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每单元都安排了“熟记成语”这一练习形式,把成语编成“语串”,让学生读读背背,进而尝试运用。这些成语押韵合辙,琅琅上口.易于学生熟读成诵,同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利于学生形成深厚的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成语大国,是成语资源极其丰富、成语文化普及率极高的国家.成语是汉语言精华,是中华传统文化浓缩本和“小百科”,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和珍品.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一、二学段单元练习中编排的“读读背背”和第三学段单元练习中编排的“诵读与积累”,其实就是我们平时常见的成语或四字词语,原先是“熟记成语”,为了避免有的不是成语的说法,后来编者改成了现在的“读读背背”和“诵读与积累”.此内容是苏教版教材编排的一个鲜明特色,统观全套教材,这类练习不但一以贯之,并有随学段不断增容的趋势:在第一学段的各册中,每次练习大都要求熟记4个成语或词语,而第二、三学段每次练习增加到8至12个.那么,面对这些成语或四字词语就是让学生简单地读读背背吗?尤其是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理念指导下,如何把“读读背背”与“积极语用”紧密结合起来(所谓“积极语用”就是积极地听说读写思),应值得我们好好地去探究.现谈几点拙见,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成语是汉语言文化的一部分,反映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从一年级下册起,在每个单元练习里均安排了”读读背背”板块,其中一部分就是“熟记成语”,旨在丰富学生的成语积累. 成语来自于人们的经典语言,积淀了祖先的聪明才智,它内涵丰富,寓意深刻.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性和形象性,教师不能仅从概念上向学生解释成语含义;也不能给成语下一个定义,让学生死记硬背.如果学生只是单纯积累而没有应用成语,很快就会回生甚至遗忘,这也就没有了学习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帮助学生积累成语,提高语言修养,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每单元都安排了成语的“读读背背”或“熟记成语”。这也是苏教版教材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5.
张可 《湖北教育》2007,(1):34-36
教材分析《语文乐园八》的“我来试试”版块由“读一读”、“写一写”、“背一背”组成。“读一读”中的第一项出示了6个成语,每个成语里都有带点的字,这些字都是日常容易读错的字,学习本题.让学生掌握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并积累成语;“读一读”中的第二项,安排了4组词语,  相似文献   

6.
成语是中华文库的瑰宝。苏教版小语教材从一年级下学期起,几乎在每个单元的读读背背板块里,均安排了“熟记成语”的练习。但低年级学生平常的课堂交流或是写话时很少主动恰当运用成语,更有好些学生还常常在检测运用时出错,不知道该使用哪个。  相似文献   

7.
一、说教材和教学目标苏教版第四册《练习3》分《学用字词句》和《读读背背》两个板块。《学用字词句》这一版块有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内容是要求学生认读街头牌匾“证券大厦、皮肤病防治所、土产日杂公司批发部、亚新美食城”,并说说这些单位是干什么的,有不认识的字查字典。第二个内容是请学生交流在课外认识的字。《读读背背》这一版块是积累成语的练习。《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语言的积累,在第一学段中要求: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成语是汉语言的精粹,具有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的特点,被誉为汉语言词汇库中的“集成块”,至今…  相似文献   

8.
设计理念1.“读读背背”重在“读”与“背”,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2.创设与儿童年龄相符的语言氛围、故事情境、教学游戏等,为学生积累语言搭桥铺路。教学目标大体了解成语勤能补拙、笨鸟先飞、人一己百、奋起直追及古诗《长歌行》的意思,并能反复吟诵,熟记在心。教具准备教材中插图、四个成语卡片、录音故事《龟兔赛跑》、时钟的滴答声、古筝曲。教学过程一、听故事,学成语(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1.播放录音故事《龟兔赛跑》。(兔子长了四条腿,一蹦一跳跑得可快啦。乌龟也长了四条腿,爬呀爬呀,爬得可真慢。一天,兔子约乌龟赛跑,谁先跑到前面…  相似文献   

9.
大修订语文课本的“积累·运用”中的第一题都是“读读背背”,其中安排了不少名言警句、成语、对联或古诗词。怎样教学才能使这些知识让学生牢固掌握呢?首先,要让学生把“读读背背”的内容读正确,读通顺;然后可以通过查字典或其他资料初步了解它们的含义以及在什  相似文献   

10.
成语串串烧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积累,培育同学们的文化素养,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在每个单元之后的练习中都安排了“读读背背”。其中的“熟记成语”一项,将成语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系编为成语歌,让同学们记诵。虽然每一组成语都押韵上口,富有节奏感,但如果死记硬背,不仅难记,且容易遗忘。运用联想,能帮助同学们巧妙地熟记成语。一、联想风景名胜对于描写景物的成语,我们可以联想某处风景名胜来帮助记忆。如:(1)你瞧,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那里湖光山色,明月清风,桂子飘香,水光接天,相得益彰,是个江山如画的鱼米之乡。(第八册练习6)(2)北京有许多高堂广厦,…  相似文献   

