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社会,采用哪种继承制来确定继承人是关系到家族(国家)的兴乱安危的大事."嫡长子"继承制因其便于操作等优点而被各代王朝视为正统的传承制.但是"嫡长子"继承制存在着无法保证继承人素质的缺点,在斗争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有可能导致家族(国家)的灭亡.本文试从春秋时期的晋国卿族赵衰、赵盾挑选继承人的对比分析来讨论"嫡长子"继承制的局限性的.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母以子贵。在皇室中,儿子当上了皇帝,母亲便会贵为太后。然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是父以子贵,因为儿子的原因,父亲才得以当上皇帝。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君主选择嗣君,主要依据嫡长子继承制度。嫡长子继承制是君主时代君位承袭的最基本原则与标准。除了嫡长子继承制外,古代君主因个人喜好而打破前面的继承原则,主观决定继承人的现象也是存在的。而在古代,有一群被称为皇孙或王孙的人,往往也会左右关乎国家前途命  相似文献   

3.
先秦时期,各国实行何种形式的继承制,各有不同,形式是多样的。一般认为先秦时期各国普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考诸史实,我们认为赵国并没有实行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而是按照君王个人意愿挑选王位继承人。  相似文献   

4.
张丽萍 《文教资料》2007,(24):87-88
嫡庶之制,就是在多妻的情况下区分作为法定配偶的正妻和众妻妾身份上的尊卑,并从而规定正妻所生的嫡长子的优先继承权。因受欺凌压抑、捉弄、轻蔑,满腹愤懑,无以发泄形成了心理变态扭曲性格的贾环母子,是压在底层的姨娘和庶子悲剧形象。  相似文献   

5.
“家天下”是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特有的组织形式。王位继承制为主体的宗法制是一项重要内容。先秦赵氏先祖已经存在继承制度,嫡长子继承制虽为赵统治所推崇,但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实际执行过程却存在较大的灵活性。赵氏立国后,君主立嫡时,往往惟自己意志是从,以致出现君住之争。嫡长子继承制这一理想模式是永远不可能真正彻底执行的。  相似文献   

6.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西周天子的王位由其嫡长子继承,而其他的庶子为别子,他们被分封到全国各重要的战略要地。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嫡长子继承制作为宗法制度的原则从来没有被取代。  相似文献   

7.
战国中期的庄子是老子学说的继承人,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庄子思想是继承老子“无为而治”的,他对老子的唯心主义作了进一步的发展,他发出“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的悲观论调。他主张“攘弃仁义,”(1)“圣人生而大盗起……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2)“圣人不死,大盗不止,”(3)“窃国者为诸侯,”(4)要“绝圣弃知,大盗乃止。”(5)他反对当时统治者制定的仁、义、礼、乐制度,认为仁义道德制  相似文献   

8.
从“国家一流课程建设标准”角度出发,梳理了与“继承方式”有关的教学设计相关思考,并结合实例,围绕被继承人去世时无任何交代情况下的“继承方式”教学实践、被继承人去世前留下遗嘱情况下的“继承方式”教学实践两种情况,设置了多个课堂教学环节,阐述了与“继承方式”有关的教学实践活动开展方式,提出了适当设置“复杂”场景、帮助学生梳理继承法相关法律法规的适用先后顺序、用于教学实践讨论的问题应具有合理性等经验总结,以期为高校法学教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秦国婚姻制度包括王室嫡庶妻等级婚制和庶民一夫一妻婚制。前者发轫于春秋,形成于战国秦惠文君称王之后。特点有三:一是秦王室虽然实行嫡庶妻等级婚制,但继承君位的往往不是嫡长子;二是秦君庶妻之子一旦为王,其母即可尊为太后,不受出身贵贱,班次高低的影响;三是秦国太后生活淫乱,贞节观念淡薄。后者是商鞅运用国家政权和法律的强制力量,拆散大家庭而形成的。特点有四:其一,庶民婚制一般只能构建父母妻子型和夫妻子型两种家庭形态,而不能构建父母兄弟妻子型大家庭;其二,秦可能有婚姻缔结要经官府认可的规定;其三,秦有弃妻登记的法律规定;其四,秦律禁止夫妻关系淫乱。  相似文献   

