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教学设计与说明 “鸡兔同笼”是新世纪教材五年级上册“尝试与猜测”这个单元的内容。教材为什么将其确定为学习内容?通过这个内容的学习,学生将得到哪些方面的发展呢?通过研究学情和教材.我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韩大胜 《学语文》2013,(6):10-11
王荣生明确指出,教学中我们应依据史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学情选择教学内容。我觉得这可以看作是两大原则和方法.在教学中应自觉遵守和运用。而王荣生在阐述有关“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的报告中多次提到“正常阅读”这一说法,给了我很大启发,使我荫发了一个念头: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正常阅读”,而不是从成人甚至是语文教师的高度和视角去看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学情"是一个缩略词,其内涵没有公认一致的界定,可以理解为"学生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两种意义,后者意义范围较前者窄,更强调与学生学习相关的因素。了解和分析学情是为了教师教得更有效,更能促进学生的学。就学生学习某一具体知识内容而言,学情可以分为前学情、中学情和后学情。不同阶段的学情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不同的影响和作用。一、以学定教:前学情是教学设计的基础【案例1】有了差异怎么办?最近应邀上一节公开课,内容是《2、3、5的倍数的特征》。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进行了前期的学情调查,结  相似文献   

4.
<正>课前思考:1.基于学情把握教学起点。了解学情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也是教学策略选择与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备课前,只有对学情进行全面分析,课堂教学才能有的放矢。“圆柱与圆锥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但在此次教学评审活动中教师的教学对象为五年级的学生。五年级的学生学习六年级的内容具有较大的挑战,也成为制订本节课教学目标最大的思考点与突破点。为衔接本节课的学习,该班学生在一周时间内粗略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圆的认识”两大板块知识内容。  相似文献   

5.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备课怎么备”、“教学设计如何设计”、“写教案如何写”之类的问题。在大学读书时,教《教育学》的老师在讲到“如何备课”这一节时,苦口婆心地强调要“备教材”、“备学生”,以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学情”作为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的依据。记得期末考试时出的考题就是“怎样备课”。自己做了教师之后,我一直按“备教材”和“备学生”这两个要求来设计我的教学。后来我发现,“备教材”与“备学生”其实是合而为一的事情而并非分开的两个要求或两个程序。我将它理解为“根据学生的学情梳理教材的知识结…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等方面对“二元一次不定方程”的教学进行说课设计,并把启发式教学法、类比教学法和探究教学法融入到该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该节内容,同时也为《初等数论》课程中其它内容的教与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植树问题”在小学四年级的教学中是一个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又无从找到形象教学模型的内容。两年前我第一次教这个内容时,想尽了一切办法.也费了好多口舌,但是.学生还是不能全面掌握。但是当听完柏老师的这节课后,我顿时醒悟了。  相似文献   

8.
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子平 《山东教育》2003,(10):38-38,44
前几天到学校进行教学视导,听了几节计算课,这几节课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是相似的,都是先创设一个问题情景,然后让学生列算式计算。比如其中一节是教学“有余数的除法”,首先,教师让学生把8块糖平均分给4个同学,让学生列出算式进行计算,然后又让学生把9块糖平均分给4个同学,让学生列出算式进行计算。我问学生列式计算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学生一无所知。这节课教师设计的意图很明确,是由学生学过的知识,即没有余数的除法,过渡到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即“有余数的除法”,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在这一教学过程中,缺少了一个重…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课堂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但在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同时又不能丧失教师的主导地位,要有选择性地“教”,做到“教是为了不教”。那么,如何根据学情以及教学的重点、难点决定“教”的内容和方法,又能在课堂有限的45分钟内做到“不教”,给予学生充足的探索、尝试的空间和时间?5月,我在南京市金陵中学做了一节公开课,课的内容是《收发电子邮件》。在分析了教材、学情后,我对本节课“教”与“不教”的选择做了一些尝试。一、“教”的处理片断1:你能告诉大家你的电子邮件地址吗?电子邮箱的用户名和电子邮件地址格式看似简单,学生经…  相似文献   

10.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这节课的内容复杂且微观,如果仅仅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并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不到培养。文章主要介绍如何采用诱思探究教学法进行该节内容的教学。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笔者上了一堂市级公开课,内容是《DNA的结构和复制》。这是高二第一轮复习中的一节复习课。“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和“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既是该节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如何在教学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呢?我通过对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决定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2.
<正>章建跃认为:“从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合理性和学生思维过程的合理性上加强思考,这是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挖掘内容本质,结合学情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本文以“随机事件的概率”(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例,对此进行探究.一、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挖掘核心素养培育因素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是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情制定的,不仅要体现教材的内容,还要立足于学生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笔者上了一堂市级公开课,内容是《DNA的结构和复制》。这是高二第一轮复习中的一节复习课。“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和“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既是该节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如何在教学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呢?我通过对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决定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4.
近来,我下校上一节研讨课,内容是人教版第九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本节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剪拼、观察等活动经历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这一领域教学的要求,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或许能给大家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5.
对“(整数值)随机数的产生”这节课,从教学内容解析、教学目标设置、学生学情分析、教学策略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和课堂教学目标检测六个方面进行了教学设计,并依据设计进行了教学实践,做了实践后的反思.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会设计随机模拟实验,并能够借助计算机或计算器进行具体实施,因此这节课设计的立意为在学生理解随机模拟基本思想的前提下,探索通过模拟实验的设计与实施提升学生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我曾经多次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一课,尽管自己尝试了多种教法,但都不满意。最近,我又教学同样的内容,这次我作了较大的处理.把教材中两课时教学的“能被2、5整除的数”和“能被3整除的数”调整为一课时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把这节课的主要进程介绍给大家,与大家共同商讨。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将“倡导探究性学习”作为课程理念之一,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在一次关于“减数分裂”的教学中深刻体会到了探究式学习的妙处.浙江省的《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将“比较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异同”定为这一节内容的发展要求,而学生对于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过程难以掌握,导致“细胞分裂图的判断”成为这一内容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采用了教科书中第23页“模型建构”的方法,并在原有教科书内容的基础上做了改动.现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整理如下,供同行参考、切磋.  相似文献   

18.
教学难点是以学生的学习感受来定位的,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到困难的知识点。要想有效突破教学难点需要对学生的学情有充分的把握。笔者利用学情前测,对学生在“认识几时几分”这节内容的学习难点精准把握后,设计了有针对性的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在准确认识时间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建构某个时刻时针和分针空间表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九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上过许多节课。大部分已经印象模糊了,但有一节课让我至今仍记忆犹新。那是一节区级公开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熟练掌握VB程序设计中timer控件的使用方法。为了这堂课,我在教学设计时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充分研究教材和学情后,结合学生生活,我定下了《魅力朱家角》这个课题,  相似文献   

20.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一节涉及了一些高中生物的原理,对初一学生来说,这些原理是抽象的,难理解的.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怎样才能突破这一难点,上好这节课,本文试就对这节课的处理谈谈自己的几点尝试.1生物现象与直观教具相结合直观教具能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特别是能与生物现象相结合的“新颖”的直观教具,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大脑皮层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思维,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节课我设计了两套剪贴图(图附在后).在讲述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时,利用了第一套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