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作品赏析的重要意义在于从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与内容中得到一种特别的体验,不仅能陶冶读者的情操,还能使读者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语言是文学作品的核心,也是读者与作者在感情上的桥梁,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赋予文学作品的感情是不一样的,语言表达比较生动的文学作品会给读者一种灵动性,而语言表达比较沉稳的文学作品会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意。文学作品赏析主要是从语言表达的方面作为着手点,本文就文学作品赏析中的语言角度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就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文学作品的教育作用是通过作者创造的形象来实现的。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主要是指人物形象,特别是在叙事性的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是作品现实生活画面的中心。叙事性文学作品主要通过对人物和人物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只有理解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理解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的作用,才有助于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呼告”产生于感情强烈而急剧的变化之中,是用以抒发强烈感情的一种修辞方式或艺术手段。在文学作品中,它常常被用来表现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的种种思想和激情。由于呼告的语言生动活泼,所以能对读者产生强烈感染的效果。各种文学体裁,都把“呼告”作为重要的抒发感情的艺术手段。在戏剧中运用“呼告”,在我国是有光辉传统的,关汉卿的《窦娥  相似文献   

4.
幼儿文学的阅读鉴赏是人们接触幼儿文学作品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是文学作品在读者方面引起的一种艺术思维活动,同时还是一种审美的认识活动和审美的享乐活动。幼儿教师重视探索幼儿文学的鉴赏规律,对实现幼儿文学作品的审美教育,对陶冶幼儿的思想、感情、品德、情操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教师可以自如地运用幼儿所喜爱的儿歌、故事、戏剧等文学形式,组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幼儿教师还必须具有创编幼儿文学作品的能力,针对幼儿生理心摆上的特点、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存在问题,确立教育中心,选择孩子乐意接受的方针,动手编写或创作一些幼儿文学作品,让孩子们在笑声中接受教育。要求幼儿教师成为幼儿文学的创作者,是我们所追求的,也是较难的。那我们可先成为一个善于改编幼儿文学作品的改编者。  相似文献   

5.
训练点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1)文学作品的形象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激发人们思维感情的生活图景,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一般来说,文学形象大都指小说、戏剧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诗歌、散文也涉及形象的问题。它既包  相似文献   

6.
泰纳在《英国文学史》序言中说过这样一段话:“一部书越是表达感情,它越是一部文学作品,因为文学的真正的使命就是使感情成为可见的东西。一部书越能表达重要的感情,它在文学上的地位就越高;因为一个作家只有表达整个民族和整个时代的生存方式,才能在自己的周围招致整个时代和整个民族的共同感情。”文学之生命精义一经这伟大人物的洞见,便由这伟大人物用最轻松、最浅而易见的语言传达给我们,为我们所理解、所映证、所接受。泰纳表述的实质在于:文学是情感的世界,离开了情感就不成其为文学;作家所要表达的情感应“深深地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别林斯基),才能招致整个时代、整个民族的感情共鸣。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本中描写人物的文章,总要写人物的神态。这是因为人物的神态是人物的一种行为表现,它和人物的思想感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人的感情往往是通过人的神态反映出来的。学习写人物的作文,如能恰当地运用神态描写,文中人物的感情就能栩栩如生地跃然于纸上,显得更为具  相似文献   

8.
文学就是人学。人都是有感情的。在阶级社会里,人的感情往往打上了阶级的烙印。文学作品以形象反映生活,作品的形象总是渗透着作者特定的思想感情。而文学作品的教育作用,又常常是通过以情动人来实现的。因此,有情,便成了文学创作的特点之一。 刘勰是我国南朝齐、梁时代的文艺理论家。关于创作与感情的关系,在刘勰之前,早已经有人论及到了。《乐记·乐本篇》中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这是说,人心的活动是由客观事物引起  相似文献   

9.
陈蓉 《学子》2013,(8):67-67
一、心理描写要具有个性特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精神世界和思想活动,即使是对待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也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感情。他们的情感体验不同,表现在内心中的活动也就不一样。心理活动要抓住人物个性的特点,符合他们的性格身份。二、心理活动并不单纯只是心理描写1.除了直接写出人物的内心活动外,还可以借助人物的言语、神态、行动等描写方法间接表现人物的心理。如,在《红  相似文献   

10.
陈蓉 《学子》2013,(9):67
一、心理描写要具有个性特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精神世界和思想活动,即使是对待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也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感情。他们的情感体验不同,表现在内心中的活动也就不一样。心理活动要抓住人物个性的特点,符合他们的性格身份。二、心理活动并不单纯只是心理描写1.除了直接写出人物的内心活动外,还可以借助人物的言语、神态、行动等描写方法间接表现人物的心理。如,在《红  相似文献   