10.
三、卿大夫世族内部的宗法制度世族,就是指从原始宗法制家族和宗族组织中发展起来的、其族长世代以嫡长子身分继承地位的宗法贵族统治的宗族集团。周天子分封出去的诸侯,最初可能是一个氏族规模的世族,后来诸侯势力扩大后分封出去的所谓“公子”的后代,也逐当形成为一个世族。这种“公子”有两重性,他对诸侯来讲是宗族成员,对继承诸侯地位的嫡长子来讲是弟兄关系。“公子”虽是大宗的宗族成员,但他自己却是小宗,受到身为大宗的嫡长子的统率,对大宗是隶属关系;但是“公子”对由自己开始的本家族成员来讲,又是世族组织的起点。“公子”就是“别子”,《礼记·丧服小纪》:“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反映了“别子”生活的时代是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封建社会,皇权至上,皇位的继承是皇室和国家的大事。“奉宗庙之重,统无穷之祚”。西周宗法制中的嫡长子继承制是皇位继承的基本准则,被以后各封建朝代遵守,以保皇权更替的政治稳定,然而明神宗万历朝的立储事却迟迟不能解决,前后持续十五年,在有明一代,甚至整个封建时代都是不多见的,对万历朝政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拟就万历朝的立储事及其对万历朝政的影响略加论述。  相似文献   

12.
皇位继承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维系君主专制、万世一统政治制度,它起源于氏族时期,经过不断发展和衍变,最终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皇位继承制度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水西土司之所以能在历史上的水西地区存在上千年时间,其原因主要在于:水西地区的社会生产方式是其存在的基础和依据;"土官治土民"政策是其存在的重要外因;长期形成的政治、经济、军事、职官制度和嫡长子继承制是其存在的重要内因;边远的地域空间是其存在的客观原因。正是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确保了水西土司在毕节地区历史上上千年时间的延续和继承。  相似文献   

14.
周代将修有城垣的王室居地和封国、部落修有防御措施的居地,称之为“国”。春秋时,“国”由称人聚居地发展到以此为中心,包括领土与境界。在氏族公社结构没有破坏的当时,国君及其任卿大夫的子弟,皆以大家庭家长的身份任职,实行家族统治,故“国”称为“国家”。此后,官吏身份虽有变化,但皇位的继承仍是父死子继,使国仍为一家一姓之国,“国家”一词从此继承下来。  相似文献   

15.
中师《法律常识》教材第五章在讲授我国的继承法律制度时,“法定继承”是重点和难点部分,也是这章教学的关键.笔者认为应从下述诸方面去讲清这一法律术语的内涵.首先,应向学生阐明法定继承的概念.法定继承是指在被继承人死亡后,没有遗赠抚养协议和没有遗嘱继承的情况下,直接根据法律规定的继承人的范围、顺序和继承人所有的方式.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是相对应的,因此,法定继承也叫做无遗嘱继承.  相似文献   

16.
<正>宗法制度作为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之一,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西周的宗法制度是西周时期统治的核心,对维护当时的社会秩序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宗法制度是以血统远近来区别亲疏的制度,只允许嫡长子继承王位,通过家族组织与国家制度相融合来确保世袭统治,稳定和巩固贵族阶级的内部秩序。因此宗法制度对当时社会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本文将对西周宗  相似文献   

17.
北宋太祖与太宗之间兄终弟及的皇位传承,显得与早已确定下来的嫡长子继承制极为不符,而历史记载的含糊其辞遂使之以“独影斧声”的历史传说而成为千古之谜。本文通过对相关材料的挖掘和整理,结合合乎逻辑与情理的推断,试图揭开它的谜底。  相似文献   

18.
月考成绩揭晓,教室里几家欢乐几家愁。“老师,我就差一分及格了,您给加一分吧,我下次一定加倍努力……”加一分?加倍努力?看着眉头紧锁的那些“分数贫困户”,我计上心来。国家用“贷款”制帮助贫困农民致富,促进经济发展,我何不依葫芦画瓢,来个“贷分制”,带动一下“贫下中农”?经过一番思索,我的“拔苗助长”式的“贷分制”问世了。“贷分”对象:主要是“贫农”(60分以下)和“中农”(80分以下)中经过“贷分”可以跃上一个“新等级”者(即“贷分”后可及格或上优秀者)。“贷分”原则:①一人一次最多只能贷两分,息按本的50%计(即贷一分者,息0…  相似文献   

19.
同学们,你们知道复合不定代词(副词)的“四大家族”吗?不太清楚。没关系!我来告诉你们吧: 复合不定代词(副词)的“四大家族”分别是:由some,any,no,every与它们的孩子thing,one,body及where(副词)组成的。列举如下: [第一家族]成员:something,anything,nothing,everything  相似文献   

20.
我孩子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我的父母想将他们的房屋将来由我孩子继承,应该如何办理?浙江姚先生姚先生:我国继承法第十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由此可见,孙子女既不是第一顺序继承人,也不是第二顺序继承人,即不是法定继承人。因此你父母只能通过立遗嘱的方式将他们的房屋遗赠给你孩子。根据继承法的规定,遗嘱可分为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