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读庄杏珍     
赫赫有名的庄杏珍,沉寂多年。近读《慧心兰质》一文(《江苏教育》2007年第9期),再次受到教育和洗礼。庄杏珍今年80岁,从教60年。她当过教师、主任、副校长,编过教材,做过编辑,还曾是苏州教科所的科研员,但她从未离开过学生、课堂、学校及教育,她对学生的关爱、对课堂的专注、对学校的依恋、对教育的执着,异乎寻常,感人至深。如此阅历丰富、才识过人、个性鲜明的一个人,作为我省第一批特级教师,始  相似文献   

2.
我校是一所具有近七十年历史的省级重点高中。近几年来,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拓宽强师之路,构筑名师工程,培养了一支具有创新意识,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我校“名师工程”硕果累累,184名教师中,高级教师108人,其中,特级教师8人,各类拔尖人才36人。有人将海中称为“名师聚集的洼地,学生成长的高地”。一、营造教师和谐成长的氛围。名师不是刻意塑造出来的,也不应该有一成不变的唯一标准。名师是充分尊重个性的结果。我校这样一个名师聚集的洼地,教师群体乃是不同个性教师的聚集。上百名教师有着各自不同的学术背景,独特的个人经历…  相似文献   

3.
记得我在区骨干教师高层论坛上曾经为了说明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用“我们应该牵着蜗牛去散步”做比喻,引起了与会教师的热烈反应。省语文特级教师教研室赵主任说:“我认为这样还慢不下来,应该是蜗牛牵着我们去散步”。在大家的笑声中,市名师储校长接口:“我认为这样还缺乏情调,应该是我们与蜗牛手牵手地散步”。  相似文献   

4.
莘县实验小学这些年来获得了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等三十余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还培养出包括两名特级教师和一大批省、市教学能手在内的名师.各项工作成绩斐然。这得益于他们创造的“一线工作法”。所谓“一线工作法”,就是“问题在一线发现、困难在一线解决、任务在一线落实、经验在一线总结、典型在一线推广”.  相似文献   

5.
曾经早早地仰慕过她——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低年级语文教学艺术大家——王兰。她是玄武区乃至南京、江苏教育界的泰斗级人物,长江路小学优秀语文教师团队的旗帜,几十年来培养出一代又一代高徒名师,用亲身实践写下了师徒传承的动人佳话。  相似文献   

6.
做这样一种形式的一期策划并不是我们的初衷。 我们的初衷就像在本刊今年第九期头条编者按中已经说过的,是采写一组老特级教师,再现他们的成长历程。具体到特级教师张兴华,就是采写这个人物,说出他的故事,让他的经历启发、激励青年教师成才、成长。我们也确实进行了采访——就在今夏最热的时候。但采访的结果却不如所愿,因为从张兴华嘴里,我们听到的全是与青年教师交往的故事;而采访青年教师们,听到的又全是他们和张兴华的故事。更有意思的是,他们中许多人都称张兴华为“师傅”,说自己是张兴华的“弟子”。不仅如此,我们还听说,今年11月上旬,在张兴华的家乡南通,有一个名为“张兴华和他的弟子们——一个名师团队的展示及其构建成因”的专题教研活动。在这次活动中,近年来在国内小数教坛相当活跃的华应龙、徐斌、张齐华、贲友林、施银燕、蔡宏圣、许卫兵等南通籍青年名师将开设观摩课——这些人都是张兴华的“弟子”。而要来参加这次活动的,还有南通市内、南通市外、包括江苏省外的更多的弟子。弟子多,而且层次高、影响大,这是张兴华留给大家的印象。这种印象被一些爰用“现象”一词的人称为“张兴华现象”。这种现象自然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第一、何谓名师?名师的作用到底有多大?第二、一个人在他热爱的道路上到底能走多远?就这样,我们改变了计划。我们同时还放弃了自己采写的故事,而把版面全部留给了张兴华和他的部分弟子。因为,在他们所讲的故事里,有我们所要的全部答案。而且,我们的初衷也几乎可以完美地实现。  相似文献   

7.
黄瑞  张磊 《今日教育》2012,(9):25-27
刘小红,重庆市江津区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学高级教师、重庆市名师、重庆市特级教师、重庆市首批学科带头人、重庆市“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她致力于“做研究型的教师”,努力探索教学与科研的结合,长期坚持深入一线指导学校、教师工作,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明柱 《教书育人》2007,(10):18-19
苏北某市曾对本市的特级教师、名教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做过统计,他们中工作在农村教育第一线的寥寥无几。是什么原因阻碍了农村教师成为名师?农村教师离名师的路到底有多远?在追求教育均衡发展的今天,这应该成为教育的决策和管理者所要关心的问题,也是农村教育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少滨 《青年教师》2009,(11):50-51
《明师心语》是《中国特级教师文库》第一辑中的一部,作者是原北京市第五中学校长吴昌顺。我读《明师心语》是被书名所吸引,我奇怪为什么是“明师”而不是“名师”呢?“名师”我们大家都知道是指著名的教师、闻名的教师。学校的名师工程,树名师建名校等,让名师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心中的梦想。窦桂梅、赵谦翔、魏书生、李镇西等各地名师更为我们树立了榜样。那么此“明师”何意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读了这本书,读罢有一种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之感。  相似文献   

