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梵志的诗歌通俗易懂,在民间流传甚广,是我们了解初唐时期世俗生活的重要材料。以王梵志的诗歌作为载体,从饮食与博戏两方面入手,将其诗中涉及的初唐时期的饮食与玩乐状况加以研究,有助于观照初唐世俗生活的深处。  相似文献   

2.
通过考察现存有关王梵志的文献记载及其诗歌作品,可以发现王梵志不一定是僧人。从诗歌作品看,王梵志跟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都有一定的关系,敦煌写卷中的王梵志诗歌不应称之为"禅诗"。相对来说,王梵志的诗歌定名为"讽世诗"更为确切,这样也能较好地反映王梵志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王梵志诗歌的总体研究,王梵志的思想总括为三个基本特点。其一,淡薄的名利观;其二,圆通的处世观;其三,无奈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王梵志诗歌的总体研究,王梵志的思想总括为三个基本特点。其一,淡薄的名利观;其二,圆通的处世观;其三,无奈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5.
王梵志和寒山都是唐代著名的白话诗人代表,而且二人都是唐代著名诗僧。僧人大量地创作诗歌,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僧人以特殊的身份、思维方式与文化背景使其诗歌创作呈现出独特的风貌。由隋入唐的诗僧王梵志开创了一条与文人诗歌风格截然不同的白话诗派。王梵志之后的寒山,继承了王梵志的诗歌特色,创作了大量诗作。寒山诗和王梵志诗无论是在内容还是风格上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同时,寒山诗对王梵志诗还有发展和超越的地方,使得寒山诗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面貌,推动了唐代白话诗歌的成熟。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通过对现存390首《王梵志诗》的阅读,来整理其诗中与女性题材相关的诗歌.  相似文献   

7.
王梵志诗歌的传播与影响流布不仅是唐代文学的重要机体,更是国际敦煌文学的重要视阈.王梵志诗歌的传播媒介、传播方式、传播者及其影响流布,承载着唐代诗歌的社会和历史价值,是唐代文学迈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8.
张鹤  张安 《现代语文》2006,(12):19-19
因为历史献记载有限,对于王梵志其人,其名姓、身世、行年等都受到后世极大怀疑。20世纪敦煌石室的打开,使他成为备受学界关注的人物。考较诸家研究,对于其诗歌的训世化倾向都有统一的认识,没有疑义,这首先源于王梵志诗歌训世化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王梵志诗是我国文学史上通俗诗的典型代表,以其"撰修劝善""不浪虚谈"的思想内容和"不守经典,皆陈俗语"的艺术特征,受到后世的广泛关注。在王梵志现存的390首诗中,作者大量使用虚词、三音节词、俚俗语词及佛教语词等各类词汇,并广泛应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从而使诗歌呈现出一种严密直白、错落有致、浅近真挚而又深刻蕴藉、活泼辛辣的艺术特征,并进而成就了王梵志诗"翻着袜法"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仇惠 《文教资料》2009,(18):19-20
唐代诗僧王梵志继承魏晋以来通俗诗的优良传统,以生动的创作实践开创了唐诗一派新风,成为唐代通俗诗派的先驱和代表.王梵志多将"贫困与富贵"、"生存与死亡"等社会性的命题,或是人物的心理状态、神色表情等生活化的事物进行对比,不仅深化了诗歌主题及人物形象,同时也表明了诗人鲜明的立场.本文对王梵志诗中是如何具体运用"对比"这一表现手法的问题作了着重分析,并兼谈王诗通过采用"对比"手法所达到的艺术功用.  相似文献   

11.
《云豁友议》作为主要记载中晚唐诗人诗歌唱和与逸闻轶事的笔记小说,受到研究唐诗者重视。其中保存了初唐诗人王梵志和其他一些中晚唐诗人的通俗诗歌,这些通俗诗中有相当多的佛教词汇和唐代口语俗语词汇,为研究唐代词汇乃至整个词汇发展史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语料。《云黔友议》中的通俗诗还表明,汉语语法在唐代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产生了一些新的语法形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现存敦煌文献中王梵志诗的研读,认为王梵志诗作的独特意义之一,在其对底层生活经验的深刻揭示.细读今存全部王梵志诗作,可以发现,构成这种经验的,除了人们略有了解的经济生活的贫困,还有社会负担的沉重、社会公正的匮乏,以及生命意义的模糊.  相似文献   

