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侯娟  周为峰  王鲁民  樊伟  原作辉 《资源科学》2020,42(7):1325-1337
海洋养殖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营养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拓展海水养殖新空间对中国近海生态环境的改善、食物安全的保障、海洋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海洋主权的宣誓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180种海水养殖物种(鱼类120种、双壳类60种)为分析对象,通过各物种生长耐温范围和研究区域海表温度的匹配和比较,计算空间地理格网上多物种生长潜力指数的平均值,分别得到鱼类和双壳类养殖潜力,并基于阈值法对离岸距离和深度等条件进行约束,定量分析中国深远海养殖潜力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①在满足评估条件的区域内,对于鱼类,渤黄海(BYS)、东海(ECS)和南海(SCS)海区适宜面积分别约为19.98、76.29、81.69万km2;对于双壳类,渤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区适宜面积分别约为3.02、4.17、2.03万km2;②按照海区划分时,可优先考虑东海和南海进行鱼类养殖,而渤黄海鱼类养殖潜力值变化最大,未来鱼类养殖需要更细致地规划选址,以尽可能选择潜力值较大的区域;双壳类养殖可优先选择南海;③按照海域深度划分时,鱼类可优先考虑深度较深的海域进行远海养殖,而双壳类适宜离岸较近、深度较浅的海域。根据潜力评价结果可进行海域空间规划,为管理部门和养殖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发明涉及一种兼具节水和安全功能的池塘养殖复合系统,属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它由鱼池、人工湿地和生态沟渠3部分有机结合构成,以水流为载体,依次串联形成立体、多级利用、闭合循环的池塘养殖复合系统。鱼池废水通过人工湿地和沟渠进行水质净化、增氧、池塘静态养殖为微流水养殖,而达到池塘鱼类优质高效生态养殖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金辉 《中国科技信息》2010,(11):82-82,95
通过对北方地区精养池塘鱼类个体的检查和对水环境的监测,分析鱼类死亡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确保鱼类安全越冬,减少养殖损失。  相似文献   

4.
《青海科技》2014,(2):10-11
<正>青海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完成的"青海湖裸鲤淡水全人工养殖"产业化技术示范项目进行了成果评价,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项目通过青海湖裸鲤人工繁殖,在沿黄水库和农用水库涝池分别开展了青海湖裸鲤网箱养殖和增养殖,形成了相关的配套健康养殖、疾病防治和饲养管理技术,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这也是我省首次实现了青海湖裸鲤的全人工淡水养殖示范,对高原土著鱼的资源保护和恢复以及为今后开展规模化高原冷水性土著鱼类养殖积累了技术储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信息》2003,(21):30-30
海水鱼类养殖是继海带、对虾、扇贝三次海水养殖浪潮之后有望掀起第四次浪潮的养殖种类。目前,鱼类大规模养殖亟待解决的两大问题是养殖环境和饲料。我国养殖的名贵海鱼,如真鲷、黑鲷和牙鲆等,在生产性育苗过程中,仔稚鱼容易发生大规模死亡,成活率一般低于20%,仔稚鱼从吸收卵黄内源  相似文献   

6.
淡水白鲳鱼简称“鲳鱼”,原系南美洲亚马逊河水系,1985年引入我国海南、广东、广西、福建等省份养殖。该鱼属吞食性的杂食性鱼类,在水体空间活动广泛,属底层鱼类,耐低氧。该鱼种属高品位物种,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放养密度大,成活率高,饵料系数低,饵料利用率高。成鱼的体色鲜艳,红鳍、白身、黑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鱼业研究中心生物技术室主任杨弘研究员是我国著名的鱼类遗传专家,杨弘研究员长期从事鱼类生化、生物技术和水产遗传育种研究工作,特别是开展罗非鱼品种改良和养殖生物学研究,罗非鱼生态养殖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8.
大黄鱼是产于东海的主要名贵鱼类之一。近年来,大黄鱼养殖业在我国沿海地区迅速发展。但随着大黄鱼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疾病的流行和危害也日益严重。其中由细菌性疾病引起的死亡率己达到养殖期间大黄鱼总死亡率的40%以上。弧菌病是最早发现的鱼类细菌性疾病之一,对这种疾病的免疫防治是大黄鱼养殖中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9.
杨怀宇  李晟  杨正勇 《资源科学》2011,33(3):575-58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对于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和公众都有重大意义。但对于水产养殖系统而言,大多关注其食物供给价值,而忽视了其他生态系统服务。本文采用市场价值法、有效成本法、旅行成本法和条件价值评估法分别评估池塘常规鱼类养殖生态系统的食物供给价值、碳固定价值、释放氧气价值、调节气温价值、娱乐休憩价值和文化服务价值(存在价值)。结果表明,常规鱼类池塘养殖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每年47.50万元/hm2,其中食物供给价值占7.2%,碳固定价值占5.4%,释放氧气价值0.7%,气温调节价值占38.4%,娱乐休憩价值占43.2%,文化服务价值占5.2%。池塘养殖生态系统的非市场价值部分远超养殖水产品市场价值,表明池塘养殖的生态服务价值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不可忽视。分析表明,由于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范式的不统一,评估方法的局限性以及水产养殖生态系统中人类影响的复杂性,该研究还有待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池塘养殖鱼类鱼病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振吉  胡智 《青海科技》1998,5(1):13-16
对青海省主要养鱼区池养殖鱼类的病鱼种类、流行及发病规律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构进行了分析 。  相似文献   