11.
文学欣赏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欣赏者对艺术形象须有一定的鉴赏力,才能够进入艺术形象的生动图景之中,认识到这图景所描绘的生活本质意义,这就是知音.作为欣赏,艺术形象的魅力足以使他产生感情上的强烈反应;同时,艺术形象之所以为欣赏者所赏识,也在于这形象的潜在感情力量与欣赏者的主观感情相通,心心相印,感慨莫名,这就是动情.文学作品只有通过欣赏才能产生它的社会作用;没有欣赏,任何动人的作品也无从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学就是人学,而人的心灵感情是复杂而微妙的,因而表情才是也多种多样,读者要读懂作品必须是作家的知音,作家要塑造人物又必须是其笔下人物的知音;作家要写出不朽之作,他既应是语言大师,又应是伟大的心理学家,本文选取八个方面分析了文学作品的表情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文学作品是作为客体提供给读者的。作者在完成创作之后,文学作品就属于社会,就要与读者发生联系。在这个联系过程中,读者的欣赏活动也许有与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一致或相似的心理活动和感情波动,也许会产生作者原来根本没有意识到的新体验,作者极为重视的某些寓意却没有被读者发现。这种种可能情况的发生,使读者与作者在关于同一作品对象的感情及艺术感受上产生错位。错位现象在文学活动中的积极意义,是在文学活动过程中,使作者、读者与作品之间产生新质,在创作与欣赏之间产生具有创造意义的交流,从而使文学作品发生增值变化。一、作…  相似文献   

14.
魏茹 《天中学刊》1999,14(6):81-82
狄德罗说:“只有情感,而且只有伟大的情感,才能使灵魂达到伟大的成就。如果没有情感,则无论什么道德文章都不足观了。”作家倾注在作品里的情感使得文学作品具有感染、陶冶人们健康情趣的功能,也就是说,作家在创作时不仅要写出自己的激情,还要写出他们体验到或想象到的各种人物的感情,从而使文学作品产生各种情感感染的作用。如果说文学作品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那么,凝聚在作品中的情感也是人的本质力量之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阿·托尔斯泰在概括文学的作用时才说:“文学的一个总的目的是:从感情上认识伟大的人。”苏联当…  相似文献   

15.
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阅读与欣赏是必不可少的。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语言和其他书面符号中获取意义的行为,是读者在感知文章语言符号的基础上,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思维,掌握文章思想内容的精神活动。欣赏是在阅读认知的基础上,以审美享受为根本标志,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活跃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以及深刻的情感体验。托尔斯泰曾指出:“艺术是这样的一项人类活动,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情感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没有丰富的情感内涵,文学作品固然难以成为文学作品;没有深刻的情…  相似文献   

16.
文学作品的教学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中明确的指出:“文学作品的教学,要使儿童感受,要使儿童的感情意志得到陶冶,要使儿童对作品有全面领会,对形象有完整的认识。”也就是说通过文学作品的教学,使儿童从理解作品的语言抓住课文的内容对人物作出正确的评定,在认识上是非分清,在感情上爱憎分明。因此教好文学作品不但能丰富儿童的语言,培养儿童独立地自觉地阅读能力,同时也负起学生思想教育任务。这项任务是通过讲读课来实现的。我现在就“怎样教好文学作品”写出两点体会和大家共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的变态心理主要是指人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动机和意志行为活动、智力和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异常表现。而文学作品中塑造的变态人物却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作品主题、凸显人物形象与意义、揭露人物生存环境的本质,中学语文教材中选人的文学作品里就有这样的变态人物。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用来交际的,人类的任何交际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情景语境。翻译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交际活动,因此也依赖于具体的情景语境。本文就情景语境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对话翻译的影响和制约进行了探讨,同时指出情景语境在文学作品人物对话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不仅具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而且对学生还具有熏陶渐染的影响——也就是还具有美悦作用。文章的美悦作用不仅表现在文章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使人获得审美的享受,而且表现在文章阅读本身就是一种精神消遣、休息娱乐的过程。从读者心理来看,人们阅读文章一般总是希望扩大眼界,了解周围世界的情况,体验他人的生活和感情,或者为了休息娱乐,消除一天的紧张和疲劳。人们在五彩缤纷的文章中体验和感受新的人物、新的事物和新的生活,从而得到快乐,忘却劳累,陶冶精神。在这方面文章的真实性比文学作品的虚构性更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相似文献   

20.
想象品鉴美     
毛艳 《文教资料》2006,(8):125-126
文学作品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只有通过鉴赏才能完成;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是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重建过程。鉴赏者在鉴赏过程中,也总是希望能从作品中得到感情上的满足、认识上的深化以及美的享受。在这个过程中,文学作品便发挥它的陶冶性情、改造灵魂的作用。这就是文学艺术的特殊功能——它能使人获得美的享受,这就要求我们在平凡的文字中发现美。法国雕塑家罗丹说“世界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当我们感受到某种美的事物、美的言行、美的情操时,就会产生一种兴奋、愉悦和满足的情感,进而激起我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