13.
项楚《王梵志诗校注》为王梵志诗研究中最重要的文献,然其中亦不无可商兑补正之处。  相似文献   

14.
敦煌写本王梵志诗,素以理董困难见称。项楚先生的《王梵志诗校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敦煌写本原卷,对王梵志诗重新进行了校勘和注释,其间新见胜义,纷陈叠出,钩沉发微,创获实多,堪称王梵志诗校理方面的空前绝后之作。笔者盥手捧  相似文献   

15.
王梵志是否实有其人?国际敦煌学界的许多学者在否定王梵志的同时,也否定了其诗的价值。但据查考《桂苑丛谈》等史料和唐宋际文献及实有人物的记载,认定王梵志确有其人,因此这就需要来重新认识王梵志诗的思想意义。王梵志诗既抒写了个人生活的困苦,也洋溢着对现实的关注,对人民爱恋的执着的追求,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王梵志是一位优秀诗人。  相似文献   

16.
敦煌石室出现的王梵志诗作抄本,经张锡厚同志辛勤而精细地校勘整理,1983年编定为《王梵志诗校辑》而出版了。如同其他敦煌文书一样,由于抄手文化水平低下,年代久远而致字迹漫漶和原卷残缺。王梵志诗作文字的校勘要比版本古籍校勘艰巨得多。同时,王梵志的诗歌创作“不守经典,皆陈俗语”(《敦煌写本王梵志诗集原序》),而唐代的口语俚谚有许多在今天已不详其义,所以王梵志诗作的注释同样也是繁难的。《校辑》在这两方面都有许多精当之处,使人可以通畅地了解诗句含意,但是不可避免地也有一些失误之处,还值得继续研究。特别是有些诗的校定文字或者还难以读懂,或者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尚不能充分显露。今以三首诗为例,通过对诗意及写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王梵志诗发现以后,引起国内外不少专家学者极大的关注,研究的论著也逐渐地多了起来。最近,我读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10月出版的、项楚校注的《王梵志诗校注》,简称《校注》;又翻阅了中华书局1983年10月出版的、张锡厚校辑的《王梵志诗校辑》,简称《校辑》;还阅读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8月出版的、张锡厚辑的《王梵志诗研究汇录》,也引起我对王梵志诗的浓厚兴趣。在阅读以上三书的过程中,我产生了一些自己的想法,现在写出来,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1.貌哨(1)邂逅暂时贫,看吾即貌哨。(002)张锡厚注:“貌哨:唐代口语,指脸色难看。”(《校辑》2页注[三])释义不妥。项楚注:“貌哨:应是丑陋之义。”(《校注》16页注[六])近是。  相似文献   

18.
吾富有钱时,妇儿看我好。吾若脱衣裳,与吾叠袍袄。吾出经求去,送吾即上道。将钱入舍来,见吾满面笑。绕吾白鸽旋,恰似鹦鹉鸟。邂逅暂时贫,看吾即貌哨。人有七贫时,七富还相报。图财不顾人,且看来时道。“白话诗人”王梵志的诗作在初唐广泛流传,但一直被封建正统文人视为“下里巴人”而不能进入诗歌艺术的殿堂。王梵志诗歌的文学价值的确不高,但其中有不少作品是劝世勉善的诗体道德箴言,这类作品平淡质朴,凝练通俗,言近旨远,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9.
法国学者保罗·戴密微(1894—1979)多年研究中国古典文学,著述多种,有“法国汉学泰斗”之誉。他在敦煌文学方面尤致力于敦煌歌词和王梵志研究,曾有整理编辑王梵志诗集的宏愿,惜赍志以殁,未能实现。王梵志年代的拟议是王梵志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我国古籍有“当隋文帝时”或“当隋之时”的记载,胡适曾认定约公元五九○至六六○年,得到郑振铎的同意,多数学者则审慎地只说是初唐人。但都未作论证。日本入矢义高一九五四年首次提出异议,认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王梵志诗》中女道士、尼姑形象的分析,从个人与时代角度具体阐明王诗中女冠、女尼形象塑造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