11.
鱼类“泛塘”是指鱼类严重浮头,继而大量死亡的现象。在水产养殖中,如不及时防治或急救,常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甘香 《华夏星火》2004,(3):57-57
三角鲂,俗名鳊,学名平胸鲂,是一种野生的较大型经济鱼类,主要分布在江河、湖泊等水系。三角鲂体型美观,头小背高,略呈三角形。它与团头鳊、鳊鱼的明显区别在于其唇厚且突出,富有角质,其体大肉厚,肌间刺少,肉质嫩滑且有香味,可称得上淡水鱼类中的珍品。近期因销量剧增,野生资源锐减,成鱼售价稳中上扬,人工养殖三角鲂的热潮,正在全国兴起。现将三角鲂苗种培育及网箱养成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赵淑梅 《青海科技》1999,6(4):36-37,23
1989年,青海省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粮农组织共同援助了,引进冷水名贵鱼类--虹鳟鱼(Salmo airdnmerii gaidnerii),经四年的试验,鱼卵孵化率达到92.5%,平均2.5g鱼苗成活率为86.7%,网箱养殖商品鱼平均1136.70吨/公顷,效益达740.85万元/公顷,为虹鳟鱼在青海省形成产业化养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水产养殖是我国农业结构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近几年,水产养殖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产品附加值偏低等问题.我国水产养殖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亟需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提高水产养殖育种和养殖技术水平、加强行业监管,推动水产养殖业向绿色安全、高质高效方向发展,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和水产品...  相似文献   

15.
《发明与创新》2009,(9):55-55
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遥控养殖网箱,用于深海鱼类养殖。未来,巨大的自控渔场将在开放的海域嗡嗡作响,模仿成群结队的鱼群一样在海中“徜徉”;甚至可以实现海产放养,等它们成熟后再对之进行捕捞。  相似文献   

16.
陈友秀 《科技风》2014,(17):165-165
虹鳟鱼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推荐的优良四大淡水养殖品种之一,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根据笔者实际养殖经验,从鱼池建造、亲鱼培育、采卵受精、孵化方法、苗种放养、饲料投喂、水质调控、病害防治等8个方面,详细的介绍了虹鳟鱼健康养殖技术,为今后水产养殖者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一个项目,历经26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孙效文研究员带领团队用坚持和汗水完成了"鲤优良品种选育技术与产业化"项目,最终斩获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鲤,是我国三大主养鱼类之一,优良品种短缺是制约这个大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针对鲤具有养殖生境差异大,种质退化严重,养殖和越冬成活率低等现象,项目组收集并创制了优异种质,培育出适于不同养殖生境的4个优良新品种——松浦镜鲤、松荷鲤、豫选黄河  相似文献   

18.
在考虑非期望产出基础上,运用SBM-GML模型对2008—2018年中国沿海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水养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并进一步研究滩涂养殖对海水养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海水养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0.90~1.15之间波动,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且生产率区域间差异显著,呈现地区不平...  相似文献   

19.
鱼类遗传育种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鱼类重要经济性状的分子基础解析及其遗传改良技术的创建驱动了我国水产种业的蓬勃发展。在分析我国鱼类遗传育种的起源、发展和现状的基础上,文章总结了在"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创新体系"的支持下,以银鲫、草鱼和黄河鲤等为研究对象开展的全基因组解析,性别控制、抗病、耐低氧、饲料高效利用等分子模块解析,以及高产抗病异育银鲫新品种培育的研究进展,由此探讨了在集约化和生态化养殖趋势下未来鱼类遗传育种和水产种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现代化水产养殖专业人才的需求,笔者对水产养殖专业创新教育研究进行了中外比较,发现国内教育的不足之处,提出可行的改进建议,为国内水产养殖专业创新教育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