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写作目的的开放 学生为什么写作文?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为了所谓的提高写作水平?带着这样的功利色彩,为文而文的写作,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就不可能发挥主动性,也不会有积极的创造性火花.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或真切体验。”但目前初中学生作文的实际状况却离这一要求相去甚远,无病呻吟,娇揉造作的现象在初中学生作文中司空见惯,真情失落已成为初中作文教学和学生作文的一痼疾。本文拟就这一突出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写作教学是语文课程中的核心内容,"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那么,如何通过行之有效的写作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呢?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讨论式教学”,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在作文教学中正是力求实现这些目标。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几点收获,我称之为“轻松作文‘三步曲’”。第一步曲:说我想说“说”即“口头语言”。口头语言的训练程度关系到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否收集到真实丰富的写作材料,是否对书面语言的组织做了充分的准备,关系到一节作文指导课的成功与否。因为“语言是有声无形的文章,文章是有形无声的语言”。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要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必须搭好从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这座桥梁,即想让学生“下笔成文”,首先得“出口成章”。通过口头语言训练可以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这些感受使写作材料更丰富,使他们的内心体验更真  相似文献   

5.
程广平 《中学文科》2005,(10):35-35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写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这本不成问题,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语文教师把作文教学的重点放在应试作文上,导致学生的写作思维僵化,文章语言干瘪无味,虚伪造作,行文千篇一律,令人不忍卒读。本来充满灵性的个性化写作变成了现代化车间流水线上的产品,作文成了“八股文”,这远远背离了作文教学的初衷。  相似文献   

6.
陈凌 《教育论坛》2007,(4):26-2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的确,新的课程改革已步履匆匆,走过了一个年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想像作文正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向我们走来,它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变革中担负着举足轻重的历史使命。[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夏智慧 《现代语文》2011,(3):142-142
话题作文一经问世,便倍受青睐。高考、中考对它情有独钟,几年来一直占据作文命题排行榜的首位。语文教师对它恩宠有加,唯“话题”是从,不敢稍有怠慢。学生更是口中念的、心里想的、笔下写的是“话题”。话题作文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那是缘于难以抗拒的“诱惑”。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但新课改下的初中作文教学仍表现为:考什么就教什么,近几年话题作文成为作文主导,从高考流向中考,从初三涌向初一,学生被迫放弃了对生活的感受、思考和感悟,失去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原始创新力;受“文以载道”的思想影响,教师要求学生作文思想不仅正确,而且深刻,学生只好编故事、套情节,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的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整体秩序似乎尚处于“亚混沌时代”,从内容到形式都缺乏应有的章法,导致诸多无序现象,使初中作文教学饱受社会各界质疑与非议。鉴此,笔者拟对当前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继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是《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经过小学教师的培养、训练,初中学生已掌握一定写作技能,基本能够搭建一编作文的框架。但是,对于不少学生来说,框架只是有骨无肉,不知怎样才能使一篇作文有血有肉、有声有色,作文课无可写而硬要写,生编硬造,受尽煎熬,恶性循环,作文成了他们最怕的事。怎样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使他们乐意作文,积极主动地作文,进而提高创作能力呢?笔者经过长期摸索,得到一点体会,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以便和同仁们一起探讨,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的关键问题实际上就是如何"引路"、怎样"开门"的问题。基于这点认识,下面就初中作文教学中"授"的角度,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但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大多数语文教师和学生仅把写作看成一种任务,甚至是一种负担,没有任何乐趣可言。长期以来,教师始终霸居课堂,作文教学每况愈下,逐渐"退隐",甚至游离于语文教学之外,教师学生都抱着"望年收"的心态,这种现状令人堪忧。笔者发现目前初中作文教学确实存在较多的误区,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我、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笔者从教近二十年,  相似文献   

14.
陈献红 《中学文科》2007,(10):66-67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搞好作文教学,语文教学无疑成功了一半。但综观现今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普遍存在作文为应试而生;作文教学无计划性、无系统性;作文评改指导不得力。加上农村学生阅读面窄,知识积累少,作文水平普遍偏低等特点,使得农村初中生普遍对作文兴趣不大。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写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这一写作要求的提出,让我们对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有必要进行重新思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继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是《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经过小学教师的培养、训练,初中学生已掌握一定写作技能,基本能够搭建一篇作文的框架。但是,对于不少学生来说,框架只是有骨无肉,不知怎样才能使一篇作文有血有肉、有声有色,作文课无可写而硬要写,生编硬造,受尽煎熬,恶性循环,作文成了他们最怕的事。怎样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使他们乐意作文,积极主动地作文,进而提高创作能力呢?笔者经过长期摸索,得到一点体会,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以便和同仁们一起探讨,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部分第8条要求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第四学段学生“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45分钟内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相似文献   

17.
孙淑玲 《考试周刊》2010,(36):35-36
一、分析现实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从教学内容的变化,到教学理念的创新,确实给语文教学带来了许多生机。作文教学也在这片改革声中呈现出热闹的景象,开放式作文、创新作文、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一语道破了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体验生活,以生活为本源,方可表达真情实感。据此,在作文教学中,我运用新理念指导小学生的作文教学,将少先队的体验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作文教学互相整合,并以学生写的体验小练笔为切入口,进行了小小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三维一体”理念在作文教学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林 《课外阅读》2011,(1):205-205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重要理念。而且,课程目标都是根据它来设计的。这个理念就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环节包括两个方面便是“写”与“改”,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我们也应该从这两方面入手,现以习作《我的老师》为例,谈谈我在作文教学方面的几点尝试。我认为语文教师不但应在素材的积累方面多下功夫,让学生写作时有内容可写,而且还要在批改方面做到优化批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