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结构框架潘和泉文明,是指人类社会摆脱野蛮而不断进步的状态。精神文明则是人类精神生活进步的状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结构框架,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精...  相似文献   

2.
社会的文明归根结蒂是人的文明,社会的发展归根结蒂是人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归根结蒂是人的进步。重视人类针对自己身体所创造的体育文化,将体育运动作为人类特有的改造自身的有效手段,促进和提高人的素质,尤其是精神、品格素质,对于人类的文化以及现代化进程,都将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3.
谈谈学校管理中“人本思想”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得人昌,失人亡”这是古今中外公认的一条成功要诀,因为人是最重要的资源,人类所有的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人。科技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创造,归根结底要服务于人的发展并以人为动力。学校管理的中心是对人的管理,“以人为本”也就成为学校管理的一条基本原则。作为新世纪学校的管理——校长,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管理理论,精心在“人”上做好章。  相似文献   

4.
德性进步与教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性进步与教育发展是一种良性互动过程,社会需要德育,人类追求德性进步,德育需要社会化现代化,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现代中国人是我国当前德育社会化、现代化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5.
戴军 《中学历史教学》2006,(1):23-25,67
[专题解读]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它是指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下,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变化的过程。它的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诸多方面的深刻变革。经济现代化主要是指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现代化主要是指民主化和法制化,文化现代化主要指科学化和大众化,祖传生活的现代化除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外,主要是指城市化和社会组织整合化等。  相似文献   

6.
马兰霞 《上海教育》2003,(8A):35-37
德育创新不能仅仅追求“新”,而首先要追求创新的“社会价值”。主体需要是否合理呢?主要看这种需要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性、规律性。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即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德育改革是要革除传统德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方面,而德育创新正是要应对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和谐文化”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的战略文化。“和谐”一词指的是以人为核心的两种以上不同要素的协调、结合、融合与发展。文化的价值则体现在社会理想、政治结构和经济体制中,通过人们和谐的合作和制度的作用而发挥功能。和谐文化的提出表明文化问题工具化的新趋势,它预示着人们对文化的理解已经发生了新变化。和谐文化的价值,即经济、社会、政治、道德和精神利益的共享及合理的分配的方式;换言之,追求共同幸福的目的,是人类解放的主要条件。没有一次同进步有关的人类活动会脱离和谐文化而实现。那么,应该采用新的广义的定义,即文化是按人的意图对自然或自然物进行转化的人类全部活动的总和。这是一种现代化的科学界说。说到底,“和谐文化”就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文化。  相似文献   

8.
一、二十一世纪的时代特征与职业   二十世纪是人类社会迅速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社会。在该世纪的后期,“和平、进步、发展”成为了主旋律,全球范围内的社会现代化潮流不可阻挡。“人”正在获得越来越高的地位。二十一世纪的到来,给社会的现代化和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二十一世纪是“新经济”的时代。如果从更加广阔的角度看,二十一世纪则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并迅速转化为社会财富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是学习的时代,是“大管理”的时代,是“人本”时代,是人的创业、成就事业和生涯成功…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世界性潮流和世界性运动,既有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特殊性和各国特色,又有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普遍性和共同特征。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普遍性和共同特征由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普遍规律所决定,表现为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过程和文明程度,象征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文明进步和全面提升,体现着生产社会化、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文化理性化、社会法治化、生活城市化、生态绿色化等普遍性涵义。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历程表明,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模式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魏明 《高教研究》2004,20(1):5-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主席把“创新”与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存亡联系起来,创新已不再仅仅和我们国家的发展速度有关,而是决定我们的生死存亡。“创新”是指能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创造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全新物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对西方发展理论的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是指人类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变或变迁,是现代化进程中最为核心的内容。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成为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任务。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极为重要而紧迫的发展自己的任务。邓小平同志破除了现代化即“西方化”、资本主义化的观念,  相似文献   

