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夜篝火”旬中的“篝火”,中学语文课本解释道:“用笼罩着火,这里的意思是用篝火装作鬼火。篝,笼。”把“篝”解作“笼”,乃是沿用裴驷集解的说法(集解:“篝者笼也”)。照这样解释,于情理总不甚相合;而且,许多相同用法的“篝”字,也根本无法讲通了。  相似文献   

2.
《史记·陈涉世家》中有关于秦代失期的惩罚律条法皆斩,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被归为秦律的一种,并作为断定秦朝法律严苛残酷的重要例证。但通过对《睡虎地秦墓竹简·徭律》和《张家山汉简·奏谳书》的分析和考证,文章认为秦代法律中失期不可能是斩,失期,法皆斩只是陈胜吴广发动戍卒起义的一种策略手段,而并不是秦律的原文。  相似文献   

3.
《史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历史作品,该书出自于西汉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之手。它像一部电影,真实地刻画了无数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成为后代小说戏剧乃至现代影视作品取材的对象。其中,陈胜这个人物的刻画倾注了作者强烈的感情,通读《陈涉世家》,发现司马迁对陈胜的这种强烈感情可以概括为"敬意"之情。这种敬意之情的表现及造成作者拥有这种特殊感情的原因是本文探索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汉书·陈胜传》围绕着文字考据、史实征订、人物称呼等方面对《史记·陈涉世家》进行了诸多删改。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对班固的"剪裁"多有论述,并提到了二书对陈胜称呼的差异,对《史记》的"世家"之体也发表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5.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一篇慷慨激昂、气壮山河的演讲辞。它的成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两个称呼,动之以真情“公”是对对方的敬称,此一称呼,提高了处于社会最下层的九百多人的社会地位,使他们获得了人格尊严,也表明了陈涉对这批“闾左”之人的尊重与肯定。“壮士”一词,唤醒了“谪戍”之人内心深处的一种愿望,令他们热血沸腾,油然而生壮士之雄心,欲行壮士之壮举。“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两个称呼,动之以真情,拉近了彼此的心。二、正反…  相似文献   

6.
《陈涉世家》一文的节录多次被选为中学教材。就选者的初衷来说是无可指摘的。但由于节录本身的局限,往往使教师难于把握其相关特点,学生也就学不到应有的知识。本文拟就《陈涉世家》全文来谈谈陈涉及其领导的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的《史记·陈涉世家》在1929年至1948年先后被四位作家改重成五个不同的文本,但是在这些重写文本中都存在着两个共同的特点:明晰的阶级对立形势和清醒的农民阶级反抗意识。这是历史文本、作家想象力、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和当时中国社会现实融合的共同产物。  相似文献   

8.
《陈涉世家》选自《史记·陈涉世家》。文章较为完整地叙述了陈胜、吴广发起的大泽乡起义的原因、经过及浩大的声势,生动地再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的形象。作者以史实为依据,叙事真切、生动、条理,充分体现了《史记》的写作特色。一、重点解析教学本课,除了让学生了解所叙史实,认识陈胜的思想品质外,透过课文看《史记》,让学生窥一斑而识全豹,应作为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1.清晰的脉络,精巧的裁剪。课文《陈涉世家》虽是节选,但故事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全文围绕大泽乡起义这一中心事件,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以事…  相似文献   

9.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并且受到古代文化的熏陶感染。初中的文言文教学 ,则重在通过诵读和背诵 ,培养学生的语感 ,使他们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并且积累一定的文言材料 ,为最终获得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打下基础。因此 ,初中语文第四册的教材说明对文言文学习重点的要求就是“读读背背 ,了解大意”。在教学方法上 ,则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那种由教师一人串讲 ,或者把文言文当作现代文讲解的做法必须摈弃。基于此 ,可以把《陈涉世家》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为导趣…  相似文献   

