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诗人布考斯基逝世翌年,其诗歌开始经由伊沙的翻译正式进入中国,并越来越多地被国内读者和研究者重视。伊沙坦言布考斯基开启了他诗歌写作的第二个阶段,通过接受布氏的影响,伊沙的诗歌创作成功地支撑了伊沙所声称的坚持"民间立场写作"的艺术主张。  相似文献   

2.
<正>在中国当代诗坛,"中间代诗群"是介于"第三代诗人"与"70后诗人"之间一股不可忽略的中坚力量。他们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诗歌起步于80年代,成熟于90年代。中间代诗群并不代表一个具体的诗歌运动,而是指一代诗人的写作立场和诗风,代表诗人有安琪、臧棣、伊沙、叶匡政、陈先发、赵丽华、潘维、西渡、桑克等。中间代诗人具有鲜明的写作个性,自觉维护诗歌的独立写作与本真写作,反对诗歌派别之间的对立,对观念写作持否  相似文献   

3.
美国诗人布考斯基逝世翌年,其诗歌开始经由伊沙的翻译正式进入中国,并越来越多地被国内读者和研究者重视。伊沙坦言布考斯基开启了他诗歌写作的第二个阶段,通过接受布氏的影响,伊沙的诗歌创作成功地支撑了伊沙所声称的坚持"民间立场写作"的艺术主张。  相似文献   

4.
伊沙的长诗《乌托邦》体量庞大,作为口语诗,该诗继承了其诗歌主题空心化、语言表达口语化、题材对象生活化的特点。通过对该诗这三个方面的文本细读分析,能够探析到伊沙写作风格在诗中的体现。同时也能看到伊沙口语诗写作的不足和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5.
新年伊始,关注青少年写作的文学期刊从不同的方向让"80后"着陆文坛。文本实验、青春反叛、校园爱恋既是"80后"写作的三个看点,也是"80后"内涵的不断拓宽。《芙蓉》在第1期专门开辟"点击80"专栏,从"纯文学"的立场推出了李傻傻的《一个拍巴掌的男孩》(短篇)和旋覆的《在春天》(短篇)。旋覆的《在春天》带来一种新春里的欣喜。一位年  相似文献   

6.
伊沙被誉为解构主义诗人。伊沙诗歌《母语》存在着一种隐秘的二元对立智性架构,即关于"汉语"与"英语"、中西方话语权弱与强的二元对立智性架构。该架构在《母语》中占据着主导因素,并达到了最大前推化,继而其语言的审美性得到了最大的后推。对占据伊沙诗歌主导的二元对立的智性架构的挖掘,有助于读者把握伊沙诗歌的美学特征及其艺术魅力的源头。  相似文献   

7.
面对《玩偶之家》中娜拉出走后留下的巨大问号,人们基于不同的立场和态度,曾作出并一直延续着种种不同的猜测。在我国,鲁迅出于个人本位主义立场,指出娜拉不是堕落就是回来的出路,明显体现着由"启蒙"到"立人"的文化指向。胡适基于自由人本主义世界观,指出娜拉"救出自己"、走向个性解放的出路,演绎的是"健全的个人主义"的文化逻辑。郭沫若以理想的社会本位意识为旨归,指明娜拉走向革命的出路,是对易卜生的"问号"作出的经典性回应。他们指出的不同出路,都是不同文化个性和文化选择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作为西方现代文学开山鼻祖的卡夫卡和作为中国现代文学泰斗的钱钟书尽管国籍不同、所处时代不同、生活背景不同,但由他们作品反映出来的思想却有着惊人的相似。文章就两位大师的代表作《城堡》和《围城》,从写作背景、小说主题和写作特点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9.
伊沙是当今诗坛一位广受争议却特色鲜明的诗人,是“民间写作”的重要代表。伊沙诗歌在中国当代新时期诗坛的位置与作用不容忽视。它的生成受到中西文学、思想、社会背景、生活经验的深刻影响。在吸纳诸多营养的基础上,伊沙以自己的个性和方式熔铸诗篇,成为一个独特的诗性存在。此外,伊沙诗歌在救赎与沉沦之间徘徊的悖论性处境、优长与缺失并存的两面性上都是值得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面对《玩偶之家》中娜拉出走后留下的巨大问号,人们基于不同的立场和态度,曾作出并一直延续着种种不同的猜测.在我国,鲁迅出于个人本位主义立场,指出娜拉不是堕落就是回来的出路,明显体现着由"启蒙"到"立人"的文化指向.胡适基于自由人本主义世界观,指出娜拉"救出自己"、走向个性解放的出路,演绎的是"健全的个人主义"的文化逻辑.郭沫若以理想的社会本位意识为旨归,指明娜拉走向革命的出路,是对易卜生的"问号"作出的经典性回应.他们指出的不同出路,都是不同文化个陸和文化选择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谶纬是图谶和纬书的合一,本非一类,谶出现较早,纬起源于西汉末期。《文心雕龙》和《论衡》都表达了对谶纬的看法,却有很大反差。刘勰、王充经学思想的不同是他们谶纬观差异的基础,《文心雕龙·正纬》篇不录王充即缘于此。《文心雕龙》和《论衡》分别着眼于文章写作与"疾虚妄",他们的谶纬观都是超越时代的。  相似文献   

