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2011年3月2日,著名医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泌尿外科的奠基人、九三学社的杰出领导人,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院士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这位曾经见证共和国总理最后岁月的“红色御医”,尽管生前担任过众多重要职务,但所有的“传奇”都被医生这一职业所涵盖。  相似文献   

2.
侯艺兵 《留学生》2011,(4):34-35
无论在校长办公室,还是在果园实验田.只要谈起柑橘,邓秀新院士就抑制不住自己的激情。  相似文献   

3.
张咏晴 《大学时代》2006,(11):32-33
谷超豪,1926年生于浙江温州。194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并留校。1953年至今在复旦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1957年赴莫斯科大学力学数学系进修,获物理-数学科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复旦数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务。  相似文献   

4.
侯艺兵 《留学生》2010,(6):38-39
屠海令院士是个大忙人.联系采访他的时间不得不一推再推.直到一个月后的一天,屠院士才挤出了一上午时间,接受了我的拍摄采访。  相似文献   

5.
秦刚 《神州学人》2008,(2):28-29
冬日午后的南京大学(以下简称“南大”)校园里,阳光明媚而柔和,古色古香的建筑散发着浓浓的科学和人文气息。然而走进南京微结构国家实验室(筹)主任办公室,狭小的空间、紧凑的布局顿时与户外的闲适风景形成鲜明对比。一位长者正伏案工作,见笔者进来,立即起身招呼。一脸谦和而又颇有学者风度的他,正是2007年新增中科院院士邢定钰教授。  相似文献   

6.
天空晴朗,空气清冽,冒着炎热,社长和我踏上了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采访胡见义院士的路途。胡院士素来是个不慕虚华、淡泊存利的人,曾多次婉拒过我们的采访邀请,所以这次争取到的面谈机会显得非常珍贵和难得。  相似文献   

7.
2010年4月8日下午,虽然室外下着淅淅沥沥的雨,但厦门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多功能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厅内的气氛却温馨而热烈,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田昭武先生作客厦门大学“名师下午茶”活动,与同学们分享他的治学之道与人生智慧。  相似文献   

8.
他,1980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是计算机领域最早两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之一,也是当时技术科学部最年轻的院士。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大型通用电子管计算机和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大型通用晶体管计算机系统结构设计负责人之一。专为两弹一星服务并被誉为“功勋计算机”的中国第一台每秒十万次以上的通用晶体管计算机系统结构设计负责人。中国第一台超大型向量机757的原理提出者和总体设计负责人。中国第一个管理程序总体设计负责人。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控制计算中心早期设计负责人之一。当记者满怀敬仰之情去拜访这位在我国计算机领域拥有如此多的第一的老人时,坐在宽敞的沙发中的他,中等身材,瘦弱而单薄,谦和而朴素,说话有条理,办事干脆利索。交谈中,往往被他的爽朗、平易近人和坦诚的性格所感染。他就是我国计算机科学家、中科院院士高庆狮。  相似文献   

9.
杨克 《大学时代》2006,(1):24-25
期待见到杨卫,远超过采访本身. 这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给人们带来了太多的想象.从小学的"跳级生"到15岁下乡做知青,从车间工人到清华大学的第一届研究生,从美国布朗大学的博士到49岁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坎坎坷坷一路走来,杨卫走出了"被耽误的一代人"的精彩和辉煌.以做事认真著称的杨卫到底会是什么样子?心中多少有些忐忑.可真正见到杨卫的那一刻,迎来的是从容的微笑和亲切的话语,温和得如同阳光般灿烂.  相似文献   

10.
75年人生如白驹过隙,当年同济大学的风华少年如今已是我国半导体器件及微电子学专家,在科研领域硕果累累:他负责过“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防科工委及各种省、部级项目近20项;获得美国发明专利两项、中国发明专利三项;获国家发明奖及科技进步奖两项,国家教委及省部级奖13项。他是中国电子学会会士、美国IEEE高级会员、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员。  相似文献   

