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粱能够在贫瘠的土地上长出挺拔而粗壮的秆子,硕大而血红的穗头,是因为它强有力的根,紧紧地抓住土地,这便是高粱成长的基点。高粱正是通过根系,抓住基点,吮吸着大地给予它的营养,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2.
昨晚,我又把《高粱情》读了一遍,我忘了是第几次读这篇课文了,每次读它,我的心底总有一种感动。是的,高粱那挺拔而粗壮的秆子,总是给人以自信和力量。你看它的根,不但在地下扎得很深很深,而且在秆子下端的关节处,还长着许多气根,强有力地抓住土地。它是那样坚韧,那样挺拔,那样顽强,再大的风暴也无法使它屈服。大自然里许许多多的植物,不是也具有“高粱精神”吗?沙漠里的仙人掌,它能在干旱的环境里顽强生存;爬山虎能在干燥的墙上一步一步往上爬,冬天一副枯萎的样子,春天一到便又抽出新芽,一片欣欣向荣……大自然的生命力真是太伟大了!而在战…  相似文献   

3.
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必须抓住构建合作小组、编制导学案、重视课后辅导和改进评价机制四个关键环节。只有抓住这四个环节,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在班级管理中,谈话是与学生交流的重要手段,与学生谈话要注意技巧。谈话要紧扣一片“爱”心,注意谈话的时机和地点,巧用登门槛、模糊评价和试谈理论的策略;谈话时还要抓住四个基点,即抓住切入点,找准闪光点,把握兴奋点,寻求共鸣点。  相似文献   

5.
教育重建的基点是学校课堂生活的重建,而从“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的转换,是当前我国课堂生活重建的根本,因为它既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又反映了教育哲学与认识论的变迁,还是课堂教学现实的迫切需求与师生发展的主体需要。  相似文献   

6.
师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高粱的外形(课件显示高粱图)。高粱长得怎样?课文作了哪些概括说明?生 :一想到高粱 ,眼前就浮现出它正直的杆子 ,硕大而血红的穗头 ,紧紧抓住土地的根。师 :这句话概述了高粱的特点 ,联系下文想想 ,高粱的哪个部分尤其使人惊异?生 :高粱的根。师 :请大家自由轻读课文 ,看看哪几节主要写了根的特点?(生自由轻读)生 :课文的3至5节主要写了高粱根的特点。师 :我们先来看看第三节中的有关句子。(课件显示 :“尤其使我惊异……庞大的活物。”)谁愿意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其余的同学边听边对照课文的插图思考 :哪些…  相似文献   

7.
《高粱情》这篇课文描写了高粱的特点,揭示了高粱的品性,赞扬了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表达了作者对高粱的敬佩、感激之情。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了解高粱根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高粱的浓厚情感,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教学时,我以图促读、以读促思、以思促说、以说促写,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一、借图设疑,通读全文课文插图用鲜明的画面,形象地展示了高粱的特点,我凭借生动的画面,用激情的语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同学们,你熟悉高粱吗?从它‘正直的秆子、硕大而血红的穗头、紧紧抓住土地的根,可看出高粱具有鲜明、独特…  相似文献   

8.
急中生智     
一位教师在快结束《高粱情》一课的教学时总结道:“这篇课主要讲了高粱根的特点,赞扬了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一学生冷不丁地说:“老师,既然课主要是写高粱根的特点,那么课题为什么不用‘高粱根’。而用‘高粱情’?”该老师始料未及,一愣,迅速做出反应:“请同学们在心中默默地把‘高粱根’和‘高粱情’念凡遍。  相似文献   