12.
冯积岐创作的《村子》与贾平凹创作的《秦腔》都是陕西乡土文学的代表性作品.通过对两部作品的叙事主题和叙事立场进行分析对比,可以发现,他们都对中国乡土社会的变化给予了集中关注,但由于叙事立场、叙述技巧等方面的主体性选择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叙事伦理.在此结论的基础上,进而对中国乡土文学的叙事伦理的新突破作出探究.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诗坛主要活跃着四个写作群体:主旋律诗歌写作群体、“知识分子写作”群体、“民间写作”群体和“边缘性写作”群体.在历史总体性解体的情势下,诗歌写作的题材一步步转向边缘的、幽暗的、具体的、形而下的领域,具有碎片性质.为了整合新的写作资源,诗人们纷纷调整自己的写作立场和诗学趣味,开始以个性化的抒情方式介入复杂的现实生活,使得当代诗坛呈现出一种诗歌美学形态多元共生的繁复局面.西川、王家新、欧阳江河、伊沙、侯马、臧棣、沈苇、冉冉、杨晓民等的诗歌则在不同的向度上展示出了90年代以来的诗歌写作实绩和特征.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三里湾》与《创业史》的比较 ,凸显了赵树理的乡土社会立场与柳青的主流意识形态立场的迥异 ,从而肯定了赵树理写作的平民性  相似文献   

15.
伊沙是90年代口语诗的先锋代表,但自90年代后期以来,这种"先锋性"的光芒实际上逐渐收敛。相应的,伊沙的诗歌创作走向"沉潜",于文本中展现具有个人化特色的"本城"意识,以富有"男子汉"承担感的"壮年写作"状态楔入生活,获得以诗歌形式凸显生命意识、进行抒情叙事的"自在"。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三里湾》与《创业史》的比较,凸显了赵树理的乡土社会立场与柳青的主流意识形态立场的迥异,从而肯定了赵树理写作的平民性。  相似文献   

17.
一直致力于女性问题探索与写作的铁凝,在《笨花》中已经不是仅仅站在女性立场书写女性体验的女作家,而是用一种超越性别的中性写作,以更加温婉的语气为我们展现历史风云变化下一群平凡的乡土人物的选择,无论是对于具体历史事件的描写,还是对惨烈战争的表现,或是乡土人物的刻画,都融入到世俗烟火的情趣中,体现出一种对"人"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8.
小说<檀香刑>通过孙眉娘、钱夫人两个女性人物形象的审美意义,揭示了关于"民间"与"庙堂"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与审美取向.这不仅构成了莫言小说<檀香刑>内在隐形结构,表达了作家的民间写作立场,而且也开拓了具有审美象征意义的"民间"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和王跃文是湘西具有代表性的两位作家,他们的小说《边城》和《漫水》,分别是现代乡土小说和当代乡土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边城》和《漫水》同以地域命名,同以诗意的语言进行表述,通过书写小人物的命运来展现一方山水的风土人情。在写法上,王跃文继承了沈从文"乐园——失乐园——重建乐园"的桃源模式,以及"诗意追求——人性书写——重筑民族品格"的叙事策略,又在写作立场、写作视域、情感态度上有新的超越。考虑到这两篇小说的特点,以比较的方式对它们进行表述,更能见出现代乡土小说与当代乡土小说从主题到写法上的联系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伊沙以其卓异的写作姿态和风格,成为1990年代以来中国诗坛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写作身份驳杂不一,结合诗作分析他诗歌写作的三重身份:痞子、小市民和知识分子,并简要论述这三重身份之间的关系,以期初步探讨伊沙诗歌的价值取向与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