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高职培养目标衔接主要包括纵向提升、横向拓展和纵横延伸三种模式。在培养目标衔接模式选择方面,职业院校应综合考虑职业能力观、招生方式、学生的自我成才需求、专业及其对应职业岗位(群)的人才需求、学校的人才培养能力等多种因素。为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建议在中职学校设置学制一年的高职预科班,并构建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职和高职的招生都令人担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受中等职教与高等职教的衔接状况的影响。中、高职的衔接既有必要,又有可能,不但是经济社会人才类型和层次需要的要求,还是完善职教内部体系、拉动中等职教、推进高等职教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好中职与高职衔接的问题,在内容上应注意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计划。教学安排、学制等教育教学环节的衔接和联系;在形式上大体有“以课程为中心”的衔接和“以学校为中心”的衔接两种,目前主要途径是后者。即各类高职学校通过对口招生、联合办学、设高职预备班、中专套办等多种渠道,今后还须拓宽“衔接”的通路。高职的对口招生制度是制约“衔接”的关键问题。针对目前“高招”在政策上及操作上还存在一定弊端,建议一要继续扩大高职学校发展及对口招生的试点;二要增加中职毕业生的录取率;三要分类分步改进考试办法;四要放活报名录取形式,适当调整高职“三不一高”政策,加强统筹协调管理等。  相似文献   

3.
实现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目标。纵观我国中高职衔接的实际情况,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不统一、以学制衔接为主的衔接模式、课程衔接体系和专业设置不连贯、技术技能等级衔接不畅通是存在的显要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源自社会、政府和学校三个层面。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设定连贯的中高职培养目标“、学制衔接”向“内涵衔接”转变、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搭建中高职衔接的“立交桥”等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做好中、高职的衔接是经济社会人才类型和层次需要的要求,是完善职教内部体系,拉动中职,推进高职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好中职与高职的衔接,内容上应注意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计划、教学安排、学制等教育教学环节的衔接和联系;形式上大致有“以课程为中介”和“以学校为中心”的衔接两种,目前主要途径是后者。高职的对口招生制度是制约“衔接”的关键问题。作者针对目前“高招”在政策上及操作上存在的弊端,建议一要继续扩大高职学校发展及对口招生的试点;二要增加中职毕业生的录取率;三要分类分步改进考试办法;四要放活报名录取形式,适当调整高职“三不一高”政策,加强统筹协调管理等。  相似文献   

5.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挑战,造就一大批懂技术、高素质的职业人才,必须促进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理顺相互间的衔接机制,建立中高职教育的立交桥,在学制结构、招生入学、课程设置等方面,建立中高职的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6.
<正>本文以护理专业"合格+专长"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为例,对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与传统分段课程体系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一、相关概念的界定(略)二、国内外中高职衔接模式实践经验(一)国内中高职衔接模式我国中高职衔接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虽有一定发展,但还是存在衔接渠道不畅、规模较小、招生制度不完善,以及学制上的衔接粗放、内涵性衔接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制约中高等职教衔接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衔接是健全完善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促进中等和高等两个层面职业教育的共同健康发展。目前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制约了两的衔接,从外部因素看,社会对高职的偏见,“普高热”及就业市场的变化与需求对中、高职衔接遣成消极影响。从职教发展内部因素看,两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学制年限等未能做到有效的衔接与沟通。从政府部门看,管理体制及对职教的政策使得中高职各自为战、互相分离;我国现行的招生政策也使得中职难以为高职输送充足及合格的生源。高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影响了其与中职教育的衔接。  相似文献   

8.
中高职衔接是职业教育良好发展的应有之义。本文从专业设置、学制模式等方面对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构建进行比较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9.
中高职贯通衔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自身良性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何对现行招生录取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是高职院校理性应对生源危机,同时提高自身吸引力,增强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能力的必由之路.佛山市“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项目研究,在专业匹配、学制设置和遴选机制几方面有所创新,能够促进中高职紧密衔接.  相似文献   

10.
中高职教育衔接在培养目标、专业、课程、管理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为例,探索中高职"2+1+3"办学模式的衔接,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招生考试等方面初步建立了衔接培养机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衔接。  相似文献   

11.
加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通,实现终身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重大目标。美国在中高职衔接方面的特点集中表现在:连贯的中高职衔接培养目标、合理的中高职衔接课程设计、宽松多样的招考渠道和规范的中高职衔接政策法规上。对加强我国中高职衔接有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中、高职衔接不是中职与高职的简单叠加或接续,而是两个系统在多种特征上的兼容并蓄和可持续发展.目前杭州市中、高职衔接主要有对口升学模式、五年一贯制模式、“3+2”模式和高职自主招生模式.基于我国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路,根据现行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要做好中、高职衔接工作,应大力推行“2+1+2”的中、高职衔接的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高职的衔接成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热点,在诸多相关研究与实践中,德育的衔接方面研究尚不深入。从中高职德育衔接的理论依据和有效衔接的目标、内容、途径、管理几方面进行系统论述,可以为中高职德育衔接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背景下,中高职教育贯通具有思想更新、职教集团支撑、政策保障的特点。中高职教育衔接有效性内涵要素主要有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包括思想观念、政策制度、专业设置、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配备、资源一体化配置等。通过分析影响中高职教育衔接有效性的内涵要素,设计了评价中高职教育衔接有效性的指标体系,提出了实现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评价方式以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出台的《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明确了中等和高等职、Ik衔接发展,为中高职自考衔接指明了方向。对中职学校而言,中高职自考课程体系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并在学习中使其心灵与情感得到升华。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的真正目的应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和自学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是中高职衔接教育的一种具体形式,它是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为桥梁,利用自学考试灵活开放的形式和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优势,三方无缝对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办学模式的创新,也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浙江省在实施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过程中存在着办学理念认识不足、衔接不充分、专业设置脱离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等问题,应进一步完善中高职自考体系和课程体系,并合理设置专业,加强中高职教师之间的衔接沟通,才能使中高职衔接教育取得预期效果,培养更多社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7.
实施中高职自考衔接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构建科学、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全面建设现代化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试点衔接项目的开展符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精神,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还存在着中、高职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之间缺乏依存性、中职教师专业素质偏低、中职生学习能力欠缺等诸多问题.应切实将中高职培养目标和专业真正融通,并加快中职教育师资队伍培养建设,在中高职自考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上进一步加强协调,才能使中高职真正地衔接起来,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滞后原因分析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存在地方经济与传统观念、政府投入不足与政策导向、专业设置与农民收入多元化、办学条件与办学定位、教育成本与就业等深层次问题。农村职业教育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和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突出实践性教学,体现职业性和技能性,建立培训机制,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整合农村职教资源,城乡与校企联合办学,做好高中与中职、中职与高职、招生与就业三个衔接等。  相似文献   

19.
张玲 《辽宁高职学报》2014,(2):21-23,34
目前,数学课在中、高职衔接教学中存在中职教育没能很好的实现数学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与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衔接不上,班级设立模式不适应中、高课程的衔接教学,教学方法衔接不上等问题。为此提出中、高职数学要从教学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标准、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衔接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问题,而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模式的确立又是当中的关键问题。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中以课程衔接为主要衔接模式,其良好的制度环境、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以及有效的政策支持为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