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爱玲小说中的"绣花鞋"意象一直是其系列研究的一个盲点。在张爱玲的笔下,"绣花鞋"这一古典意象对准确反映事物的特征,揭示人物复杂心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试从欲望的象征作用、故事的叙述作用以及主题的揭示作用三个方面来分析"绣花鞋"意象的功用,以期能够促进这方面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加深对张爱玲小说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探讨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主要从意象、比喻、电影技法、心理描写四个方面分别展示张爱玲小说艺术世界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是用意象表情达意的高手,在《金锁记》中,她用众多的意象或揭示小说中人物的心理特征,或隐喻众多女性的悲惨命运。张爱玲对长安这个在特定时代、特定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女性,用感伤、凄美的意境构筑了她的悲剧人生。本文用小说中代表长安人生走向的四个意象来探讨长安怎样一步步走向悲剧以及她悲剧产生的原因及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是一个悲观气质很重的作家,这种悲观气质与她的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试图从中篇小说《金锁记》中月亮这一意象、女主人公曹七巧这一人物形象、以及三桩婚姻关系,这三个方面来探寻张爱玲小说中的荒凉底色,从而透视张爱玲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5.
读张爱玲的小说,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意象了。她的意象充满了象征意味,有时一个意象象征了一个人物的一生,甚至整个作品的主题,一个个意象让人目不暇接。张爱玲用她那才华横溢的如神之笔,营造出了极为强烈的感性世界,在她丰富的意象间游刃有余,加强了作品的寓意。用意象暗示作品中的叙述视角,张爱玲以人物心理为依托创造出了独属于她的艺术风格。有时一个意象象征了一个人物的一生,甚至整个作品的主题。张爱玲用她那才华横溢的如神之笔,创造出了独属于她自己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小说的基本意象是抬头看“月亮”和低头照“镜子”,她充分运用了意象的多义性特征,把“月亮”、“镜子”等常用意象发挥得淋漓尽致,形成她小说意象的繁复和丰富这一基本特征,从月亮和镜子这两个意象来看,二珠联壁合几乎在她所有作品中反复运用,交替出现。张爱玲常常有意把人物放在月光的映照下或镜子面前,间接但更为深入的照出人物的原形和精魂来。  相似文献   

7.
时间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时光的流逝,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表现出强烈的焦虑、恐惧情绪。本文围绕张爱玲短篇小说《等》中两个典型的时间意象——挂钟声和猫,探讨女性在张爱玲用独特的意象所构造的时间底色下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8.
意象创造是张爱玲小说中惯用的艺术手法,花是张爱玲小说中重要的审美意象。在张爱玲的小说中,用花来衬托女主角生存的环境,花成为女主角命运的象征符号。张爱玲的小说把花与女子命运相联系,从不同方面和角度来阐释花与女子命运的关系,花的意象有了更加广阔的所指和更深层次的拓展,张爱玲创作的花意象是对古代花意象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善于将各种自然意象、社会意象融入到小说标题中,赋予这些意象独特的主观感受,表现自己对生命意义的体悟。张爱玲小说标题的意象,高度凝练,隽永深刻,具有哲理性、象征性、求解性、多义性,以及现代主义的荒诞性。意象的成功运用为张爱玲小说悲剧性主题的表达提供了物质基础,奠定了苍凉黯淡的基调。  相似文献   

