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其小说《到灯塔去》中改写了伊洛西斯神话即农神得墨忒耳和其女珀西枫妮的母女关系神话.大多数评论家认为,小说人物莉丽·布里斯科是伍尔夫作为艺术家的代言人,也是伍尔夫作为女儿身份的替身.然而伍尔夫的用意远非如此,作家出神入化地改写了伊洛西斯神话,使莉丽·布里斯科实现了从“女儿”到“母亲”身份的华丽转变后找到了真正成熟的自我,而伍尔夫本人也实现了女性作家的真正自治.  相似文献   

2.
李蕾 《文教资料》2011,(35):17-18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意识流小说家之一。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伍尔夫的研究往往过多地集中于她小说的意识流技巧的展现,以及她小说中的女权主义特征。但同时,伍尔夫又是一个严重的精神病患者,并最终于1941年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贯穿伍尔夫整个生命历程的疯癫对其意识流的创作有着不容忽视的潜在的影响。本文以伍尔夫的疯癫为切入点,解析其疯癫影响下的意识流创作。  相似文献   

3.
伍尔夫文学创作特别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小说《达洛卫夫人》表现了达洛卫夫人的三重人生困境:对爱情与婚姻的两难抉择,自我迷失以及对生死等人生意义的终极追寻.《达洛卫夫人》可谓伍尔夫探索女性丰富复杂精神世界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4.
伍尔夫的短篇小说《邱园记事》和《墙上的斑点》是伍尔夫意识流作品的奠基之作,本文通过由微观到宏观的创作观,后印象主义绘画在小说中的运用和人们异化感的体现这三个方面来分析伍尔夫小说的特点,来说明这两篇小说在伍尔夫小说创作中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著名作家、文艺批评家、女权主义者,她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权主义的先锋代表。伍尔夫的许多作品在出版后,随即引起评论界的关注,对其作品的研究,由来已久。本文主要探讨了伍尔夫作品研究的历史、现状与趋势,并着重分析了研究伍尔夫小说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弗吉尼亚·伍尔夫以刻画人物内心独白见长,其作品无论从语言还是写作风格都极具诗歌的特征,伍尔夫的经典小说《海浪》更是其诗化小说的代表。以《海浪》为例,从写作手法、语言和象征含义这三方面来分析伍尔夫的诗化小说。  相似文献   

7.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20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意识流小说家之一。由于伍尔夫首先是以意识流小说创作著称于世的,因此,中外众多伍尔夫研究者们大多都认为,伍尔夫是一个象牙塔里清高孤傲的贵族,不可能涉及政治,就更多地将目光单纯地集中于其小说的意识流技巧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刘亚波 《出国与就业》2011,(22):134-135
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意识流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家,非常注重小说的形式和技巧.她挑战传统的小说写作技巧,淡化小说情节描写,着重刻面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到灯塔去》这部小说中,伍尔夫大量借鉴使用了许多艺术手法,如绘画、音乐、色彩等.小说中伍尔夫大量使用了光线和色彩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本文作者认为伍尔夫对光线和色彩的运用能更好...  相似文献   

9.
宗亚琴 《文教资料》2012,(13):19-20
《到灯塔去》是伍尔夫最重要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品之一。小说中二元对立的矛盾对立因素并置,但是伍尔夫主张的并非完全是二元对立,而是二元和谐。本文从理性与感性的二元对立点切入,探讨伍尔夫对二元和谐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0.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20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意识流小说家之一。由于伍尔夫首先是以意识流小说创作著称于世的,因此,中外众多伍尔夫研究者们大多都认为,伍尔夫是一个象牙塔里清高孤傲的贵族,不可能涉及政治,就更多地将目光单纯地集中于其小说的意识流技巧的分析上;甚至她的丈夫伦纳德·伍尔夫也认为她是“自亚里斯多德创造了政治动物一词以来最不具有此特点的人”;  相似文献   

