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公开课、随堂课上,时常听到老师让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会说:“你告诉老师……”还有许多老师为了表示对学生的尊重,往往在前面冠之以“请”,在全国性的赛课中也时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乍一听倒也没什么,但细细一想,颇值得玩味。  相似文献   

2.
武凤霞 《湖南教育》2006,(12):32-32
识字教学中对生字的记忆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可喜的是,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有了尊重学生的意识,都注重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识记方法。于是,在老师的鼓励下,同学们便开始了热闹的“八仙过海”。这其中最常用的不外乎是“加减偏旁”、“编儿歌”“编故事”等,还有些同学运用了联想记忆法。在为同学们多彩思维叫好的同时,几个同学的发言引起了我的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3.
怎样面对课堂出现的问题,怎样去呵护这些敏感而脆弱的心灵。尊重学生,无疑是我们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良策。镜头1:初二七班课堂上,我发现坐在第一位的瘦小的小男孩陈某  相似文献   

4.
何谓“差生”?这个案例中的“差生”,我想用这几个词来归纳:勇敢,讲义气,舍己为人。透过他的举动,我看到了一颗善良的心。相信在很多班级里,也有这样的学生。他们成绩很差,有时还会犯错劳你烦心,但在很多时候,他们又会挺身而出:同学身体不适呕吐,他会在别人嗤之以鼻时默默清除;运动会报名时,他会在别人躲躲闪闪时毅然选择最为艰苦的1500米长跑……但更多的时候,他们表现出的是成绩差,打架,骂人.撒谎,逃学……蒙蔽已久的尘埃遮住了偶尔闪现的光芒。  相似文献   

5.
最近一次朋友小聚,听了这么一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有个私企老总,需招一个忠诚勤快的副总。经过层层筛选,锁定了最后两位候选者。老总决定亲自考评他们,就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分别从一个硕大的水缸里用桶提水,看谁能灌满旁边的空竹篮。同时告诉他们,将在晚上检查他们的“作业”,最终令老总满意的候选者,将有至成为胜出者。  相似文献   

6.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听到家长这样说:“再不听话就告诉你老师去!”家长看来这句话是很正常的,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听到这样的话,我觉得很刺耳,难道老师是大老虎、大灰狼,那么可怕?  相似文献   

7.
“啊呀,好烦啊,经常遭遇拖堂,下课仅有的10分钟都要被侵占,去洗手间也没时间,我们跟老师反映过的,老师却说是因为我们上课回答问题不积极浪费了时间,我们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8.
熊满平 《师道》2005,(7):32-33
笔从教十年有余,听的公开课无数,几乎所有的授课老师都自觉不自觉地做了课堂教学评点的有心人。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总得加以评点,或评点学生学习态度,或裁判所答问题的正误,或渲染课堂学习气氛,或撩拨积极探究的情趣。在学生眼里,老师的话就是真理。评点更是导行的真谛。不少老师精心评点,巧妙作结,风趣生动,切中主题。然而也有少数教师不注重课堂评点的技巧和方法,评点时出现了曲意迎逢学生、与教学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甚至伤害学生的感情等种种现象。现录三、五例以供研讨:  相似文献   

9.
《广西教育》2006,(11A):11-11
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失当的、不利于课程目标达成的的课堂“激励”俯拾皆是,或以含糊其辞的“答得不错”来回应学生的精彩回答,或一味给以“你真棒”、“好极了”的廉价表扬。而一些讲公开课的教师,为了追求所谓“完美”的教学效果,更是常常只提问那些回答问题正确率高而且语言流畅的学生,而对那些思考问题较慢、回答问题经常出错的学生,则置之不理。  相似文献   

