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这首诗是苏轼在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出任杭州通判时所作。原为组诗,共五首,这是其一。诗题原冠有“六月二十七日”字样,编入课本时略去。  相似文献   

2.
望湖楼醉书     
苏轼收到望湖楼老板的邀请,去他们酒楼喝酒,欣赏西湖的美景。苏轼来到望湖楼,老板很热情地接待了他,给他挑选了望湖楼中最好的包厢——“望湖间”。苏轼在包厢里听着音乐,喝着美酒,不亦乐乎。当他正喝得醉话滔滔不绝时,突然天空中的乌云像被打翻的墨汁一样,向酒楼飞来。云还没来得及把远山遮住,一阵急雨就落下来了。湖面上的雨点就像珍珠一样散乱着,有的还在小船上顽皮地蹦跳着。苏轼正看得入神,忽然刮起一阵大风,把乌云全吹散了。湖水顿时又像天空一样开阔,湖面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苏轼诗兴大发,脱口而出:“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相似文献   

3.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相似文献   

4.
犤原诗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hēiyúnfānmòwèizhēshān白雨跳珠乱入船。báiyǔtiàozhūluànrùchuán卷地风来忽吹散,juǎndìfēnɡláihūchuīsàn望湖楼下水如天。wànɡhúlóuxiàshuǐrútiān犤注释犦望湖楼:又叫先德楼,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边上。醉书:酒后所写。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翻墨:打翻的墨汁。白雨跳珠:白色的雨点像蹦跳的珍珠。卷地风:卷在地面翻卷的大风。水如天:水面像蓝天一样明净。犤译文犦乌云像打翻的墨汁一样,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一阵疾…  相似文献   

5.
鼎力、金先二同志分别就《湖南教育》发表的《望湖楼醉书》和《军行》二诗的分析文章,提出了不同看法.这种认真探求、互相切磋的精神,是值得提倡的.鼎力同志认为苏轼"黑云翻墨"一诗的观察点"不是在楼上而是船中".理由之一是,这组诗共五首,应该联系起来理解;其它几首中既确有写泛舟湖上之乐的句子,这一首也必然是写舟中所见而不是楼上所见.理由之二是,"当时倾盆大雨漫天盖地而来",诗人如在楼上,不可能看到"白雨跳珠"这样  相似文献   

6.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相似文献   

7.
8.
《蜀道难》为李白名篇之一,但它的主旨究竟是什么,却自晚唐以来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自晚唐至清,关于《蜀道难》的主旨,有以下四种说法:一、恐杜甫、房(?)为严武所害而作。杜甫和房(?)在蜀曾为剑南节度使严武部下,武为人暴虐,李白恐房、杜遭其杀害,故作《蜀道难》劝其早离蜀地。二、讽刺另一剑南节使章仇兼琼据险拔扈,不受朝廷节制而作。三、讽谕唐玄宗幸蜀非计而作。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逃亡蜀地,李白认为蜀地危险,故作此诗以讽。四、《蜀道难》为乐府旧题,李白蜀人,沿用乐府旧题,写蜀地山川之险,兼言所守或匪亲,将据险割据,为害人民,别无他意。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8期刊载李雪麟、康艳梅文章<质疑〈人生的境界〉>一文,笔者看后,觉得不妥. 该文把"境界"和"价值"等同起来,用"冯文的境界说就是它的价值观"一句偷换概念,由此展开立论,是极其错误的.该文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唯一"标准,用于证明人生的价值即可,而用来证明人生的境界则不可.  相似文献   

10.
周建成的<〈语言的演变〉质疑>中存在着严重的错误认识.针对其错误,文章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述评:1.语音、词汇、语法的演变,特别是语音的变化足以让千年以后的人听不懂当时的谈话的;2.语言发展的事实是先有雅言,后有方言.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学会一个生字,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夏日西湖骤雨初晴的美。3.感受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豁达开朗的胸怀和诗句的文字美、音韵美、意境美。【教学重点】理解诗意,化诗为画。【教学难点】通过品味诗句感受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豁达开朗的胸怀和诗句的文字美、音韵美、意境美。【教学流程】一、西湖引入,理解诗题  相似文献   

12.
一、"雨"字切入解诗题(出示金文"雨"字)师:这是一个古字,猜猜看是什么?(生脱口而出"雨")师:你们是怎么猜到的?生:字的形状很像我们现在的"雨"字。师:这就是汉字的特点"。雨"和"诗"是很有缘分的,古往今来的无数诗人为我们留下许多风情万种的"雨"。这节课咱们  相似文献   

13.
《〈咏柳〉赏析》教案执教:烃源县二中马永罡简评;自治区教研室施建华教学目的1.从语言人手,揣摩诗句含义,再现诗的意境。2.学习本文用多种手法表现难以言传的意境。3.运用联想和想象赏析诗歌。教学重点学习赏析诗歌的方法和途径。教学难点从分析关键词的含义入...  相似文献   

14.
<正>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望湖楼,在今杭州西湖边昭庆寺前,又名看经楼、先得楼。五代时越王所建,宏丽古雅。登楼凭栏,一湖胜景皆入眼底,为西湖名楼。这首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当时苏轼正在杭州做官。诗人抓住云黑、雨亮、风猛等夏天特有的景象,绘声绘色地描写了  相似文献   

15.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宋~~  相似文献   

16.
<正>读了《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0年第2期所载黄岳洲先生《〈伐檀〉〈硕鼠〉的语言分析》一文。这篇文章从文字、音韵、语法、训诂等角度对这两首诗的语言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对于广大青年古汉语爱好者来说,确实是一篇难得的好教材。但是,我觉得文中还有个别地方不尽妥当。为此,我从学习的角度把这些问题提出来,并附以个人浅见,以求得古汉语前辈及黄先生指正。  相似文献   

17.
《咏柳》是一首唐人咏物七言绝句,学生在小学时已经学过。“赏析”是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析,属评论性文章,目的在于引导和帮助读者深入领会和理解所读的作品。学习本课,着重要教会学生如何欣赏诗歌,特别是怎样欣赏古代诗歌作品。课文内容基本上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主要是对原诗的逐句分析,后一部分主要是对全诗的综合赏析。教学前一部分,要抓住关键性词语的分析,扩展到全句  相似文献   

18.
鲁迅小说集《呐喊》中,曾塑造了病态社会中形形色色的小人物形象,诸如收入中学课本的《孔乙己》中的孔乙己,《阿Q正传》中的阿Q,《故乡》中的闰土等,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因为这些小人物是病态社会中艰难挣扎着的不幸者,他们愚昧、麻木,在他们身上似乎找不到任何亮点。而  相似文献   

19.
鲁迅小说集《呐喊》中,曾塑造了病态社会中形形色色的小人物形象,诸如收入中学课本的《孔乙已》中的孔乙己,《阿Q正传》中的阿Q,《故乡》中的闰土等,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因为这些小人物是病态社会中艰难挣扎着的不幸者,他们愚昧、麻木,在他们身上似乎找不到任何亮点。而收在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阿长与〈山海经〉》中的小人物——保姆阿长,  相似文献   

20.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是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册中的一篇课文,来自一线的老师读出了自己的“新解”和“质疑”,体现了课文阅读的差异性和阅读教学的个性化化。它或许向我们提示了一个信息:师生正在从教材的忠实传承者走向教材的叩问者和再创者。这,将是语文学习的深层突破和崭新境界。期望广大师生积极展开与教材的“对话”,本栏目就是为你创设一个“对话”的平台。来吧,朋友,在这里,你和你的锵锵之音是独一的,但不是孤独的。特约王持人:黄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