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华 《阅读与鉴赏》2006,(1):130-131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相似文献   

2.
高适,中唐著名边塞诗人,其任两浙巡察使时,某年仲秋时节因公务路过杭州歇息在清风岭的一座古寺里。是晚,碧空如洗,明月高悬,村前江水在月亮照耀下荡漾着粼粼波光……面对此景,高诗兴大发,当即题诗壁上:  相似文献   

3.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这是一首借筝声传达心声,抒发感时伤别之情的诗作。首句“抽弦促柱听秦筝”,“抽弦促柱”点出弹筝的特殊动作。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那忽急忽徐、时高时低的音乐声,就从这“抽弦促柱”变化巧妙的手指尖端飞出来,传入诗人之耳。诗人凝神地听着,听之于耳,会之于心。诗人听筝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无限秦人悲怨声”。诗人由秦筝联想到秦人之声。据《秦州记》:“陇…  相似文献   

4.
中庸不仅体现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治国之道,而且还体现为封建士大夫的修身之德。朱熹继承了孔子的中庸思想,又着重从子思中和论的角度作了广泛的阐述和发挥。经朱熹的改造,孔子以来的中庸思想被完全纳入了理学的轨道,从而产生出一种新的中庸学说。  相似文献   

5.
意境就是抒情型作品中所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本文通过分析张继的《枫桥夜泊》这一意境浓郁的诗作,来阐述创造意境的两个必备条件:"切情切景"、"如在目前"的艺术形象和"见于言外"的审美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6.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他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失败后,被贬永州,为排解内心的烦恼,他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写下了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来描述所看到的奇形异态的潭水、小丘、山涧等,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小石潭记>是其中很有代表的一篇.  相似文献   

7.
《边城》的审美意境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少女情感的朦胧美和人事无常的凄凉美,它鲜明地体现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传统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春江花月夜》的作者是初唐张若虚,他留给后人的作品不多,《全唐诗》中仅存二首。这首长篇歌行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春江花月夜》是最著名的一首,它号称以“孤篇横绝全唐”,奠定了张若虚在唐代文学史的不朽地位。  相似文献   

9.
《中庸》是对儒家心性论和工夫论、修养论等综合论述的经典。船山认为,《中庸》不是脱离现实且空虚的哲学理论或者迂腐的谈论,《中庸》是切实表达人们日常真面貌的圣贤之道,他并努力探究其中蕴藏着的真理,将《中庸》具体地阐述为日常生活中付诸于行动的实践道德规范,从而大大地提升了《中庸》作为实践哲学的价值和必要性。《中庸》首章的首句中提出人本性的道德根源就是天命,而王夫之以人为本解释了命字,从而突出中庸作为实践哲学具有的特征。对于《中庸》提到的性,则界定为人的本性,而不是事物,规定修道其性的道也是只有人才追求的最高价值。修这些道的过程就是教,而且与中庸或道的概念不谋而合,因此成为人必须不断地学习和修养来实践的目标。但人作为实践目标的教并不是脱离现实的理论或与日常生活无关的自然之理,而是存在可实践的事情。对此,船山解释为礼,以强调现实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礼是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所有关系网的实质性实践道德规范,人必需做出实质性努力才能实现,从而突出强调在《中庸》首章的首三句中《中庸》的实践性质,言简意赅地表达了《中庸》的总体内容,进一步提出儒家实践哲学的宏观方向。  相似文献   

