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培养语感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感指的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领悟和品味能力,是人们接受和输出语言能力的客观反映,是学生认识逐步走向作者心灵的桥梁。吕叔湘先生认为:“培养学生语感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可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4.
语感是学生对语言字的敏锐感受,是学生的认识逐步通向作心灵的桥梁。这是一种语综合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语素养的重要标准。因此,《语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阅读感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阅读经验的有效积累,语能力的综合反映,这需要反复锻炼,在读的实践中逐步养成。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多注重独立阅读能力的训练,对文本内容进行多角度的感知体验,通过阅读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我们说的语感,是指学生对文本语言的一种直觉、整体的感知。它让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能够深入到文字内质,对文本产生更多深层次的解读和品析,对提升学生语言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言:“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文的敏锐感悟。”所谓训练语感,就是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文字进行换位思考,站在作者甚至文本中的人物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阅读视角,增强学生语言感知的敏锐度。  相似文献   

6.
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规范的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悟)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下文简称“新课标”)把语感能力的培养提升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要致力于语文能力的提高”:“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教学应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贯穿新课标,贯穿整个语文教学。从日常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来看,也只有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才能让他们真正与所教的课文有一个心灵的对话和交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许多教师也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语感教学的重要.甚至已有人呼吁把语感教学看做阅读教学的核心。培养语感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分析.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充分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感呢?本人结合语文教学实际.谈谈语感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倪美志 《考试周刊》2011,(38):53-53,3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从此处可以知道: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感受能力,强烈、敏锐的语感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础。因此可以说语感也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见,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语感是人们对于语言文字的感悟。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语感是对言语的直觉的整体的领悟与感受,是在长期的规范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比较直接、迅速、灵敏的领会和感悟能力.半个多世纪前,夏丐尊和叶圣陶两位老前辈就倡导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陆香琴 《教育现代化》2006,(11):110-1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可见漾感培养的重要性。而语感的丰富性是指当客观浯言作用于人时,人能对语言所包含的丰富的内涵有较多的领悟和把握。语感丰富的人能透过语言的视窗感受到丰富的意象。领悟到丰富的情感.学习到丰富的语言技巧。那么.如何使学生的语感走向丰富呢?在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在课例中和大家一起探讨分享。  相似文献   

13.
吴贤兰 《教师》2011,(1):83-8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感训练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一个人即使不预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于治事接物都有用处”(叶圣陶)。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感受语言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感知体会,语感是具有语文素养评判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6.
蓝敏乐 《中学文科》2007,(12):94-94
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对文章的阅读理解,需要经历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转变过程,而促使这一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语感。所谓语感,是人对语言的直觉整体感受,也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较高层次的语言能力。语感能力强的人很快便能捕捉到文字信息的丰富内涵及其弦外之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的前言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提及:“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充分凸现了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学生学习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情操主要是通过阅读教学来进行的。不论是阅读能力还是写作能力,都依赖于敏锐的语感。语感的表现形式是感性的、直觉的,它依靠直觉思维而非分析思维。《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在阅读能力上“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有了敏锐的语感,读起文章来就能深刻领会其内涵,写起文章来也能意到笔随。  相似文献   

19.
语感是读者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就是在感知语言材料时直接产生的一种对语言文字含义、情味和理趣的理解力。语感体现了一个人的语言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租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租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吕叔湘先生指出:  相似文献   

20.
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语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教会他们掌握这个工具,更要重视其所负载的深厚的文化内涵。语文教学,语言应当是本体,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核心,离开了语言这个本体,去挖掘文本所负载的思想内容、美学意境,那是舍本逐末。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品味语言,培养语感,才是语文课的根本,而朗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