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汉宣帝时期,在首都长安皇宫内,宣帝亲自主持了一次隆重的颁奖仪式。奖品是象征最高政治殊荣的安车驷马和巨额物质奖黄金60斤,受奖人是西汉名将赵充国。赵充国是历经西汉武、昭、宣三朝的宿将,功勋卓著,任后将军,封营平侯。他之所以出名,主要是由于他在处理羌乱问题上的杰出表现。宣帝后来又下诏将赵充国的画像与霍光等11位王朝功臣的画像一起,绘在未央宫麒麟阁内。汉成帝时,“西羌尝有警”,成帝切盼再有如赵充国式的能正确处理羌乱问题的将军出现,为“追美充国”,乃命扬雄根据麒麟阁内功臣赵充国的画像,作《赵充国颂歌》,《汉书》将其全文引用。惜墨如金的《汉书》作者,用近8000字为赵充国作传。《赵充国传》是汉书中篇幅最长  相似文献   

2.
西汉一代,与羌人关系最密切的要数赵充国,因而研究赵充国的治羌业绩,能更好地认识汉羌之间的关系。本文根据《汉书》的记载,详细叙述了赵充国与羌人发生关系的一系列基本史实,指出了赵充国治羌政策取得成功的原因、其治羌的功绩以及其突出贡献的屯田奏实施的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西汉宣帝时期,羌人侵入边界,攻城夺地,烧杀抢掠。宣帝召集群臣商议,询问谁愿领兵前去抗敌。76岁的老将赵充国,曾在边界和羌人打过几十年的交道。他自告奋勇担当这一重任。宣帝问他要派多少兵马,他说:  相似文献   

4.
古今论公文,很少谈到赵充国,因为他是一员武将,非文人墨客。他既是一代名臣,又是古代少有的爱国将领。但值得注意的是他对公文有很好的见解,他批评那些舞文弄墨混事的人说:“诸君但欲便文自营,非为公家忠计也。”便文自营,颜师古注说:“苟取文墨之便而自营卫。”赵充国对公文制书是非常重视的。 赵充国(前137——前52年)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西南)人。“始为骑士,以六郡良家子善骑射补羽林。为人沉勇有大略、少好将帅之节,而详兵法,通知四夷事”。青年时代的赵充国曾随二师将军北击匈奴,在大军被围的情况下“与北士百余人溃围陷阵”“身被二十余创,”武帝亲见他的伤痕,非常赏识“拜为中郎”。昭帝时,武都氐人反,“将兵击定之,”升为中郎将,又击匈奴有功,迁为后将军,曾参与霍光定册尊立宣帝。不久,匈奴发十万大兵,“欲入为寇”。朝廷“遣充国将四万骑屯缘边九郡”。匈奴王听说,引兵而退。后来西北羌人“背叛犯塞,攻城邑,杀长吏”。年过古稀的老将赵充国,面君请缨,身先士卒,演谋运策,大获全胜。  相似文献   

5.
汉王朝在青海西羌的历史发展及演变过程中,针对其社会状况、生活习惯、生产水平等,采取了众多的变通措施,在管理制度方面,设立了护羌校尉;政区建置方面,王莽设西海郡;在社会生活习俗方面,邓训护羌时期改革羌俗;在农牧耕作方面,赵充国推行屯田制度。这些举措对汉王朝治理西羌,巩固边地,促进羌族社会发展和羌汉民族交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沙阴池”、“盐泽”、“穷水塞”考述徐万和王国华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西汉名将赵充国回答汉宣帝“先零羌与诸羌种豪二百人解仇、交质、诅盟”的情由时说:“往三十余岁,西羌反时也先解仇合约,与汉相拒五、六年定。至征和五年(当为四年,即前89年),先零羌...  相似文献   

7.
1.西汉时,羌族入侵,老将赵充国请求宣帝派他领兵抵御。  相似文献   

8.
作者不同意陈直先生在《西汉屯戍研究》中所提出的“赵充国屯田敦煌、酒泉,”其成就超过汉宣帝在“楼兰”、“渠犁”、“车师”等地的屯田的观点。作者认为赵充国曾建议在敦煌、酒泉屯田,但未付诸实施。他在湟中屯过六个月的田,但“没等收获就撤军了”,其规模、时间、成就无法与其它地区相比。  相似文献   

9.
河湟地区作为政治、军事、经济和交通的战略要地,历来被各朝所重视。曹魏西晋在两汉经营基础上采取稳定河湟、安抚诸羌的政策,一方面承袭东汉的郡县体制,在河湟地区设置西平郡;另一方面以护羌校尉节制安抚河湟诸羌。东晋十六国时期的汉、鲜卑、氐、羌和卢水胡部族建立的前凉、前秦、后凉、后秦、南凉、西秦、北凉等诸政权相继深入河湟展开经营进行角逐,并随着河湟地区复杂的民族形势以及十六国各政权间的战和关系变化而不断调整改变经营策略和方式,各政权在河湟地区定都城、置郡县、设护军,发展经济和农业,传承传播中原政治文化制度,开发建设河湟,更进一步加强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相似文献   

