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冉乃彦 《河南教育》2005,(11):43-43
惩罚对于教育来说只是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一也就是说承认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并不等于必须有惩罚才是完整的教育。当老师没有使用惩罚而取得教育成功时,难道还需要检讨自己的教育不完整吗?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课程》2007,(12):45-47
教育惩罚(或者说教育惩戒)正在成为许多中小学校长、教师的一个禁忌,在强调激励、赏识的同时,对惩罚往往绝口不提——尽管在实际工作中几乎没有人不使用某些惩罚的手段,甚至有人喊出了“教育,拒绝惩罚”的口号。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爱的事业,教育惩戒作为教育的一种形式,也应该以爱为基础. 1.以关爱为基础 (1)教育者要出于爱.教育惩戒本身不是目的,也不是为了惩戒而惩戒,教育惩戒本身应出于对学生深深的关爱.没有以爱为基础的教育惩戒将会被异化为身体和心灵的惩罚和苦役,从而失去教育性.  相似文献   

4.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惩罚教育在坚持"教育性关怀"原则下,通过"当头棒喝"让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我惩罚、集体惩罚和制度惩罚是三个比较理性的惩罚方式。  相似文献   

5.
论惩罚的教育意义及其实现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惩罚具有教育意义可以从教育史和教育思想史、文化与法规、逻辑与伦理等多方面加以证明。惩罚的教育意义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条件。合理地使用惩罚是教师的专业权利和义务。许多对于惩罚似是而非的否定,往往是因为缺乏对惩罚教育意义的理性分析,把惩罚与惩罚的特定形式以及惩罚实施中的问题混为一谈,把惩罚之教育意义落实中的问题与惩罚之教育意义本身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6.
父母惩戒(以及学校教育惩戒)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惩罚虽然是一个微观的教育问题,但它又是一个教育生活的日常课题,有关惩罚的理解事关教育的健康发展。(檀传宝,2004)关于父母惩戒(或惩罚)在理论上一直存在争议,但在实际当中的运用却是普遍的。在教育现实中,对于惩罚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不敢使用惩罚,一味地宽容;一种是使用惩罚过重,甚至过滥。虽然因血缘关系的存在,这种体罚不大可能导致严重后果,而国家和社会对此也更为宽容。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学校教育中,很多人认为惩罚教育已不足取,而能够给学生充分自信和自尊的赏识教育更能深入人心。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赏识教育无节制的泛滥带来的惩罚教育的缺失。实际上,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而惩罚教育能否作为有效的教育管理手段,取决于教师能否很好地使用惩罚教育。一、使用惩罚教育要以爱护和尊重学生作为基础学生犯错误在所难免,对犯错误的学生实施一定的惩罚,是学校教育和管理学生的必要手段,但我们必须明白,惩罚仅仅是一种手段,而教育才是目的。不论我们采用何种形式的惩  相似文献   

8.
合理的教育惩罚是一种教育性手段,其本质功能在于重申并维护学校规范的权威。这一功能通过教育惩罚对违规学生的自我感重塑和归属需要的激发而实现。教师在对违规学生实施惩罚时,要做到以引导为基点,以否定性体验为过程,以改过迁善为目的,彰显教育惩罚的教育性。  相似文献   

9.
曾霞  谢鹏云 《考试周刊》2012,(41):176-177
针对中小学惩罚过度的情况,本文认为,一方面,惩罚教育不等同于体罚,教师应该合理地使用惩罚,防止因随意性的惩罚而酿成悲剧。另一方面,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中恰当地使用惩罚对维护教育秩序和促进学生社会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现今教师无度惩罚学生的现象,揭示和反思学校教育中惩罚教育实践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策略,以达到落实惩罚教育的效果和切实改善教师使用惩罚教育的情况,使教师能够科学地运用惩罚教育。  相似文献   

