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常被误解为:诗歌所有的形象都是为了表达感情而塑造的。事实上,王国维反对或质疑把"景语"和"情语"截然对立的二元区别,而强调两者的交融合一。这一点也可以从中国传统对于人与物、情与景关系的认识,以及"以景寓情""借景抒情"的历史内涵中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3.
4.
正"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皆景语。"(王国维《人间词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切写景状物的文字,都是作者表情达意的载体;作者的情感波动付诸文字,又往往通过景物描写来具体表现,形成景语。当前,小学生写景能力究竟如何呢?现实情况看,无论是景物的描绘,还是情感的融入,都不容乐观。为了解决此问题,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尝试,学生的景语开始变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说:“昔人论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是我国古代文论的著名观点之一。  相似文献   

6.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在1927年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他和《背影》一起被誉为朱自清散文中的"双壁"。如果说《背影》通过淳朴的叙事,以美德与真情激动着千万读者的心,那么《荷塘月色》则借助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了情景交融的意境,带给读者是一种美的享受。《荷塘月色》是学生进入高三以来第一篇学习写景抒情散文,学生初中学习过朱自清  相似文献   

7.
王丽 《考试周刊》2012,(8):42-43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这是范仲淹词《苏幕遮》的上阕。青天、黄叶、翠色寒烟、斜阳晚照,在苍茫的塞外,这入画的景色显得开阔而悲壮。看在久别家乡的征人眼里,却沾染了伤感的气息。于是在下阕,“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人愁肠,化作相思泪。”浓浓的乡愁便氤氲在塞外之秋的斜阳里。词人触景生情,寄情于景,情与景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景因情的注入而生动,情因景的衬托而感人肺腑。  相似文献   

8.
写人叙事文章中的写景佳句,不单纯是写景的需要,有时对烘托人物、渲染情节、刻画心情都有无可比拟的衬托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品赏这些写景佳句,并主动进行积累,从而使学生在习作中灵活运用"借景抒情""以景寓情"的手法表情达意,使表达更加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9.
“古诗文阅读”是2008年语文高考《考试说明》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在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方面,将以主观题的方式进行考查。习惯于应付客观题型的广大师生.特别是不少复习备考中的学生,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往往存在着惶恐心理.不知该从何处人手去提高自己阅读鉴赏方面的能力.从而适应这种“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关于写景与抒情的关系,其实古人已经有很多论述,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这组古代离别诗时,教师可寻找一个切入口,找到这组离别诗的共同点,运用"景语"这个线索,把这组离别诗不露痕迹地串联起来,引领学生解景语、悟情话、得学法。  相似文献   

11.
点绛唇朱翌流水泠泠,断桥横路梅枝亚。雪花飞下,浑似江南画。白璧青钱,欲买春无价。归来也,风吹平野,一点香随马。  相似文献   

12.
情与景的关系.历来是我国文论的基本问题。《礼记·乐记》即提出:“凡音之起,由人心之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刘勰《文心雕龙》系统阐述了“情”“景”互相影响、转化的关系:“情以物兴”和“物以情观”(《诠赋》),“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物色》),“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神思》)。唐代日本僧人空海在《文镜秘府论》进一步提出情思与景物须相谐和的见解:“须景与意相兼”、“诗不可一向把理,皆须人景,语始清味。……诗一向言意,不清及无味;一向言景,亦无味。事须景与意相兼始好”。  相似文献   

13.
抒情散文重点在于抒发作者的内心之情,是作者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喜、怒、哀、乐等主观感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加以表现抒发的一种作文技法?“人生如酒自斟酌,文章似茶随调和。”如何鉴赏和写好一篇写景抒情散文?重点就在于把握好情与景的关系。笔者以写景抒情散文《故都的秋》、《荷塘月色》为例,简述这两种表现形式。从而以点代面,分析写景抒情散文情与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徐浩 《班主任》2020,(5):19-21
<正>背景交代:德育视角下的"00后"群体"老师,提个小小的建议哈,班会课PPT用的图片能再精美点吗?"两年前家校联系本上的这一句留言,犹如一缕春风吹皱了我的心——2017级8班原本平淡无奇的班会课,也随之开启了崭新的"2.0时代"。如果说"90后"成长在电视和个人电脑发展的大潮中,那么"00后"的成长则与互联网的发展、成熟息息相关。面对信息洪流和智能科技,"00后"拥有更多的渠道进行信息的获取与整合,他们开放、多元的认知方式和审美取向明显有别于其他年龄层人群。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小学教学重点科目,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情感启蒙,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渗透十分重要。小学语文教学应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本文主要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学习热情,对学生等方面进行情感启蒙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6.
张罗萨 《考试周刊》2021,(10):45-46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更是难点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写作文更是困难,一方面是由于小学生的阅历少,写作素材的积累并不充分,另一方面是由于小学生并没有很好地掌握写作方法.在小学阶段主要写作体裁分为两种分别是记叙事情与写景作文,写景作文需要学生能够主动观察景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传统的写景作文的教学方法效果并不明显.为了...  相似文献   

17.
主题概述 王国维先生在他的《人间词话》里写道:“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仔细品味这话,我们不难体味:一切描写环境的文字都是作者表情寄意的载体。都必须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服务;一切景物又必然引起作者的情感波动。进而付诸文字,形成景语。  相似文献   

18.
明代范希文有云:"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一切写景状物的文字都是作家表情寄意的载体,或是自然景物牵动他们的情思,促其有感而发付诸文字,或是他们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接触外界景物,把自己的感情注入其中。教学中,合理分析体会作品中所赋予的情感是解读的要务。一切景语皆情语,直达情语的不二法门乃景语也。一、梳理景、情之间的联系纵观古今写景状物的作品,所绘之景和所抒之情之间均有着一定的组合规律。概括起来有正  相似文献   

19.
张可久的散曲中多对景物的描写,并通过景语来表达情语。本文将以张可久的两首代表性散曲为例,分析讨论张可久散曲中的景语和情语的运用特色。  相似文献   

20.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代表作之一,它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六月西湖美丽的景色.这首看似单单描写风光的古诗,“隐藏”着杨万里和林子方的深情厚谊.从送别时间的长短来看,可谓很久;从送别距离的远近来看,可谓很远;从诗歌描写的内容来看,可谓情深.基于这样的解读设计教学,学生的感受焕然一新,在欣赏西湖美景之时更深一层地品味了这首诗所表达的送别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