10.
一、精讲要点 1、《陈涉世家》是一篇传记。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发难。”贾谊在《过秦论》中说:“(陈涉率领戍卒)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杰并起而亡秦族矣。”可看出陈涉及他领导的农民起义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2、这篇文字是陈涉、吴广的合传,真实地记叙了起义的原因、经过及其浩大声势;颂扬了陈涉的志向抱负,胆略智谋及军事才能。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以他的如椽的大笔写成的《史记》里,有一篇著名的《陈涉世家》。司马迁写《陈涉世家》这件事,在历史上遭到过不少责难。汉朝的班彪就曾经批评司马迁写《陈涉世家》是“细意委曲,条例不经”(《后汉书·班彪传》)。唐代的刘知几也曾悻悻然地质问:“世家之为义也,岂不以开国承家,世代相续?至如陈涉起自群盗,称王六月而死,子孙不嗣,社稷靡闻,无世可传,无家可宅,而以世家为称,岂当  相似文献   

12.
《陈涉世家》是历史名文,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已经几十年了。看得出来,这篇文章的教材注释,是辗转沿用了刘宋时的集解、唐人的索隐和正义,这些注释无疑是古人注解《史记》的最高水平。但是,由于他们本身并非完美无缺,加上年代久远,后人对《史记》的研究已有了许多发展,所以不可以照搬照抄。本人在备课中发现《陈涉世家》的注释有几处不妥,为防止谬误流传,一一正之,并求教于大家。陈胜者,阳城人也阳城,课文注释“现在河南省登封县东南。”《辞海》《辞源》说法相同,都是认为陈胜的家乡是河南登封。可是,这些传统的解释是经不起推…  相似文献   

13.
"苟富贵,无相忘""燕雀安之鸿鹄之志"的陈涉凭着过人的胆识掀起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运动,但短短的六年起义便宣告失败,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是非功过,任后人笑谈。英雄、枭雄、骗子,每个帽子套在陈涉头上都合适,陈涉的诚信方面值得我们深思,是丰碑,亦是明鉴。  相似文献   

14.
《陈涉世家》这篇课文几遍教下来,对陈涉一个越来越深的体会是:陈涉是一位阶级分析与关系定位的天才。对阶级的深刻认识及准确的关系定位,最集中体现了他杰出的组织才能。本文拟从阶级的角度入手分析陈涉杰出的组织才能。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中有这么一句话:“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课本把句中的“旦日”一词注释为“第二天”,笔者认为此注不妥,应该把“旦日”一词解释为“太阳初出时、天亮时、平旦”。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陈涉世家》是《史记》中的名篇,此文详细记述了秦朝时陈胜、吴广领导大泽乡起义的经过。长期以来,《陈涉世家》一直在初中语文课本中被列为学生必学篇目,此文的学习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十分注重历史背景、文言词句、人物性格、故事经过的讲解,却忽视了对《陈涉世家》蕴含哲理的挖掘,致  相似文献   

18.
一、导语设计 在上个学期我们学过的《〈还乡梦〉自序》中,学过了两个成语:“焚书坑儒”和“指鹿为马”。这两个成语反映了发生于秦王朝两代皇帝在位时的两个历史事件。秦王赢政统一天下以后,自称始皇帝,妄图“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传之无穷”。然而,仅仅传到二世,只存在了15年的秦王朝就垮台了。900名生活于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在陈胜、吴广领导下,用被统治阶级视为贫贱的手,折木为兵,敲响了秦王朝的丧钟,结束了“焚书坑儒”和“指鹿为马”的残暴时代。这次起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其经过如何?起义以后发展的形势怎样?在我们学习了《陈涉世家》这篇课文以后,就可以找到满意的答案。  相似文献   

19.
刘华 《语文天地》2014,(5):17-18
2011年《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文言文阅读与所有经典文本的阅读一样,都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时都应该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思维和情感体验活动中,加深对文言文文本的理解、体验、感悟、思考等,接受文本中蕴涵着的美好情感的熏陶,获得文本中先人智慧的启迪,享受个性化阅读带来的审美愉悦"。与此同时,教师要珍视学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