9.
一、导入激趣 吸引学生上课的开课气氛是否活跃 ,师生之间是否配合默契 ,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课堂上我有意创造一种宽松、民主的教学气氛 ,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课时我一边在黑板上画出高粱示意图 ,一边要求学生读出课文中描写高粱的穗头、秆、根的词语、句子。学生一听 ,赶快找出 (血红的穗头 正直的躯干 多而深的根 ) ,对高粱的外形有了清楚的认识 ,再画出“它们生长在什么地方 ,那里的土地怎样 ,作者和它感情如何”的句子。读一读 ,想一想 ,这样不光吸引了学生 ,还揭示了这将是一篇从高粱的外形寻找高粱的…  相似文献   

10.
当“无法预约的精彩”成为一句教学熟语时,课堂上那些“节外生枝”的生成性问题,便成为一种可贵的教学资源,使教学过程充满了生命的活力。那么,当课堂上闪现出生成的灵光时,教师该如何适时而有效地抓住它呢?我个人以为,以下三点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学生和指导教师对三位师范生同课异构课例进行比较分析出发,指出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提升需抓住四点狠下"真"功夫:以真目标为基点,以真情境为起点,以真探究为触点,以真评价为悟点,从而打造本真学堂,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12.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在知识和改革不断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二十一世纪,教师的角色在先后出现的改革浪潮中也发生着持续的变化。本文以英语高考社会化改革为基点,探讨在新高考政策的影响下,高中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新角色。  相似文献   

13.
一位成功的英语教师,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更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要让学生在趣味十足的课堂上尽情享受学英语的快乐。那他就不仅是一个语言家、画家、歌唱家,而应该是一名光彩夺目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抓住“观众”的心理。共同愉悦。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英语已经成为国际交往的标准语言。在高职院校教育阶段,英语作为一门共同的必修课,是每位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充分利用课堂五十分钟,抓住教学的中心环节,是确保课堂教学质量,搞好英语教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校本教师培训以其灵活而多样、经济而持久、实际而全员的鲜明特色,已逐渐成为世界教师继续教育的主潮流,于20世纪末开始登陆于我国教师教育领域并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强劲势头。但稍作深入分析便不难发现,相关的校本教师培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大多停留在以下两个领域:一是概念阐述、内涵解释、方案设计、模式构建等基本构成要素的理解认知方面;二是注重校本教师培训与传统师资培训的异同、优劣的比较研究方面。但是,究竟什么是校本教师培训的发展基点?这个基点是人们主观臆造的还是客观存在的。这个基点是否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寻?遍查相关校…  相似文献   

16.
所谓情境高潮,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给学生留下最深刻鲜明的印象,并得到学生最富于感情反应的时刻,这时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达到最佳配合状态。在成功地导课后,教师要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不失时机地精心制造教学小高潮,并全力推向大高潮,以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积极状态。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处于教学高潮中,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反应是敏感而强烈的;或是因急于想知道答案而凝神思考;或是因解决了某一重点难题而释然愉悦;或是为领悟到知识内含的情理而激动自豪……此时学生的整个意识处于异常"觉醒"和高度兴奋状态,它富于创造的激情和成功的体验。  相似文献   

17.
我.很普通。个子不高,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甚至有些木讷,走在街上,很容易淹没在人群中有人说我朴实得像个农民,或者渔人。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农民要对得起土地,渔人要对得住大海:而我,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学生、课堂、数学.就是我耕作的土地.我出航的大海。  相似文献   

18.
在多数文质兼美的教材文本中,总会有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线、面,也就是文本的重点。在课堂上,教师如果抓住了文本重点,就可以以简驭繁,长文短教,使课堂结构简单、条理清晰,引领学生深入文本,优化阅读过程。  相似文献   

19.
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把学生视为主要的教学资源来开发,确实很难。它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能力,抓住不断生成的课堂中有价值的东西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0.
不同的文本都有它的独特之处,面对同一文本,无心或粗心的人会觉得“海棠依旧”,而有心或细心的人会发现“绿肥红瘦”,这就是文本阅读的特质。抓住了文本的特质,也就抓住了文本的生命,抓住了教学的生命。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就是要把文本独特的东西教给学生,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精华糟粕一口塞。这样才能使教学有实效,课堂有味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