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编者按:我国经济法学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形成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1998年10月23日至25日,全国经济法理论研讨会在湘潭大学召开。来自全国36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60多位经济法学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就经济法学研究的新形势、经济法的基本范畴、经济法学的体系、经济法与商法的关系、帅国经济法纲要》的制定、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的经济法对策、可持续发展的法律问题以及中国经济法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人的讨论。作者参加了这次会议。本文为会议综述。一、关于经济法基本理论(一)关于经济法的基…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法学留下了苏联经济法学说的烙印,我国经济法的成就主要体现在突破了计划经济法理论和对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经济法在我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其部门法的地位将逐渐稳固。因此把经济法的回顾,同学科理论的回顾与经济法立法的回顾和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才能更全面地了解经济法。  相似文献   

3.
从社会主义发展史来看,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将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仍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不足。前苏联和中国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及其理论在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方面也没有取得成功。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西方现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又说明它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全面总结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及其理论成就的基础上,对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做了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际经济法学研究长期处于理论上难以突破西方语境与实践中应对中国问题不足的双重困扰之中.坚持中国视角不仅能够使中国国际经济法学研究直接助力于中国的对外经济法律活动,而且能够以“中国元素”为全球国际经济法学理论注入新鲜元素,拓展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主流社会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嬗变,这种嬗变对高等学校的师生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变迁的历史轨迹出发,探寻和分析了主流社会价值观变迁对高校师生关系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经济法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与经济法的研究对象和本质密切相关。在现阶段,关于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的讨论分歧众多,说明该研究在我国尚不成熟,其支撑理论仍待完善。目前,确定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条件尚不具备。随着经济法的不断发展和相关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对经济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基本原则,研究终将完善并标示经济法学理论的成熟。  相似文献   

7.
对于新兴的现代部门法——经济法来说,其价值理念的实现,有赖于经济法主体制度的正确建立和发展。对于经济法学界、尤其是从事经济法学基本理论研究的学者而言,在试图提炼经济法的基本范畴的同时感到了种种艰难与紧迫感。而这种艰难和紧迫感不免使人产生困惑:经济法究竟能不能像传统部门法那样建立起自己的基本理论范畴,从而获得其他部门法的认同;经济法是不是必须要建立像传统部门法那样的基本范畴才能证明自己的独立地位,或者说经济法有没有其它路径来构建自己的基本理论体系。而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分工越来越细,商业链条越来越长,导致了市场失灵表现十分剧烈,经济周期波幅急剧增大,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探讨,逐渐形成了市场失灵的理论。市场失灵对国家的经济秩序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市场失灵理论也是国家干预最好的理论支持,将解决市场失灵的担子交给了拥有公共管理职能的政府,这跟建立政府的目的是完全契合的。虽然我国经济法学界对经济法的基本理论争议很大,但是在经济法产生于国家干预市场失灵的这一点上却达成了共识。[1]1经济法主体的概念、性质和特征研究经济法主体的首要目标是在对现实中各种经济法主体类型进行概括的基础上,给出经济法主体一个明确的定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法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中国特色的经济法是在坚持立足国情,对西方法律、法学传统的颠覆与突破中构建的.推进了我国社会主叉市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经济法坚持以保证市场经济实现科学发展为己任.是国家宏观调控、中观规范、微观管理经济活动中形成的经济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是将"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相结合、平衡协调纵横两类经济关系、推进经济集中与经济民主的对立统一、统筹协调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以公为主、公私兼容之法,具有综合、系统、平衡地适度调控等功能.从30年的发展实践来看,经济法建设与经济法学理论的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和谐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相适应.  相似文献   

