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民国杭州饮食》是近期一部研究民国饮食文化的佳作。本文从纲领、治史观念、民国杭州名菜演变等角度,解析和评价该书。该书是全方位研究民国杭州饮食的首部著作,其在史料考证、价值立场、研究方法和撰写方式上都表现出著者治学的严谨和新意。全书生动细腻的再现民国杭州百姓饮食习俗和风貌,是该领域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2.
何宏教授由科技工作者向人文学者转变,其关注的领域包括饮食人物、近现代文献、食事研究及民国杭州饮食研究等。从其研究历程看,何宏教授不是纯粹的"书斋学者",而是敢说真话、关怀并参与现实的社会公共学者。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包含大量有关饮食的诗篇,客观而真实地反映了中国人的饮食观念和饮食文化。主要有:追求美的饮食,娱乐身心;讲究阴阳平衡,以饮食益生;饮食思礼,以亲和人际关系,是中华健康饮食的源头。  相似文献   

4.
由张岂之先生任主编,一些著名高校专家、学者担任分卷主编和编者的《中国历史》(六卷本),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全书六卷约240万字,分先秦卷、秦汉魏晋南北朝卷、隋唐宋卷、元明清卷、晚清民国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相似文献   

5.
赵青  李天宇 《广西教育》2020,(46):93-94
本文基于中职烹饪专业《中国饮食文化》课程教学融入中国饮食文化史的需要,提出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转变评价模式的教学建议,以全面推动烹饪专业理论课与中国饮食文化史教学的创新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崔渝鑫 《海外英语》2022,(24):19-21
随着中国影响力的逐步提升,中国饮食文化也在不断输出中影响着世界,中国饮食文化的海外传播与发展更能丰富和发扬中华文化,加大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为了能够更好地传播饮食文化,饮食类翻译研究必要性尤为突出,饮食类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递。文章分析了饮食类语句翻译所适用的策略并对其逐一进行实例分析,为饮食类语句翻译提供了可参考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7.
笔者谋划编写出版历时24年的《中国饮食文化区域史丛书》将于2014年内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丛书原以中国历史上存在过的11个饮食文化区位各一分册并一综合卷的12册组成,计划600万字,而目前只能以10册的略写本形式付梓。丛书的编写坚持中华食学研究"十三亿人口,五千年文明"的"大众餐桌"基本理念与原则。是以人类或民族食生产、食生活的地理、自然、文化地域要素制约的"饮食文化圈"理论认知中华饮食史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评论《史记》人物的诗歌是《史记》评论成果的一种重要形式,与其它评论形式几乎同时,诗评《史记》人物出现于东汉,发展于魏晋,兴盛于唐宋。诗评《史记》人物见解深刻,感染力强,具有其它评论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吕氏春秋》是总结先秦诸子之学、折射百家会通趋向的巨著,也是反映先秦时期社会生活如何铺排的文献。随着史学研究视野与角度的扩展,《吕氏春秋》中体现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食事活动的材料应挖掘出来,并赋予新的诠释与阐发。《吕氏春秋》中的饮食思想、饮食与社会两个层面是对先秦社会生活型态的某种"碎片化"反映,对理解先秦饮食文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大长今》这部2003年播出的以朝鲜宫廷为背景的历史剧,讲述了朝鲜中宗时期,出身卑微的长今进入御膳房,凭借其精湛的医术成为王的主治医生的传奇故事。主人公长今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她是一名女医,但并没有剧中从御膳房宫女成为御膳房尚宫的经历。电视剧《大长今》聚焦于饮食,详细地展现了宫廷饮食文化。这部电视剧在亚洲以及中东、欧洲等60多个国家走红,使得韩国饮食和韩服等韩国传统文化也开始走向世界。同时带动了旅游、餐饮等行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饮食文化研究领域的众多学者中,何宏教授的学术成就突出。其在食学领域诸多原创性的学术成果,体现"勤学"、"巧思"的重要性。何宏教授的钻研学术精神,体现了中国新一代食学研究者不断继承并力图超越的不凡勇气。其学术成长过程可为有志于食学研究的年青才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李卉 《涪陵师专学报》2013,(4):69-73,136
自1930年代中期始,已有文章对何其芳的创作进行评论,民国时期的相关评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对何其芳早期作品《汉园集》、散文集《画梦录》的评论;对何其芳延安时期文艺思想的评议;1940年代对何其芳散文及创作道路转向的评论。民国时期对何其芳散文创作的研究居多,有论者提出"何其芳体",因当时何其芳《画梦录》影响较大,成为不少散文写作者模拟的对象;而对何其芳创作道路转向,1930年代末期开始即有不少敏锐的评论者便已给予了相当的关注,一直延续到1940年代末;另外,何其芳创作的现代性、原创性及所受中外文化影响等论题,民国时期论者亦有所涉及。  相似文献   

13.
何家英所塑造的女性人物纯净中透着雅致,自然中透着灵动,独具诗情画意,这样的女性人物是唯美的、健康的,代表着新时代的女性美。何家英的人物画,从表层的意象,到深层的审美追求,再到创作背景的深入挖掘,都对女性美进行了深层涵义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1949年底到1952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对知识分子进行大规模思想改造.新儒学派的代表人物冯友兰,三四十年代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西化派艰难的历史文化选择中徘徊.建国初期,他积极参加土地改革的劳动学习,实现了从排斥马克思主义到坚决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巨大转变.  相似文献   

15.
16.
17.
民国时期杭州西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杭州西餐历史回顾的基础上,考察了民国时期杭州西餐业经营状况及人们对于西餐的态度,分析了西餐文化对杭州饮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著名女作家萧红的《生死场》,深刻地揭示了东北乡村女性在日本侵华期间遭受的异族侵略和男权压迫的双重生存悲剧;台湾女作家叶陶创作的《爱的结晶》,在台湾日据时代的背景上,讲述了两个选择不同道路的女同学在社会动荡中的命运遭遇。这两部作品蕴含着强烈的女性意识,通过对女性生存境遇的思考,批判了带给婚姻家庭悲剧的男权中心话语。  相似文献   

19.
由于居住地域、自然环境、生活习俗以及传统文化等因素影响,傣族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异彩纷呈的服饰文化,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独特的审美情趣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近年来,随着傣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价值观念的变化,傣族的传统服饰也发生了较大变迁。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培育傣族群众的文化自觉意识、建立傣族服饰博物馆以及加强傣族服饰文化的活态传承,是傣族服饰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