11.
成语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成语,对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增强学生语言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苏教版教材非常重视成语这一文化瑰宝,在许多练习中安排了成语这一训练项目,它的教学要求是:熟记,大概了解成语的意思,高年级能适当运用。成语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像“牛肉”一类的“高蛋白”,如果高年级学生只注重成语的死记硬背,而忽视对成语的意义理解和使用,成语教学便失去了积累运用的意义。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对成语教学做了一点尝试,有一点自己的体会愿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2.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每单元都安排了成语的“读读背背”或“熟记成语”。这是苏教版教材的一大特色,但“特色”在我们先前的课堂里却没有礼遇到“特殊的对待”。  相似文献   

13.
成语文化有“成语的文化”和“文化的成语”两种内涵。前者是指“成语化了的文化”即以成语为载体的各类文化;就其外延而言,只有那些被凝练到成语中成为成语意义内容的那些文化元素,才是所谓成语文化。后者是指“成语这种文化”或“作为文化的成语”,它是语言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外延是与成语的外延相当的。从价值论的角度说,任何有价值的成语文化研究,必须是合乎研究目标的求真原则、研究任务的求善原则、研究成果的求美原则。  相似文献   

14.
成语是具有精炼和鲜明修辞色彩以及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形式,是长期以来经过千锤百炼而成的。苏教版教材中每一单元都安排了成语读读背背的内容,要求学生熟记。仔细研究每单元练习中成语的编排也不难发现这些特点:1.成语主要练习本单元知识体系呈现;2.每一组成语之间的内容本身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因此,我认为,在教学这些成语时,教者不仅要指导学生理解、记忆  相似文献   

15.
成语是具有精炼和鲜明修辞色彩以及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形式,是长期以来经过千锤百炼而成的。苏教版教材中每一单元都安排了成语读读背背的内容,要求学生熟记。仔细研究每单元练习中成语的编排也不难发现这些特点:1.成语主要练习本单元知识体系呈现;2.每一组成语之间的内容本身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因此,我认为,在教学这些成语时,教者不仅要指导学生理解、记忆  相似文献   

16.
我们中华民族人杰地灵,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语言更是经典而有韵味,特别是其中长期积淀形成的成语更是一株奇葩。苏教版小语教材也把成语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安排到教材里,每个单元里都有专门的成语积累练习。作为语文教师就一定要把握教材特点,重视学生成语积累练习教学,更要让学生能积极运用成语于自己的说话与习作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语文素养。可成语教学往往被大多教师当作简单一背了之,没有系统的、有计划的训练,是很难让学生领会成语这一语言形式的美妙之处,也更难自觉运用成语于语言实践中。  相似文献   

17.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的瑰宝,它语言精练、结构严谨、含义深刻而富有表现力.苏教版从第一册开始安排了图文并茂的成语教学,旨在让孩子们在记忆的黄金时期多读、多背些成语,丰富他们的文化底蕴.那怎样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上好成语教学这一课,练好“读背成语”童子功呢?下面就谈谈我在平时实践中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8.
苏教版小语教材第十一册“练习3”中的“熟记成语”和“读读背背”都是关于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内容。在学生基本弄清意思并能熟读成诵时,恰逢我校举行的全校广播操比赛结束,我班荣获了高年级组第一名,全班同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是成语大国,是成语资源极其丰富、成语文化普及率极高的国家。成语是汉语言精华,是中华传统文化浓缩本和"小百科",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和珍品。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一、二学段单元练习中编排的"读读背背"和第三学段单元练习中编排的"诵读与积累",其实就是我们平时常见的成语或四字词语,原先是"熟记成语",为了避免有的不是成语的说法,后来编者改成了现在的"读读背背"和"诵读与积累"。此内容是苏教版教材编排  相似文献   

20.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 ,背读课文。2 .理解字词的古今义差别。3.理解寓言故事的含义。课时安排 :1.课时 :一节课。2 .课型 :背读课。主导教法 :1.诵读法。2 .导读法、讲解法。主体学法 :1.诵读法。2 .参照注释理解句意法。课前准备 :学生自己查阅“讳疾忌医”成语的意思 ,并思考其危害。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成语“讳疾忌医”导入。(略 )二、指导诵读四步法 :正读、译读、理读、背读。步骤一 :正读——在教课文之前 ,先让学生朗读课文 ,然后教师纠正读音、语调。1.同学们朗读课文。2 .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3.其他同学指出其读音错误 ;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