12.
关于社会发展的问题上,近代以来主要有马克思提出的“人类解放”理论和缘起于西方的“现代化”理论,它们作为一种文化建构在社会主义国家得到了整合重构,而这种重构在两种理论中是否存在统一的学理基础,这相关性的理论课题是过去人们较少关注的,本文在考察两种理论的来源与特点前提下,认为实际上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理论涵盖了“现代化”论题,这在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批判中,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历史与逻辑辩证统一的分析时得到了涵指,在现实上,现代化不管是以资本主义的方式进行还是其他方式进行,都是不发达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过程。不过,在现实上,“人类解放”虽然赖于生产力的发展,但“现代化”不等于“人类解放”,它不过是“人类解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罢了。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引入“市场经济”,就是从上述两种理论的这种相关性出发,对现实落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进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造的新结晶。  相似文献   

13.
转变发展观念和发展方式.保护好生态基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正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良好的生态基础作为生产力条件,生产或劳动就不能持续地发展。“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但保护生态基础不等于不生产或零增长,否则,人类社会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生态社会主义有句著名的格言:不再是“摆脱劳动”而是“解放劳动”,实现“稳态增长”。为此我们必须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充分认识到,经济增长、技术进步、收入分配以及社会现代化等固然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但它们最终只属于工具性范畴,而人的发展和人类福利才是目的。其次,树立人类代际公平的观念。从自然资源的客观有限性来看。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人类代际之间的关系。“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我们的发展要以人类代际公平为原则,把发展建立在尊重人、自然和社会和谐的基础上,自觉屏弃传统的发展观念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努力给子孙留下蓝天绿水青山,留下发展和繁衍的空间。再次,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是指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发展清洁生产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发展循环经济,使用智能技术、软技术等将“资源——产品——消费——污染排放”的单向式开环式线型流程改变为“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循环的闭环式流程,遵循“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原则,以实现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从而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4.
浅议主体性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直接以塑造和建构主体自身为对象的实践领域”。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把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科学知识或经验“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发展、提高他们的主体性,造就未来社会的行为主体。现代教育培养的人应该是有主体性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并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在本质上是对个体主体的培育过程,是一种主体性教育。所谓主体性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育者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一个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的社会,这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人类的美好追求。教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和活动,它的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而且教育的发展也能够促进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促进人的社会化,促进人的个性化,促进人个体意识的发展、个体特征的凸显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教育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6.
物质的富足、精神的充实诚然是社会的进步,但社会的进步更应包括“人”的进步———生命个体“人性”的进步。人类发展到今天成为“万物之灵”,不仅仅是因为告别了贫穷和饥饿,更是因为人类不断创造着真善美,不断完善生命意义上的自己。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教育的最高目标应当是唤醒人的真正人性和使人彻悟人生,成为自己生命的真正主宰!(一)发现生命:突出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人的综合素质的形成一般取决于先天遗传、后天环境、自我实践活动三个因素,亦即说,人在自我实践中充分发挥遗传潜能,把环境因素内化,使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现代化究竟具有什么样的文明意蕴?我们必须有一个清晰而正确的认识,有负责任的担当与切实的行动。中国式现代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人类文明发展史续写新篇章;既基于自身国情又借鉴他国经验,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打破一些人对“西方式现代化”的迷思,为人类社会现代化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作出新贡献,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新机遇;是中国谋求人类进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为人类社会对现代化的探索增添新助力。  相似文献   

18.
人才论     
人才在人类社会中是普遍存在的,它是指具有一定的知识、专门技术、较强的能力,在社会实践中能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某一方面做出了贡献的人。人才来自于广大群众,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形成的。人才是人类的精华,是人类社会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9.
孔德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由三部分组成:社会秩序论、社会进步论和社会有机体理论下的方法论、伦理道德观、政治观和宗教观等。社会秩序论主要是关于社会结构和维持的问题,核心是社会和谐;社会进步论主要是说明社会变迁和发展的问题,他认为人的理性决定社会变迁和发展,人类理性发展的“三阶段”就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三阶段”。  相似文献   

20.
妇女是创造和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妇女的发展水平,是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妇女参与社会发展的程度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进入小康社会,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建设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要实现男女平等、和谐发展,并获得女性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国妇女只有抓住机会、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