11.
弗吉尼亚·伍尔夫出生于维多利亚时代末期,成长于新旧世纪交替之时。作为跨时代的作家,伍尔夫对社会变迁与人际伦理关系的变化有着切身的体验与敏锐的洞察。家宅空间是伍尔夫小说中最重要的故事空间之一,家宅空间书写形象地展现了从维多利亚末期到二战期间中产阶级的家庭群像和家庭伦理关系。通过伍尔夫小说的夫妻伦理叙事与父子伦理叙事,我们可以观照到伍尔夫的家庭伦理观念。由于处于历史转型时期,伍尔夫的家庭伦理思想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和矛盾性的特点,既对传统的维多利亚家庭模式进行批判,又崇尚维多利亚时代和谐、温馨的家庭关系。伍尔夫在晚期小说中展现了西方现代社会存在的家庭伦理失序,指出伦理身份认同危机与伦理身份混乱是造成个体伦理困境的重要原因,并表达了尝试重新建构家庭伦理的诉求。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叙事学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为理论依据,剖析了伍尔夫小说《达洛维太太》的叙事特色——“多角度叙述”,揭示出伍尔夫富于女性主义特色的小说叙事策略。《达洛维太太》的叙述视角属于典型的“第三人称人物有限视角”,其根本特点就在于叙述声音与叙述角度的分离,由于这一手法的使用,小说中的叙述视角得以在多个人物之间自由流转,从而使小说中的人物呈现出多重自我.伍尔夫由此确立了女性的自我意识,消解了男性的自我中心,实现了男性自我与女性自我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小说《幕间》中描绘了“空屋”、“空谷仓”、“空舞台”等众多具体空间意象,除此之外,还借助其娴熟的语言技巧构建了心理、声音等虚拟空间。伍尔夫通过构建众多虚实交错的空间世界,揭示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认同危机,也表现出了她对人类生存状况与生命秩序的思考。一方面,伍尔夫通过描绘小说中人物的茫然与困惑,揭示现代人如何在平衡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中,做到自我、家族、社会、文化等多种身份认同的结合;另一方面,这种阐释也有助于揭示伍尔夫本人对人的存在状况与生命境遇的看法,借此展现小说创作背后的深层涵义。  相似文献   

14.
此研究旨在扩展和丰富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新礼服》中镜像关联的研究课题,其新颖之处在于首次提出小说中具有镜像映照下的象征意义、镜像投射下的隐喻所指以及镜像对比下的反思认知三个层面的镜像关联。通过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分析,此研究挖掘出以往被忽视的诸多层面的叙事手法和有机关联,弥补了以往有关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的叙事研究的不足,拓宽了国内对伍尔夫小说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5.
《达罗卫夫人》是伍尔夫第一部成功的长篇意识流小说。贝内特对该小说人物和主题方面的批评缺乏一种发展的眼光 ,反映了他小说观念上的抱残守缺、墨守陈规。本文从现代小说美学的角度和该小说文本的实际出发 ,驳斥了贝内特的偏执观点 ,指出了伍尔夫小说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上的特点 ,并充分肯定了她的小说创作在现代小说美学发展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一位极具革新意识的现代主义作家,她在小说创作中大胆实践,采用各种形式结构揭示人类的内心意识。本文从小说的形式结构和群体意识呈现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伍尔夫的小说,以说明伍尔夫在小说形式和内容上实现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英国著名现代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毕生致力于小说的改革与创新,在对英国传统小说进行理性批判的同时,伍尔夫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小说理论,并形成了其独特的现代小说形式理论,从而为推动现代主义小说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20世纪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其短篇小说形式不一结构不同,反映了伍尔夫对新的文学表现手法的不断探索,其中《墙上的斑点》是作者最为突出的一篇意识流小说。分析《墙上的斑点》的叙事结构以及文本对外部世界与内心世界的建构,以期对伍尔夫的叙事方式和写作手法、创作思想和文学主张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滕固对西方的唯美派有精深的研究,是狮喉派的中坚力量,他的小说具有浓厚的唯美风情,却又有很强的东方色调,保留着浓厚的古典情愫。只是他的唯美风情和中国古典情愫并不协调,形成了比较怪异的风格。但从滕固的小说可以看到中国现代学存在的多样性,因此本将滕固放在整个现代学的流程中考察,揭示滕固小说的艺术特征,并探究滕固小说和西方唯美主义以及中国传统学之间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读者和文学批评家不仅将伍尔夫视为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和女性主义者进行解读,精神分析家更将她作为精神分析学的研究对象加以剖析。伍尔夫的第一部意识流小说《达罗卫夫人》中副线主人公赛普蒂默斯与伍尔夫本人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关系,折射出伍尔夫“心灵的幽暗处”(the recesses of the heart)。伍尔夫在刻画赛普蒂默斯这个人物时,已经有意无意地将自己植入他的身上。赛普蒂默斯就是伍尔夫的另一个声音、另一种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