10.
《江苏教育研究》2008,(10):F0003-F0003
苏州市吴中区东山实验小学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自1981年被江苏省教育厅命名为“江苏省实验小学”以来,在培养青年教师工作中走出了一条“铸师魂、练内功、压担子、送温暖”的成功之路,共培养出省特级教师4名。市、区级名师三十余名,为区内外学校输送了十余名校长,其育师的经验闻名省内外,被誉为“东山现象”。  相似文献   

11.
我们常常感慨名师课堂的“润物细无声”,也常常沉醉于名师课堂的“行云流水”。我有幸聆听了江苏省特级教师沈峰执教的《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7 A letter to a penfriend,现截取了几个教学片断,与大家共赏。  相似文献   

12.
古人云:人生的最高境界为“立德、立功、立言”。如果以此对应特级教师“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的“三维”标准,入选特级教师也是从教为师的最高境界。去年我省评出的第九批特级教师代表,陕西省特级教师、渭南市澄城实验学校张玉芳老师告诉记者,荣誉不是光环而是责任。全省教师大会第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表彰优秀教师,这蕴含着党和政府对教育的良苦用心,他们期待优秀教师的事业花期不衰,更期待着我们都能以优秀教师的感染力去星火燎原。她向记者谈了自己的三个愿望,表达了一位特级教师的心声。  相似文献   

13.
名师、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这些炫目的荣誉名号对每一位有志于教育事业的人来说,可谓是事业的顶峰,人生的骄傲——对于广大教师来说,这些常常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梦境奢想。笔者有几位朋友也都是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与他们交往倒是了解了一些名师大家们的遗闻轶事。"我都是特级教师了,还需要研究什么呢?"一位已经获誉多年的特级教师如斯说。"我已经是高级教师了,再向上,离正高太遥远了,四十多了,不想也罢。"  相似文献   

14.
近日,看到特级教师宋运来主编的《名师特色课堂研习叫、学语文》一书,感到耳目一新,豁然开朗。这本书不仅展示了全新的教学艺术,还给一线教师研究特级教师、名师教学课堂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资料和模式;而且,编者在书中传递的信息,让一线教师感悟特级教师、名师的课堂风格。  相似文献   

15.
《语文知识》2014,(6):F0002-F0002
“沈庆九名师工作室”(初中语文)成立于2013年5月,由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教育局发文命名。主持人是江苏省初中语文特级教师沈庆九老师。第一批学员有6名,均为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或学科能力竞赛区级以上一等奖获得者,其中韩伟琴老师为苏州市名教师。工作室聘请章晓平、陆荣根、王春宝等区内知名教师为学科指导教师。  相似文献   

16.
苏北某市曾对本市的特级教师、名教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做过统计,他们中工作在农村教育第一线的寥寥无几.是什么原因阻碍了农村教师成为名师?农村教师离名师的路到底有多远?在追求教育均衡发展的今天,这应该成为教育的决策和管理者所要关心的问题,也是农村教育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学子》2012,(3)
崔国明,江苏金坛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江苏省华罗庚中学语文教师,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常州市劳动模范、金坛市劳动模范。连续6年领衔“常州市高中语文教育崔国明名教师工作室”,金坛市名师。金坛电视台和上海《星期三》等媒体对他做过专题介绍。  相似文献   

18.
江苏小学语文的天空从来都是星光灿烂、名师荟萃。斯霞、李吉林、于永正等是江苏小学语文教师的杰出代表。纵观小学语文教坛的著名特级教师,他们身上有什么? 作为特级教师,他们有怎样的特质? 这些特质是怎样炼成的的? 高尚的师德、深刻的教育思想、鲜明的教学风格是他们区别于普通教师的职业素养,而勤于读书、躬于实践、善于思考与积累则是特级教师们成长的内在成因和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9.
江苏小学语文的天空从来都是星光灿烂、名师荟萃。斯霞、李吉林、于永正等是江苏小学语文教师的杰出代表。纵观小学语文教坛的著名特级教师,他们身上有什么?作为特级教师,他们有怎样的特质?这些特质是怎样炼成的的?高尚的师德、深刻的教育思想、鲜明的教学风格是他们区别于普通教师的职业素养,而勤于读书、躬于实践、善于思考与积累则是特级教师们成长的内在成因和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0.
阅读导语———这是浙江省吴江市蓝泽实验小学校长、特级教师薛法根2002年11月在杭州市上的一节阅读教学课。这节课在避免繁琐多余的内容分析,凸显“以读代讲”的阅读教学特色方面将给我们以诸多的启发。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大家整齐、响亮地念课题。生:《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师:如果有人问,谁应该感到自豪?哪个字应该念重音呢?生: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我”字念重音。师:如果有人这样问:“我应该感到怎样才对?”哪个地方应该念重一点?生:《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自豪”念重音。师:如果有人怀疑,我应该感到自豪对不对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