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开放型课堂教学是指在打破传统封闭教学模式,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中主要体现在问题的设置上。在新课的引入、课堂结构设计、例题的处理等方面可采取不同形式设置开放题。开展开放型学习活动,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本学科的激情、兴趣、爱好,也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解题教学中如果把解题过程直接抛给学生,容易使学生养成思维惰性,产生思维定势,遇到新的问题情境时,往往束手无策.教学中设置悬念创设思维情境,给每个学生留有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相似文献   

3.
朱红芳 《双语学习》2007,(11M):78-78
目前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大部分都是训练题,即使有部分探索性问题,也由于教师的提示,几乎成为封闭性、半封闭性的习题,学生缺乏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置开放型问题,逐步渗透,授课中可创设一些问题情境,给学生思维锻炼的机会。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开放题型,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满堂灌的问题,以“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的运动”为例,按照说“解题关键”、说“问题设置”、说“解题过程”、说“综合提升”、说“解题反思”的流程,展开“学生说题”活动,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动脑、动手、动嘴去解决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中课堂问题设王是重要教学手段之一。它有很大的作用: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灵活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设置主要有类比式,矛盾式,渐进式。数学教学中课堂问题设王应做到:“脑里有教材,心中有学生;以动求活,以活促思”;“贴近生活,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6.
张振才 《学苑教育》2012,(14):39-39
教学中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问题情境的创设是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教学,我们必须让学生在读书中带着问题去读。所以,老师恰当的提问、设置问题的方法,尤为重要,它是我们教学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我们的问题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打开学生的思路,需要我们在设置问题时,有一定的技巧。  相似文献   

7.
一、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想创新 启发和激励学生浓厚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的前提。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心中探求新知识的欲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创新意识。在学习新课时,要创设一种问题的情景,设置一些问题的悬念,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主动参与学习。  相似文献   

8.
一、面向全体,提问突显多维性 1.多向辐射——激活不同角度思维。 依据学生不同的知识储备和认知习惯的需求,问题的设置应考虑学生多向思维的特征。比如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不一样。如一位特级教师在教学柳宗元的《江雪》一课时,鼓励学生开启思路——  相似文献   

9.
“减负”已成为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时下共同关注的热点。然而,“减负”并不是简单的“加减”运算法则所能涵盖的。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负担这么重?事实上恰恰是负担的性质与结构问题。除了应试教育是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之外,教学方式的陈旧也常常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设置了心理障碍,导致学生思维的窒息,从而使学生感到学得累、学得苦。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探究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假说保证,引导学生探究,从而得出结论,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以《原电池原理》实验探究教学设计为例,展示该模式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永忠 《湖南教育》2006,(12):13-13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动力,而数学课堂教学就是要抓住思维这个“魂”,要以问题为载体,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只有有了恰当的问题情境,才能促使学生认真地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探索问题情境的优化设置是值得每位教师研究的课题.我认为,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优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王晓燕  陈鑫 《广西教育》2005,(9A):29-29
每位教师都应该是一名站在讲台上的艺术家,如果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设置悬念的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小学生就都成了他兴致浓厚的观众。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尝试着运用这种方法,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初中数学兴趣教学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维 《青海教育》2005,(7):75-75
课堂开头是整节课的基础,一个好的课堂开头,不但可以收到先声夺人之效,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使学生有余味三日之感。如设置悬念法,受数学课特点的制约,学生往往认为其内容枯燥,加之刚上课学生情绪不稳定,如果平平而起,很难引起学生兴趣。这时教师可巧妙设置一个悬念,以悬念激趣抓住学生思维,并由此拉开一堂课的序幕。  相似文献   

14.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维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它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 1、在导入时设置悬念来提高兴趣 强烈的好奇心,是引发兴趣的重要来源。因此,在数学教学之中,教师应巧设问题.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而导入时设置带有悬念的问题,为上好整堂数学课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物教学要根据生物知识的形成过程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教育,根据生物知识构建过程设计问题,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教育,根据生物知识的应用设计问题,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教育。通过设置问题情境,逐步解决问题,突出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生物学能力。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学既要学习相关技能、技巧,也要注重经常促使学生善于提出并解决问题。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一样,通过问引导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凭借已知探索未知。哪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把握问的问题,关键在于设置具体问题时应把握好"度",即从角度、难度、跨度、坡度、广度和密度等方面去考虑学生已知和未知的关联及两者之间的过渡,以便使学生的思维活动逐渐由已知导向未知,达到释疑解惑之目的,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智力的飞跃。  相似文献   

17.
一、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时,也就意味着他  相似文献   

18.
激活学生思维是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教师应从立足于教材、设置不同问题、运用教学情境、引导主题探究、展开多种形式的对话互动这五个方面入手,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英语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19.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技能上的实验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可见,恰到好处的提问能揭示学生的实际与所学知识之间的差距,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的潜能,教师的责任就在于保护和开发这种潜力,使之转变为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因此如何设置课堂提问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进行,近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是: 1.精心设计问题.拓展学生思维 问题是创新的源头。恰当得法的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动力,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原则的具体体现。问题提简单了,学生即使满堂举手,众口齐答,亦不过徒具形式;问题提难了,学生难于回答,思维受阻,只有等待教师揭示谜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学生有疑问的地方适时提出问题,设置疑难,以打开学生心扉,激发学生去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