10.
研究西北历史特别是青海历史,读到《汉书、赵充图传》时,或许莫不为赵充国数上屯田奏,据理力谏汉宣帝的事迹而感动,同时也莫不为汉代“金城湟中谷斛八钱”以至籴谷四十万斛的粮食盈余景象而惊惑。当我们又在《明太祖实录》中读到时逾千余年之后的洪武年间西北地区出现“米价日减,每石至五百文”①的大好形势时,也就不那么大惊小怪了。然  相似文献   

11.
西汉赵充国河湟屯田无论是在潜在意义上还是显明观感上都可谓是我国古代屯田的一个范式和标杆。这一评价在感性层面上实缘于历代政治家、军事家多对河湟屯田加以推崇和赞美这一事实。有史为证,如魏辛毗谏文帝时曾言:“今日之计,莫若修范蠡之养民,法管仲之寄政,则充国...  相似文献   

12.
意念自杀     
美 国 一 位 电 气 工 人 , 在 一 个 四 周 布 满 高 压 电 器 设 备 的 工 作 台 上 工 作 。 他 虽 然 采 取 了 各 种 必 要 的 安 全 措 施 来 预 防 触 电 , 但 心 里 始 终 害 怕 遭 到 高 压 电 击 而 送 命 。 有 一 天 , 他 在 工 作 台 上 碰 着 一 根 电 线 , 立 即 倒 在 地 上 死 了 。 身 上 表 现 出 触 电 致 死 者 的 一 切 症 状 。 但 是 , 那 位 工 人 触 碰 电 线 时 , 电 线 并 没 有 电 流 通 过 , 电 闸 并 没 有 合 上 。 他 是 被 自 己 以 为 触 电 的 " 意 念 " 杀 死 的 !   最 近 , 美 国 的 两…  相似文献   

13.
宕昌新石器时代的民族考古主要是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宕昌羌人在商周时期跟随武王灭商,为秦汉西羌的一支,汉建羌道,晋度;晋朝建立羌人政权-宕昌国,北周灭国建宕州。明清将西羌改称西番,清晚期至民国划分为藏。现代意义上的藏语实际就是古羌语的延续;羌是藏的前身。  相似文献   

14.
岚安锅庄是康巴藏区诸多锅庄艺术中魅力独树的一支奇葩,它历史悠久,形式独特.受多元文化的影响,游离于藏、羌文化之间.研究、分析岚安锅庄的起源、特征,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5.
(一) 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市西南)人,后迁家至金城郡令居县(今甘肃永登县西北)。他生于汉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一三七年),殁于汉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五二年),历经武帝、昭帝、宣帝三世,终年八十六岁,谥号“壮侯”,是我国汉代著名的军事家。汉武帝时,充国以六郡“良家子”身份,充当骑士。“善骑射,补羽林。为人沈勇有大略,少好将帅之节,而学兵法,通知四夷事。”天汉二年(公元前九九年)五月,以假军  相似文献   

16.
弱箭诱敌     
<正>为了平叛,115年,东汉名将虞诩调任武都太守。刚一到任,就遭到数万羌军的围攻。虞诩只有三千兵马,寡不敌众。所以,他紧闭城门,任凭羌军怎样叫阵,就是坚守不出。羌军攻打了十天,城池安然无恙,固若金汤,大大挫伤了羌军的锐气。第十天,羌军又开始进攻了。虞诩亲临前线,到城墙上观望敌情。他发现,羌军不像先前那样猛打猛冲了,所有士兵都畏缩不前。他意识到,是羌军害怕  相似文献   

17.
说“隔并”     
乾隆年间出土的后汉安帝元初四年的《祀三公山碑》里有“隔并”一词: ①吏民祷祀,兴云肤寸,偏雨四维。遭离羌寇,蝗旱鬲并,民流道荒。王念孙《读书杂志·汉隶拾遗·三公山碑》对此词有考释。他根据《后汉书·陈忠传》李贤注并征引其他例句,指出《三公山碑》  相似文献   

18.
一位A国的间谍混在一列国际列车中潜逃,为了安全,他藏在了靠近车头的1号车厢里。不料在途中,他被L国的反间谍特工射杀。  相似文献   

19.
陈亦权 《教师博览》2012,(11):23-23
今年32岁的鲍格·安希拉是匈牙利泽梅尔魏斯大学的一位图书管理员,他很喜欢这份工作,因为他在这里总是能够源源不断地获取各种知识。  相似文献   

20.
身教重于言     
安金鹏是北京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可他已学完了大学二年级的课程。他曾代表我国中学生参加国际数学竞赛,荣获第一名,被北京大学破格录取。安金鹏的父母都是农民,他父亲长年有病,不能干重体力活,农活、家务活都落在他母亲一个人身上。作为一位农民妈妈,她不会给儿子讲大道理,更辅导不了儿子的学习,但她非常支持儿子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