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句话,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句话说明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注重“生活化”教学.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相似文献   

4.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在生活中到处可见数学原型,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实施“生活数学”教育,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体验“生活化”,在数学思维训练中感受“生活化”,在应用数学中走进“生活化”,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句话,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王淑芳 《宁夏教育》2013,(12):45-45
数学源于生活又植根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又充满着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教学只有融于生活中才能有活力和激情。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数学走进生活,使学生觉得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有,学生才会感觉数学亲切、自然从而真正进入“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8.
禹明芳 《学苑教育》2012,(22):53-53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就像“标准”中所说的,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数学已经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已经成为一种具有多维结构的人类活动。因此,数学学习要从我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  相似文献   

9.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更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它最终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把生活融入课堂,让数学走进生活,缩短数学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是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前提.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认识社会:要重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经验,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实施“数学教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10.
陈俐 《成才之路》2011,(7):44-44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背景应是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实践“教育即生活”。数学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我们身边的大千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人们离不开数学,因而数学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找准与学生生活实际“切合点”,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几年来的教学,我有了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1.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精彩描述。的确,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  相似文献   

12.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本文通过具体实例讲述如何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可少的工具。”生活离不开数,数学离不开生活,既然数学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就应该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的理念,注重数学在生活中的用,使数学知识更贴近于学生生活。一、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引问题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要学的内容和所熟悉的生活越贴近,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从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使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感觉到数就在自己的身边。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统知识”时,教师利用班级要重新班长这一事件,让学生讨论:怎么选公平?”学生提…  相似文献   

14.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同时学习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因此,数学教学应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有效的、活生生的的数学。作为教师,我们应从课堂教学着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实践化。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要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这是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从数学教学的需求出发,让学生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中去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受于生活、  相似文献   

17.
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源于生活而又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初中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因此,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我们的理念是:“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从而将理论与实际很好地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8.
正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应结合生活中实际问题和  相似文献   

19.
数学情境的创设与数学问题的提出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数学问题产生于数学情境。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离不开数学情境的精心创设。数学情境的创设,其素材可以源于生活,源于数学自身,还可以源于其它相关学科。在此过程中,通过给学生呈现刺激性的数学材料信息,达到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发现欲,引起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的目的,使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数学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便成为学生的一种“数学化”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20.
李雪菲 《云南教育》2004,(16):39-40
在听课和对学生的检测中,我对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的关系产生了一些困惑。我们知道.“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所能感受到的数学却只是机械、重复的运算,枯燥、冰冷的数字,似乎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仅只是为了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参加数学考试罢了。鉴于这种状况,我一直在思考: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拉近数学与学生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