10.
教育惩罚是一种促进学生改正错误的教育手段,通过使学生感受到一定痛苦而发挥作用。教育惩罚作为一种方法本身没有好坏,只是由于一些教育者没有充分理解其功能、目的及要求,较少考虑受惩罚学生的主观感受,忽视激发并利用学生的内在力量,而主要借助外在教育压力进行惩罚,因此在使用时造成了许多伤害问题。我们认为很有必要根据惩罚的功能和要求,以及学生主观方面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以取得学生内在力量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惩罚教育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小学校,由于种种原因,普遍存在老师对学生“惩罚”使用较多、研究较少的问题,这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和原则。在惩罚教育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宜,灵活运用,讲究操作规范;从而使教育管理工作走出困境。达到应有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2.
当我们对教育惩罚本质内涵进行探求时会发现,教育惩罚是借惩罚的手段来行教育之便,其作为教育性的管理手段是合道义、合道德的,具有天然的正当性。但其本身又是带有强制性的。这一强制性与时下保护人权、学生中心、赏识教育思想观念的盛行相抵触。除此之外,不当的教育惩罚实践引发的诸多恶果等都在不断地消解教育惩罚存在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育惩罚的异化、教育法律对教育惩罚的忽视、社会舆论对教育惩罚的施压、赏识教育对教育惩罚的否定。因此,为了保证教育惩罚不逾越自身的正当范畴,就必须在实践中遵循其自身的存在逻辑,重构教育惩罚的精神内核并辅以科学合理的制度保障,提升教育惩罚实施主体与外部社会舆论的理性素养,避免教育惩罚权的滥用,实现正当教育惩罚在实践上的回归。  相似文献   

13.
教育需要对学生有一种约束。对学生的惩罚和强制与正面教育永远是相辅相成的,反对体罚,但不应反对合理的教育性惩罚。应该研究其实施的度、量、序、式,规范惩罚与强制,使之符合教育规律与教育的科学性。合理的教育惩罚具有几层含义:(1)合乎法律规范,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施行;(2)合乎道德规范;(3)具有教育性,符合教育要求,具有教育意义。因此,合理的教育惩罚既是合法的、合道德的,又是有教育性的。  相似文献   

14.
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强化手段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消极强化手段——惩罚;另一类是积极强化手段——赏识。实践证明,学生对惩罚往往容易产生抵触情绪(逆反心理),而对赏识却欣然接受。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贯彻以赏识为主的原则,因为它是比惩罚更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惩罚的涵义、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提出了惩罚在教育中的作用及使用惩罚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报应性惩罚观与功利性惩罚观分别把公正性、功利性作为教育中惩罚合理性的首要根据,具有一定合理性,但二者都没有把违纪学生的身心发展当作最终目的。教育惩罚观将教育性作为惩罚的中轴,这要求惩罚以一定的情感为基础,指向违纪学生,在道德层次上消减违规动机,保护学生的探索本性。公正性、功利性围绕着教育性这一中轴,惩罚才不会远离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于现阶段的小学教育来说,采取教育惩罚措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发展,从而使小学生得到健康成长。不过,教育惩罚是需要适度把控的,如果教育惩罚过度则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在文章中,笔者将以教育惩罚在小学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为根本,深入分析对教育惩罚进行优化的相关有利措施。  相似文献   

18.
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终于出台了,这对于解决教师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等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不意味着教师从此可以像法官那样对照规则轻松地解决教育惩戒问题。许多研究都证实,“一张明确而具体的规则和后果的清单将会导致一种相互对立的氛围”(埃尔菲.艾恩《奖励的惩罚》,2006)。当成年人使用包括“高度控制”“强力推行”或只是简单惩罚等各种惩戒性措施时,一些孩子会变得更具有破坏性和侵略性,并更加充满敌意。不当惩罚的最大问题是孩子自主意识,特别是自我管理能力的丧失。由此可能带来的后果是“盲从”“计算风险”或“逆反”。要想尽可能减少教育惩戒的这些负面效应,教师就要将教育中的惩戒与社会中其他类型的惩戒区分开来,全面提升教育惩戒的教育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张辉 《中国教师》2006,(11):60-61
教育惩罚的存在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它能够伴随着教育的发展而延续至今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同时无论从教育理论界还是社会现实中,人们也都没有全盘否定教育惩罚。其实无论是恶性惩罚事件,还是教师对惩罚的弃用,并不是教育惩罚的本质原因所致,而主要是由于没有寻找到合适的惩罚方式而已,从而使教育惩罚失去了教育的效用。寻找一种良性的惩罚策略,增强惩罚的实效性成了现代教育急需解决的难题。一、规避暴力性,回归教育性:增强惩罚实效性的基本要求要解决一个问题,首先要弄清问题存在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笔者认为现在教育惩罚失效的根本原…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大众化已经提耻了我国高等教育决策的议事日程。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存在着高等教育民主、高等教育与教育的关系、教育经费、教育质量、教育形式、经济影响、制定高教大众化目标的参照系、管理体制、培养目标、教育性失业等十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