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清视频会议、云计算等先进通信、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有效推动着现代远程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其中云教室是面向未来远程教育的新型途径。在分析云教室技术原理和建设意义的基础上,探索云教室应用于国家开放大学的改革和创新模式,通过将“云教室系统、双向视频会议系统、HDX桌面终端系统、个人软件终端”等多终端融合接入云教室,搭建彼此间互联互通的教学和研讨环境。  相似文献   

2.
一、“校校通”工程的背景 教育部在2000年11月14日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的文件后,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相继建起了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和校园网络系统。并开展信息技术课教学,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到了很重要的位置。各省对落后农村地区财政卜的支持,使得“校校通”工程得以顺利实施。很多省普通高中将信息技术纳入会考范围,有的市将信息技术列为中考科目之一,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教室是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的重要教学场所,是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条件保障,是继“普九”和“普实”工作以后,现阶段中小学最急需和投入最大的教育技术装备项目。  相似文献   

4.
20 0 0年 10月 ,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 ,提出在中小学逐步开展信息技术教育 ,并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要通过信息技术教育 ,大力提高我国公民的信息素养。开展信息技术教育 ,离不开信息技术教育设备的建设。当前应重点建设计算机网络教室 ,为信息技术教学创造基本的物质条件。本文阐述了几种组建中小学计算机网络教室的方案 ,供参考。1 计算机网络教室的基本构成  计算机网络教室通常由服务器、工作站、网络设备 (交换机或集线器 )、网卡、线缆等硬件和网络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组成 ,实现资源共享 ,并能访问Int…  相似文献   

5.
一、“校校通”工程的背景 教育部在2000年11月14日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的文件后,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相继建起了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和校园网络系统。并开展信息技术课教学,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到了很重要的位置。各省对落后农村地区财政上的支持。使得“校饺通”工程得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教室是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的重要教学场所,是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条件保障,是继“普九”和“普实”工作以后,现阶段中小学最急需和投入最大的教育技术装备项目。……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了“注重信息技术与教学课程的整合”的基本理念。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学校建设多媒体教室,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支持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笔者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实际谈2点思考,权当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进一步普及和提高,计算机网络教室已经成为中小学不可缺少的基本配置。由于机房的使用频率很高,经常是连上几节课甚至一整天都有学生上机学习,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势必将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怎样管理好机房,为教学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减少维护工作量,这是广大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一个问题。通过实践摸索,笔者利用“深蓝易思”、“网络爸爸”和“还原精灵”三种软件来充当“助手”,总结出机房管理的“三部曲”,切实有效地提高了机房管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运用新颖、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为数学教学新的生长点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信息技术教室为数学教学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信息技术教室为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教室.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事业也在不断的攀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法方法,会带来新的教育观念,同时教学组织形式也会随之更新.把传统的数学教学工作融入信息技术教室,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亦能加快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我相信,只要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教室,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定能“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10.
黔驴技穷——迷路我从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多年,刚开始接课是1996年9月,由于当时没有统编教材,也没有多媒体教学软件,平时上课只能在教室黑板上凭口讲和粉笔演示,学生到机房上机则“一乱二差”。“乱”主要是指学生操作混乱,什么样的情况都有,学生举手不停,一堂课下来,我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传奇教室”一直在我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2010年11月学校的机房在滞后了很多年之后终于也可以网上了。高兴之余却要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上网与“传奇教室”使用冲突,之所以说它是个很大的问题是由于解决它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网络对于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如若鱼和熊掌能够兼得,给教学带来的便利自是不能言表了!  相似文献   

12.
2004年4月微软公司“携手助学”项目启动后学校获赠了一间计算机教室和一间多媒体教室。如何尽可能地缩小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带来的数字鸿沟,如何让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得以充分的应用,让农村孩子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益处,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同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研究所何克抗教授的到来切实解决了这一问题,即我校申请为“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试验研究”试验校。历经四年的时间,在跨越式试验教学的路上有困惑、有迷惘,但更多的是成长和收获。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环境中智慧教室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教育技术》2016,(2):101-107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以智慧教室为代表的智慧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应用已得到广泛关注。文章通过对智慧教室概念的研究,阐述了智慧教室区别于以往多媒体教室和网络化教室的主要特征;同时,根据智慧教室的设计思路和注意事项,设计出智慧教室的总体架构。文章认为,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可从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两个方面协同实现智慧教室。  相似文献   

14.
2004年4月微软公司“携手助学”项目启动后学校获赠了一间计算机教室和一间多媒体教室。如何尽可能地缩小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带来的数字鸿沟,如何让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得以充分的应用,让农村孩子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益处,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同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研究所何克抗教授的到来切实解决了这一问题,即我校申请为“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试验研究”试验校。历经四年的时间,在跨越式试验教学的路上有困惑、有迷惘,但更多的是成长和收获。  相似文献   

15.
深入开展信息技术对提高教育质量的价值追问后,荆州区立足区情,确立了教育信息技术建设的基本方向。概括为:硬件建设抓“三通一本”(教室、办公室、教师家庭网络畅通,倡导学校为老师配笔记本电脑);软件建设以“两全、三平台”建设为依托(全员会用、教学全程运用;教师培训信息平台、教育教学互动平台、家校联系交流平台),突出实用,强化普及,融入常规教学,强力支撑高效课堂建设。  相似文献   

16.
国家实施“农远项目”以来,偏远农村初中也相继配备电脑以及多媒体教室,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知识越来越重要,如何提高偏远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水平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6月25日,在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的第二计算机教室,锐捷网络采用“云课堂2.0”解决方案的体验会为信息技术课堂带来了史无前例的体验感。新一代解决方案采用“学生为本”理念进行设计,旨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改善师生互动体验,重塑信息技术教学。方案包括拿不走、不会坏的小盒子的Rain100S云终端、为改善教学体验而生的Rain200S云一体机、采用多级?IO?Cache技术让运行速度更胜一筹的RCD6000云主机,以及让教师上课更加“顺手”的Rainbow?版本教学管理软件。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教育教学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未来课堂教学方式发展趋势将由目前的“以教为主”变为?以教为辕”的教学方式。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提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它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本文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   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结合我省实际,从 2001年起,用 8年左右的时间,在全省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现“校校通”,以信息化带动基础教育现代化。   (一)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   全省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坚持高起点、重实效、低成本的原则,以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大力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为根本目的,以建设必备的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和配备必要的计算机为物质基础,以建设…  相似文献   

20.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李天顺副司长在《网络科技时代》2001年第9期撰文《大力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用信息化带动基础教育现代化》,阐述了国家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上的方针政策。文中提出了“中西部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有别于发达地区的模式”,“在我国的广大地区,应该走一条低成本、大面积和快速度的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道路,不能沿用西方国家的模式”。笔者已经就“适合中国的信息技术教育的途径”探索多年,逐步明确了适合中国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方向应当是“低价格、高效率、零起点”。低价格一、必要性。信息技术要花钱,花钱的原则要“量入为出”。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中小学校的经费可谓十分困难,拖欠教师工资、教室破陋或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