10.
《教育》2006,(4):62-62
这是登载在墨西哥《数字家庭》杂志的一篇文章,是一个孩子写给教师的真实心声。全文十一个“请”字,说出了孩子们对教师形象在“为”与“不为”间的期待。那幺,请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与我们一同看孩子对老师们有着怎样的期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看到一个延续至今而且是普遍存在的不公平现象:教师安排座位不是依据学生的身高、视力等因素,而是把“优等生”、有望升学的学生安排在教室中间靠前的几排,“差生”则分布在“教室的边缘”。这种座位的编排无形中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坐在“黄金地段”的“优生”无疑是班上的“贵族”,坐在“教室边缘”的“差生”自然地沦为“贫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啊呀,好烦啊,经常遭遇拖堂,下课仅有的10分钟都要被侵占,去洗手间也没时间,我们跟老师反映过的,老师却说是因为我们上课回答问题不积极浪费了时间,我们该怎么办?含笑拭目:同感,但我们更可怜,班主任为了拖课,把她的课放在第4节,也就是吃饭前,但我们隔壁班只要一打铃就下课了,羡慕啊……  相似文献   

13.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么一种现象,当老师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学生答非所问或学生的探究结果与老师的标准不符时,老师会有礼貌地让学生坐下。当一个又一个的学生被有礼貌地要求坐下时,这时的老师往往自己会急切地把结论倒出来。为什么会是这样?最直接的答案有两点,一是教师在课前为学生精心设计了教学方案;二是教师在课堂上不折不扣地执行了自己的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14.
李成林 《师道》2006,(4):21-21
上个学期,我上了一节公开课。教研组在评课的时候,有老师向我指出了这么一个缺点:上课开始和结束时,应该让学生起立;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起立。如果不起立,往小里说,是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没有养成,任课老师没有尽到责任;往大里说,有损老师的师道尊严。希望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改正。我当时听了,微微一笑,心里想,假如这叫缺点的话,我恐怕永远也不想改了。从走上讲台开始上第一堂课,我就很不喜欢学生喊起立然后鞠躬问好,下课也不喜欢学生起立鞠躬说再见。学生一天八节课,已经够累的了,还要鞠十六趟躬,岂不是累上加累?有老师说,上课前让学生起立,…  相似文献   

15.
16.
人们常把老师比作蜡烛,燃烧自己为学生照亮前程,可蜡烛的火焰也有偏移的时候……  相似文献   

17.
刘玉新 《湖北教育》2005,(10):58-59
“老师.请不要生气”这是一封短信的开头语.夹在学生的作业本中.是我今年任教的一个高一的新生写给我的。话起突兀.我预感到兆头有些不妙。为什么要我不生气呢?她说,开学到现在,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语文课堂的沉寂一直使她感到很别扭.很压抑。课堂上没有了初中时的开放和活泼.同学之间缺少交流,思维常常受到阻塞.少有令人激动的高潮场面。  相似文献   

18.
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次全镇教研活动,为了做好课前准备,我来到借用的班级了解学生的情况。也许是我笑容可掬,全然没有班主任王老师严肃的表情,所以班级气氛异常活跃,每个学生都争着与我说话。就在这时,坐在窗口的一个小男生站起来,高高地举起手,嘴巴里不时发出“嗯……嗯……”的声音,希望借此引起我的注意。当我正想叫他发言时,王老师善意地提醒我:你明天可千万不要让他发言。我不免把这个学生细细打量了一番:短短的小平头显得特别精神,一双圆圆的小眼睛充满了无限的渴望,嘴巴紧紧地抿着,不敢发出一个字,黝黑的小脸蛋涨得通红,还不断地从…  相似文献   

19.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倾听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巧.是一种修养,更是一门艺术。叶澜教授说:“教师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作为一名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来接纳,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要用“心”、用“脑”、用“眼”倾听学生的声音。  相似文献   

20.
我曾经在校园里做过一项问卷调查,题目是:你在学校里,最怕的是什么?我的预想是:最怕挨老师的批评。可结果却出乎意料,大部分学生回答:最怕老师拖堂!我曾经在一个论坛里看到一张帖子:一个学生想设计一种装置,下课铃声一响,黑板上的字就会自动消失,喇叭里音乐声响起,机器手友好地把老师请出教室,若老师不出去,机器手就会把他推出去!后面还有一连串表示支持的跟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