.
唐馨 《科教文汇》2011,(19):143-144,151
莫扎特和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主义风格时期的两位伟大音乐家,他们都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在钢琴音乐创作领域,两位大师又创作了大量钢琴奏鸣曲。本论文主要从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力度方面进行分析,具体从创作背景、作曲家创作风格、两位大师所使用的钢琴、力度演奏提示等方面进行研究,以便音乐爱好者、演奏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不同的演奏风格。  相似文献   

20.
对于手风琴演奏者来说,能否运用好手风琴的风箱,如同歌唱家能否掌握好歌唱的呼吸一样重要.风箱运用的技巧是手风琴演奏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风箱的控制直接影响到音色、力度、音乐表现.研究和掌握手风琴风箱运用的技巧对整个手风琴的演奏和音乐的表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掌握好这些技巧,才能使乐曲奏的更加美妙动听.本文就对手风琴演奏中风葙的技巧:平风箱、顿风箱、颤风箱、抖风箱以及风箱对声音的控制进行了分析和阐述,说明了在演奏中具体的一些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