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母语,语文是一门得天独厚的课程,是和人的心灵直接对话的学科。语文课最贴近学生的情感和生活,最需要倾注情感、挥洒个性、放飞灵性,它应该是精神的漫步、灵魂的壮游、智慧的攀登。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过分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而忽略了人文性,我们的语文课成为了桎梏学生天性的“三味书屋”,而不是新鲜、神秘而充满生趣的“百草园”。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新课堂上,我们应当让学生学会什么?应当使他们有怎样的收获?我想,除了使他们具有初步的"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外,更应当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让课堂充满灿烂的人文阳光,以此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为学生的人生打上人文精神的底色.  相似文献   

3.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界定语文课程性质时强调:“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在认同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同时,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人文”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易垒酚:“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化天下。”“人文”即“文化、  相似文献   

4.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现代人的两大特征,情感和智慧是语文学科的显著特点。因此,建构情智课堂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交流互动、深度感悟,要用充满情趣、情味的课堂来点亮学生的智慧,构建情智并行的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精彩无限。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深化素质教育,大力改进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显现。要从学习主体发展的需要出发,每一个语文学习中的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自我,应重视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如果只是以落实所谓的“知识点”为前提,以单纯的接受性学习为过程,以知识技能的熟练为目的,就无法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6.
7.
相对于旧的《教学大纲》,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更为明确地将语文课程定性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对于课程目标的表述更是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了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是一个环节,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在对话的动态过程中,课文不再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冷静分析和解剖的对象”,而是“为学生提供了挥洒情感、理解人生和社会的情境、场所和空间”。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社会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小学时期的语文教学逐渐呆板化,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只是机械性的背诵,师生之间的交流比较少,学生的情绪很少被发现并重视,难以让学生的情智得到发展,所以基础教育新课改革纲要中提倡学生在课堂上要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教师要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互相交流合作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由情智教育展开,讲述了情智课堂的概念和意义,并分析了小学语文“情智课堂”课堂教学策略,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上创建情景,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语言来渲染教学氛围和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由文入情,深入探索文章的真实情感,激发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性,倡导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10.
情智数学课堂,不仅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情智数学课堂上将出现"提问能手""探究专家""分享先生",这样的数学课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经历数学家的创造发明过程,使得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智慧与个性的舞台。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提高学生素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是从学习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的。而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自我,我们应高度重视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如果我们只是以落实所谓的“知识点”为前提,以单纯的接受性学习为过程,以知识技能的熟练为目的,就无法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权威的定论,毋庸置疑。但我总是惴惴的,我实在不能准确把握“人文”(或“人文性”)的内涵,就我的浅见,人文(或人文性)的内涵当因时、因地、因民族而有所差异。文艺复兴时期倡导的人文,见于《周易》中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的“工具”是一种比喻的说法。“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生成性课堂成为各级各类公开课的亮点,也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智慧课堂、理想课堂。怎样才能使语文课堂创生出更多的鲜活和精彩呢?  相似文献   

15.
情智教学能有效促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提升学生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和情商的提高。课堂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特长,实施具有创造性、独特性的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16.
语文情智教学.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种展现全新理念的教学方式。正如孙双金老师所诠释的:“隋智教学是着眼于发展学生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的教学。它着力于唤起学生沉睡的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情感更丰富、更高尚,让学生智慧更灵动、更丰厚。”由此可见.语文情智教学更能使课堂教学焕发生机.有效地诱发学生的情感、开发学生的智力,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本质的重新、科学而又全面的认识。从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语文课程标准》把“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放在了首位。也就是说,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即“人文性”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于语文课程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所以语文教学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从内心喜欢语文,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本文从高中语文课堂要让学生见全身,不能只细究其骨架;要把阅读的权利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产生师生双边互动,达到共鸣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9.
王金梅  王善平 《现代语文》2008,(10):109-109
“情是教育的根”,教师若能将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教学便成功了一半。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源泉。”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利思想性的统,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阵地,情感是语文课堂的生命,缺乏情感的课堂就如同无源之水,失去了活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情感,让语文更有魅力呢?  相似文献   

20.
辜力南 《广西教育》2008,(25):36-3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生活的经验,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因此,语文课堂呼唤感性的阳光,引导学生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情感体验,增加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从而提高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