10.
明末高僧蕅益大师,早年诵读儒家经典,后入释门研习佛学,于佛法有成时又撰《四书蕅益解》,以佛释儒。其中的《中庸直指》透显出蕅益对《中庸》一书的独特见解。他以佛教天台宗"性具说"为理论基础,认为"天命之谓性"的"性"兼具善恶,由此而来的"道"有仁与不仁之分,故"修道之谓教"显得格外重要。而修教的法门是"慎独",目的是让"性"中本有的"诚"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11.
《西部的倾诉》是新时期以来全面反映我国西部生态并进行深度文化反思的报告文学作品,也是梅洁报告文学创作的代表作。作品植根于忧患与悲悯的精神背景,显示出执着深沉的批判和建设愿景。具体说来,作者的西部行走及行走中的救赎努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自然的忧戚,二是生存的焦虑,三是文化的牵引。作品实现了生态报告文学这一现代文体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2.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才华横溢的青年诗人李白出蜀游历时写下了这首情意婉曲、想象瑰丽的送别诗。说它是送别诗,其实又与一般的送别诗有所区别,它写的不是情人、朋友、亲人之间的离情别意,而是蕴含着对壮阔山河的感叹和绵绵无尽的思乡情怀。  相似文献   

13.
在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廉政文化建设是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廉政文化建设上,我们一方面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民族文化,要坚持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廉政文化建设之中,将其中的优秀成分予以吸收,并进行新的阐发.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的优秀成果不可能脱离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传统,要结合培育和弘扬民族文化,深入开展全党全社会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形成良好的预防腐败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4.
关于尽人性和尽物性,朱熹有着细致且深刻的论述。朱熹认为人性和物性的关系展现出双重向度:理同气异、理异气同。参赞天地化育以尽己性、尽人性、尽物性为进路。其中,尽己性的前提是知性与尽心;尽人性是尽己性在政治哲学向度上的延伸;尽物性则既是融通人与万物的哲学命题,也是人按照自身需要而合理利用万物的实践纲领。朱熹对人性和物性的解读综合了孟子性善论和告子“生之谓性”,且在与禅宗“作用是性”的斗争中进一步确证自身理论。  相似文献   

15.
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十九世纪早期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中最重要的诗人之一。本文旨从意境和意象的关系,并结合华兹华斯在他的《抒情歌谣集》中提出的文艺主张,剖析他的著名的爱情小诗歌《她住在人迹罕至的路边》的“朴素真纯、”“天人合一、”“言已尽而意有余”的意境。  相似文献   

16.
张恨水的一百多部小说基本上都延续传统文化中的才子佳人模式。通过与古典小说、鸳鸯蝴蝶派、新文学等文学样式综合比较可发现,经他改良的才子佳人模式,实际上是历史文化背景下妥协而成的中庸模式,但这样的妥协却赢得不俗的市场和读者。现以他的作品《满江红》为案例,从中追溯历史的遗传密码,探索其小说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骆正军教授的长篇历史小说《灞亭柳》,第一次以长篇的形式完整地艺术地再现了柳宗元的生活与形象,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文章从作品的主题、人物塑造、情节设置、风格追求与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解读,指出其主要成就与特色,并对某些不足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8.
《荷塘月色》历来为人们所称颂,本文从散文的诗意这一角度,把《荷塘月色》所描写的诗的意境与三首唐诗的相似意境对比融合,品味名篇与名句相得益彰的浓郁诗意。  相似文献   

19.
这个国庆,笔者过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国庆,有幸参加贵州师范大学国学社主办“资经鉴己,立本明心”国学经典《中庸》诵读营.地址选在贵阳乌当区的博雅书院,参加此次诵读的共72人,其中在校大学生占85%,还有部分学者和老师.我们在短短不到六天的时间内将《中庸》诵读了一百遍.每个人的嗓子都哑了,几乎不能出声了,但所有人都感到很幸福很开心!终于亲自将所谓封建腐朽残余落后的《中庸》读了一百遍!  相似文献   

20.
季元江 《甘肃教育》2014,(17):100-100
正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的著名散文家和诗人。他的《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其中表现欧阳修谪居滁时的颓废情怀和纵酒山林的闲适雅思,是其明显的思想局限,但是这丝毫也不能掩盖它在文学艺术的高度成就。这篇散文绕有诗情画意,别具清丽格调,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确是不可多得的。好的散文应如诗,要创造优美的意境。所谓意境包含着意和境两个方面的范畴,它是浸润着作者主观感情的艺术画面。优秀的散文应该有风光绮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