9.
从公私观念变革的视角,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私观的演进历程,分析其产生的背景与条件,以利于人们进一步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及丰富的理论内涵,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公私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私观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背景与条件:它既来自对我国传统公私观的批判和扬弃,又来自对建国后头30年公私观嬗变的反思和探索;既来自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公私观的继承和发展,又来自改革开放初期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最早阐述,前苏联、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理论的兴起,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方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了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必然选择,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上的重大突破,认识上的一次大飞跃。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的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陈晓华  江凤兰 《考试周刊》2011,(49):225-226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伟大历程,造就了"中国奇迹"的产生。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采用"套种"的方法、"求同存异"的开放方式、政治体制改革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来进行,这是造就"中国奇迹",避免陷入前苏联及东欧国家因改革而政治混乱、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市场失灵的中国经济法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市场失灵假设是经济法研究的理论前提。中国的市场失灵不同于西方,如果完全把西方经济学意义上的市场失灵假设作为中国经济法的理论前提,则会使中国经济法暗合着和西方经济法一样的应然逻辑,掩盖中西经济法的差异,误导对中国经济法的研究。而目前中国经济法学研究中某种程度上正好存在这一倾向。中国经济法对市场失灵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只有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国情,从中西经济发展差异的比较中去探寻,才能走出一条务实之路。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国际经济法学伴随我国三十年经济体制改革进程而发展起来,可以划分为创立阶段、发展阶段和迷惘阶段。由于早期引进和移植国外先进法律制度的需求,我国国际经济法学形成了"输入型"的研究范式。由于我国国际经济地位的变化,这种"输入性"研究范式不适应现实要求,并导致了国际经济法学研究近期的迷惘。中国特色的国际经济法学研究究应摆脱传统的"单纯批判"范式,建构性地提出中国关于国际经济秩序的主张。"建构"范式要求我国的国际经济法学者协调中国利益与国际共同利益的关系,以国际视角研究国际经济法问题,并在国际社会发出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年来,各种社会思潮起伏跌宕,对高校师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面对社会思潮的涌动与嬗变,在党的领导下,高校审时度势,以创新精神不断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如何科学、有效地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形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5.
前苏联文论是20世纪中国文论最重要的理论资源之一,50年代被奉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典范,对中国当代文论基本理论格局的形成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这个理论体系的认识论构架和高度政治化的特点,对中国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乃至中国古代文论研究,都产生了复杂和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理论是在总结前苏联和建国后30年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不断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三大”,是这一理论的形成阶段;从“十三大”到党的“十五大”,是它的进一步完善、丰富、发展阶段。这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已产生了且将继续发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教育知识形成了逐级演绎本土实践、借助经验归纳方式生产的逻辑。在西方文化冲击下的近现代教育实践,催生了教育理论中国化的生产逻辑。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教育知识转向前苏联教育理论中国化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在多元文化和学科交叉渗透的影响下,中国教育知识生产呈现出多元方式。其转变的根源在于社会变革,尤其是政权更替起着直接推动的作用,导致教育知识生产呈现出理想与现实双轨联接的逻辑变化。鉴于历史经验,中国教育学应以现有教育知识为基础,立足于本土实践,透视中国权利结构特征,形成聚焦师生具体人的综合原创方式,按照"问题—中层—学科"的创生程序,最终形成走向国际视野的民族生长逻辑。  相似文献   

18.
虽然中国经济法学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学者往往各说各话,彼此难以进行理性的对话。究其原因,除受时间限制外,更为重要的是缺乏一套科学的方法。在笔者看来,费肯杰教授的经济法学背后暗含的推参阐述方法是中国法学界犹须深切体味、学以致用的利器,并且对于中国法学界方兴未艾的方法论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对此,我们应该积极突破视野限制,在对西方法学理论及方法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精进不懈,而非照搬照抄的原封不动。  相似文献   

19.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中国经济发展所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宏观经济具有代表性的四个理论,宏观经济运行与调控、财政理论、金融理论和增长与发展理论,来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理论,对各理论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但由于我国学者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颇多,且各子部分交叉关联度较高。所以本文以梳理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经济理论为重点。  相似文献   

20.
《孙子兵法》在经济领域中应用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是战国时期,这与战国时期商品经济的发达有着直接的关系。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成为中国的主导性经济形式,由此也就形成《孙子兵法》在经济领域应用的第二个黄金时期。《孙子兵法》基本理论与当代企业经营实践的结合,必将对有中国特色的战略管理学派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形成《孙子兵法》在经济领域中应用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