10.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最有名的作品。胡琴这一意象串起了一部《倾城之恋》。这是一种中国封建化衰落、颓靡的意象,一种没落社会存在状态的意象。这”生命的胡琴”是苍凉的胡琴,不仅回荡在《倾城之恋》中,也回荡在张爱玲所有的作品中。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的小说结构艺术从意象结构、人物结构、章法结构上都表现出圆形的特征。把诗歌、散中广为运用的表现手法——意象移植到小说中,是张爱玲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无论是单个意象还是对应意象,其结构总是一个个正反复合的圆,并在意象结构的对立统一中体现美。人物叙述、镜像结构、矛盾性格是张爱玲小说人物结构的主要特点。这些特点形成了鲜明的环形视角。人物的对映互照和形象的矛盾张力,产生了人物结构艺术的圆形特征。张爱玲小说结构艺术的圆形特征还表现在章法结构的布局上都具有首尾呼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其笔下的意象附着上明艳的色彩,她人生的底色永远是苍凉。撷取张爱玲小说中红、白、蓝、黄四彩意象进行诠释,探寻她构筑文字的技巧,解读意象背后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是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一个奇特的存在。她小说中的“月亮”意象丰富、新颖、别致,可分为不带杀机与带有或充满杀机的“月亮”。这意象的创造是张爱玲对传统文化及西方现代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小说“意象化”客观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在西方现代小说家笔下只是诸多叙事技巧中的一种,不一定成为小说中的主要叙事方式,但在张爱玲手中意象则成为最重要的叙事方式。张爱玲的“意象化”客观叙事是一种既能继承中外文学传统,又能满足现代读者阅读习惯的叙事方式。从叙事角度考察张爱玲小说意象兼顾了意象意义的分析,更重要的是从“意象化”客观叙事带来的形式美进行剖析,由此把握张爱玲小说的文体风格及其对中国现代小说史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上海是现代小说中最为常见的空间场域,“上海书写”则是构成现代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书写上海的众多作家中,张爱玲是非常特殊的一个。张爱玲出生、成长于上海,对海派文化有着高度的认同,并用文学创作丰富和发展了海派文化。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张爱玲小说中的上海意象有着不同的呈现,包括作为现代都市的上海意象、作为殖民地的上海意象、作为传统城市的上海意象。张爱玲小说中的海派文化既有多元融合的文化格局、细腻精致的生活态度,也有苍凉颓废的精神世界,而海派小说、生平经历以及沦陷区政治环境则是张爱玲小说上海意象与海派文化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小说的意象世界别致新颖 ,异彩纷呈 ,不落窠臼 ,她以自己独特的话语方式把对象陌生化 ,借意象包括视觉意象、触觉意象、听觉意象、联觉意象以及种种隐喻和象征等把读者带进审美理想的化境 ,使她的小说文本透出难以抵御的意象魅力。张爱玲的别具一格与其独特的创作文本对后世具有永远的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小说中"苍凉"的基调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意象描写来体现的,这些意象并非只是作为小说画面必不可少的组成而被刻画,它们同时起着烘托气氛,反映人物心理,象征人物命运的作用。此文试从纵向角度梳理张爱玲小说中的几个典型意象,归纳分析这些意象的内容和意义,并从其散文和生平中探讨这些意象的获得。  相似文献   

18.
意象化的影像——从《色戒》看影片对原著的还原与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的小说素有“纸上电影”之称,其文中的意象更是丰富而独特,让众多导演是又爱又惧,根据其改编的影视剧的评价往往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以《色戒》中两个重要的意象:麻将和戒指为例,来分析李安在电影《色戒》中如何用其细腻而唯美的“意象化影像”再现原著的“意象化空间”,从而成功突破张爱玲的文字挑战。  相似文献   

19.
“月”,是文学中永恒的意象,月亮有着许多的象征意义,最基本的象征之一便是自古以来的女性命运。中国的女性作家中最酷爱月亮意象的非张爱玲莫属,她的文字里的月亮意象可以说是俯拾皆是。《金锁记》是张爱玲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部作品。在《金锁记》这篇小说中,月亮统摄着全部的其余意象,用一种连贯的内在延续性显示了故事的悲剧性和悲剧的深刻性与一贯性。全篇共有多处写到月亮,每一种月亮都是不同女性的心境与命运的写照。本文着重分析月亮意象与主人公曹七巧、女儿长安与儿媳芝寿三个女性命运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晏淑君 《文教资料》2006,(20):81-82
张爱玲小说中,月亮意象发展的顶峰当推《金锁记》。本文由张爱玲的生活经历入手,分析了《金锁记》中月亮意象的内涵,指出它对中国文学传统中月亮意象的继承与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