11.
1978年,徐迟的一篇题为《哥德巴赫猜想》的报告文学一时之间令陈景润成为华夏大地上最耀眼的明星。然而我国最早在歌德巴赫猜想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的却另有其人。  相似文献   

12.
侯一兵 《留学生》2010,(7):34-35
张改平在实验室里显得很活跃,他的工作伙伴,河南省动物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办公室主任邢广绪说,“跟张老师这么多年了,他爱泡实验室的特点始终没变。他的节假日几乎全部奉献给了实验室。人人都知道一个‘秘密’;大年初一.如果你想找他,到实验室准没错。”  相似文献   

13.
方正怡 《成才之路》2013,(3):I0004-I0004
王选曾经说过,我想,真正的成功,还是要积累和有绝招。我一直鼓励这些年轻人,需要长期积累和绝招,在年轻的时候就需要一种非常刻苦的精神,而且丝毫不能够急功近利。我非常赞赏西方一句话,“心里想得诺贝尔奖,反而得不到诺贝尔奖。”我当年做的,根本没有想到金钱上的报酬、名誉上的这种荣誉,这个当时没有想到。所以我始终有这么一种看法:没有长时间的积累,没有好的洞察力和这种执著的精神,想成就大的事业还是有困难的。数十年来,王选院士经历了一次次人生抉择,每一次他都以创新的理念作出了一系列杰出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一个美国人来到中国工作。中国朋友给他接风,席间一个人对大家说:“不好意思,方便一下。”朋友给美国人解释说:“方便”就是去洗手间。美国人点点头记住了。过了几天,美国人参加一个酒会,一个人在碰杯的时候说:“希望方便的时候去美国看看”。美国人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要在“方便”的时候去美国呢?但始终忍住没问……又过了几天,一个美女主播要采访美国人,打电话预约,问美国人,能不能在自己“方便”的时候去采访他,美国人忍不住问到:为什么要在你“方便”的时候采访我?美女主播马上说:那就在你“方便”的时候好了,美国人当即晕倒,第二天买了机票立马回国了。  相似文献   

15.
侯艺兵 《留学生》2011,(5):32-33
初秋一日.我来到哈尔滨医科大学,校园内花团锦簇.秋意盎然。杨宝峰院士说他平时喜欢在林间草地漫步,散步是他喜爱的休闲方式。  相似文献   

16.
风云人生     
我国气象卫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从气象卫星搜集的数据是如何顺利、清晰地被地面接收,并准确分析计算的?……近日,记者采访了第九届光华工程科技奖的获得者、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地面系统总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健民。  相似文献   

17.
时代需要楷模,时代呼唤精神。 在我们的社会,总有一些人,在他们身上聚合了英勇、忠诚、信义、创新、开拓、关爱、忘我、无畏等足以让我们震撼与感动的元素,他们的人生展现及心路历程,清晰地承载着我们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他们是我们社会的楷模。他们就像苍茫大海上的航标灯,就像漫漫黑夜中的灯塔,指引并照亮着我们前进的航程。  相似文献   

18.
侯艺兵 《留学生》2010,(11):32-33
66岁的李玉院士,任吉林农业大学校长职务后,有了更多的精力从事他的食用菌研究。  相似文献   

19.
侯艺兵 《留学生》2011,(2):38-39
7月份的广州,华南农业大学农机实验田里,挽腿踩在泥泞稻田地里的罗锡文院士正在目不转睛地看着水稻直播机工作。无论远看还是近瞅,他都不像教授,而更像一个农民。 南方暑热的天气,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儿阴云密布。  相似文献   

20.
周俊根 《初中生》2007,(1):15-18,22
关于时间的妙言警句很多,然而真正懂得珍惜时间的人却很少,真正能做到珍惜时间的人则更少。请细读这三篇美文吧!希望您能从中悟出一些道理,学会珍惜人生的每一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